语文语法知识

求详细的语法知识!越多越好!比如主谓宾定状补,各种修饰方法等等,最好有关于构词的,不为考试,详细点,谢了!!
大家再帮忙推荐一些关于语法知识的书籍,或者可以提高文化的书吧.
或者提一些建议^4楼还是5楼,我高2了^^^^^^^^^
2.3楼的谢谢了

我给你提个建议吧,去买一本《语文基础知识》,你所要的内容都在书内,再提个建议,你想在百度提问,不要一次悬赏那么多,问这么大的题目,这样效果很差,别人给你写出来了,你也未必有耐烦看,看了也不一定能理解,而且,因为内容太多,写的人也会偷工减料,如果你一次只问一个小问题,悬赏五分,就可能有很多人为你答题,而且有可能一个比一个答得好,比如,你今天只问名词和名词短语,明天只问介词和介词短语,一个部分学会了,再问下一个,这样效果肯定好。我前天答应帮你写,现在虽然有人写了,如果你没什么基础估计也不容易看懂,所以我从词类、短语写起,你不必急着关闭,我一有时间就来写:

一,词类:
根据词的语法功能和语汇意义,词可分为实词、虚词两大类:
实词:名词、动词、形容词、代词、数词、量词
虚词: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拟声词
1名词:表示人或事物名称的词,人和事物是多种多样的,按照名词表示人或事物的不同情况可分为以下几小类:
(1)普通名词:表示普通事物和某一类人,如:
机器、黑板、象棋、教室、工厂、学校、
牛、羊、马、白菜、茄子、松树
工人、农民、战士、团员、教师、学生
(2)专有名词:表示特定的人或事物,如:
马克思、鲁迅、雷锋、杨得伟、中国、北京、
上海、长江、黄河、泰山、太湖
西藏、朝鲜、乌鲁木齐、齐齐哈尔
(3)时间名词:如
今天、上午、去年、星期一、国庆节、除夕、元旦、后天
(4)方位名词:表示方向、位置,如;
上、下、 左、右、东、西、南、北、中、
以上、以下、前头、后头、东边、西边、旁边
名词的主要语法功能:
1,名词前面可以用数量短语修饰(方位名词不能)不同事物 的名词用不同的量词,如:
一枝铅笔、三所学校、一列火车、一位老师、六斤白菜、一尾鱼、一件衣服
2,表示人的普通名词后边可以加“们”表示 复数,如:同学们、朋友们、姑娘们、战士们。
加“们”以后不能再用确定数目的数量短语,如三位同学们,就错了。
3,名词主要做主语、宾语,如;
雷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雷锋”是主语
我读书, 书__宾语
表示时间、处所的名词常作状语、定语如:
咱们上海见, 上海___状语
春天的校园真美。 春天___定语
4,名词有时可以独立成句。如:
那是什么? “蛇!”“蛇”单独成句。
方位名词比较特殊,可分为单纯方位 词和合成的方位词,
单纯方位词:上、下、前、后、东、西、南、北、左、右、里、 外、中、内、间、旁、
合成方位词:由单纯方位词加上以下词组合而成:
以、之、边、面、头、方、部、如:
以东、之北、后边、里面、前头、后方、南部……
合成的方位词可以作主语、宾语、定语、状语、(以后坐说到)
方位词可构成方位短语作定语、状语等(以后写)
2,动词:表示人和事物的动作、行为、发展、变化的词。
动词的数量很多,用法比较复杂,根据不同的意义和用法,可分为八小类:
(1)表示 动作、行为:
走、跑、看、跳、唱、飞
劳动、保护、团结、斗争、调查、生产
(2)表示发展变化:
缩小、增加、扩展、生长、减少、提高
(3)表示心理活动
想、爱、怕、恨、希望、喜欢、讨厌
(4)表示存在、出现、消失、死亡、停、丢
(5)表示使令
命令、叫、让、请、使、派、禁止、
(6)表示可能、意愿、简称能愿动词。
能、能够、会、可以、愿、愿意、肯、敢、要、应当、应该
(7)表示动作的趋向,简称趋向动词
上、下、来、去、进、出、回、开、过、起
上来、下来、出来、进来、上去、下去、进去、开来、
开去、起来、回来、回去、过来、过去
(8)表示判断,简称判断词:是
动词的主要语法功能有:
1,大多数动词能够带宾语如
听(故事)、讲(卫生)、团结(同志)、有(一座山)、(括号内是宾语)
少数动词不带宾语如
诞生、竞赛、开幕、游泳、游行、鼓掌、前进
常带宾语的动词一般称作及物动词,不带宾语的一般称作不及物动词。
2,动词后边带上动态助词“着、了、过”表示动作、行为、性状的发展变化的情况,即表示动态。动词后边加“着”表示尚未完成,正在进行;加“了、过”表示已经完成。如
(1)他一边穿衣服,一边走。
(2)他穿了衣服 就走。
(3)他穿过这种棉制衣服。
3,动词能够重叠,形式是“AA”、“A了A”、“A一A”、“ABAB”如;
看____看看____看了看____看一看
想____想想____想了想____想一想
学习____学习学习
讨论____讨论讨论
动词还能够用肯定否定的方式表示疑问,如:
听不听?看不看?学习不学习?
4,动词主要作谓语,如:部队集合。“集合”:动词作谓语。
动词作主语或宾语,要有一定的条件:一是不再表示动作,而表示某种事情;二是谓语或谓语的中心词一般是表示判断、心理、始终、持续的动词,如:爱、喜欢、开始、进行等如:
游泳是一项很好的活动。
这个句中“游泳”作主语,当作一项运动,谓语中心词“是”表判断。
动词可以独立成句,构成动词非主谓句。如:
“打!……”、“走!”
判断词、趋向动词、能愿动词是比较特殊的动词。这几种动词在讲短语时还要讲。
3,形容词:表示人、事物的形状性质或者 动作、行为、发展、变化的状态的词如(1)表示 形态
大、小、高、低、直、曲、红、黑、粗、细、圆、扁、
魁梧、平缓、平坦、崎岖、笔直
(2)表示性质:
冷、热、好、坏、真、善良、忠厚、朴素、勇敢、老实、正确、特殊
(3)表示状态:
快、慢、急、稳、迅速、愉快、轻松、严肃、高兴、热情
形容词的语法功能 :
1形容词能够重叠,可以表示喜爱、厌恶或程度加深,不过与动词重叠的方式不同,试比较:
动词:单音节,AA式,第二个音节读轻音,如,说说。双音节,ABAB式,如,学习学习
形容词:单音节,AA(的),第二个音节读阴平,如,高高的、好好的、深深的双音节,AABB式,如,恭恭敬敬、明明白白、整整齐齐、高高兴兴
少数形容词也有ABAB式,如,雪白雪白、漆黑漆黑
有些单音节的形容词和动词一样,重叠时中间也可以嵌入“了”或“一”如:
动词:讲一讲、讲了讲,想一想、想了想,
形容词:热一热、热了热,暖一暖,暖了暖
形容词还有下列的重叠形式:
单音节形容词重叠后“儿化”,多含轻松意味:
如:高高儿、快快儿、满满儿、亮亮儿
ABB式,含 程度加深的意思,如,热腾腾、沉甸甸、酸溜溜、金灿灿、乐陶陶
A里AB式,如,慌里慌张、娇里娇气、马里马虎、糊里糊涂
形容词重叠一般显得生动,常常用来描写事物。还能用肯定否定方式表示疑问,与动词一样,如:
动词:去不去?讲不讲?喜欢不喜欢?出来不出来?
形容词:大不大?妙不妙?,清楚不清楚?漂亮不漂亮?
2形容词主要作定语、谓语:如
快六十岁了,(瘦弱)的身子,又是两只(小)脚;但他从严也不叫苦叫屈。(形容词作定语)
小屋干干净净的。(形容词作谓语)
形容词也可以作状语、补语:如
这里[真]美极了。(形容词作状语)
队伍[浩浩荡荡]向新华门走去。(形容词作状语)
你讲得《好》。(形容词作补语)
形容词跟动词一样,可以作主语、宾语或主语、宾语的中心词,所要的条件跟动词差不多。如:
急是不行的。(“急”形容词作主语)
诚实是一种美德。(“诚实”形容词作主语)
哥白尼更相信地动学的正确。(“正确”,形容词作宾语)
3形容词可以独立成句,构成形容词非主谓句,如:
“好!”、“快!”
使用名词、动词、形容词,一不要误用词类,二不要误用词义,如:
张师傅亲切而又而耐性的教育他。(“耐性”是名词,应改为“耐心”)
只见乌云腾空,顷刻间雨点瓢泼似的倒下来。(“乌云”本来在天上,不须腾空,应改为“滚滚”,“雨点”不能“瓢泼”应改为“雨水”
区别名词、动词、形容词的方法,除了上述所说语法功能,根据我的经验,最简单的是:
名词前面不能加程度副词,形容词可以。如:“聪明”可以写成“很聪明”、是形容词,而“智慧”,则不能写成“很智慧”所以“智慧”是名词。名词前面可以加“有”,如,有智慧、有能力、(大城市)有北京……
动词和形容词的区别,最简单的是:大部分动词能够带宾语,而形容词都不带宾语(除非词类活用)如“喜欢”可以说“喜欢(什么)”,所以它是动词,“欢喜”不能说“欢喜(什么)”但可以说很欢喜、非常欢喜,所以它是形容词。
数词:表示数目的词。可分为以下几类;
基数:表示数目多少的数词,又分简单数词和复合数词。简单数词有: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复合数是由简单数词加上“十、百、千、万、亿”等构成的。如:十一、二十、一百二十、三千六百五十三、九万七千三百六十二等等,此外,基数还包括“零”
一个数中间有空位的时候,,如果最高位是“亿、万”要读出不能空过,如:
1200000021————十二亿零二十一
98045———九万八千零四十五
空位就读作“零”,不管空几位。
如果 空位在后,不管空几位,都 可略去不说。如:
450——四百五 9800——九千八 500600000——五亿零六十万
序数
表示次序的数词,由基数前加:“第”构成。如:“第一、第一千零五”
在表示组织机构、楼房层数、亲戚排行、日期等时,可不用序数,而用基数,如:
一车间、二车间、一班、三班、
一楼、五楼、 一层、二层、
大哥、 二哥、长子、次子
一月、六月、一九九七年、二00八年
分数,用“几分之几”表示,(同数学读法,略)
百分数,是指分母是一百的分数(同数学,略)
小数,(同数学,略)
倍数,在数词 后边加“倍”构成。如:一倍、五倍
两个数目相比,“大于”或“增加”用倍数,如一百是五十的两倍。
两个数目相比“小于”或“减少”不能用倍数,只能用分数,如:减少十分之五、减少一半
概数:表示大概的数目,有多种方法。
基数后面加上表示概数的词语“来、多、把、左右、上下、以上、以下”等,如:
十来斤、百把人、二百左右、一万上下、五十以下、三十多人、
两个邻近数词连用:如,一两天、三四个、七八年、
在数词 “十、百、千、万”前加上“成、上、小”如:
成千上万、成百人、小一百、上千人
此外还可以用疑问代词“几、多少”表示:过几天、有多少算多少
用“两”表概数:过两天去、才这么两个人
数词的语法功能:
数词可以当主语和宾语,如:十是五的两倍。(句中“十”是主语,“两倍”是宾语)
又如:二二得四(“二二”是主语,“四”是宾语。
留心一些数目的特殊表示方法,如:
表示概数的词如“把、上、成”只能用在“百”以上的位数:
成百人 上千人 万把人
表示数量增加,可以用倍数。
增加(了)、增长(了)、上升(了)、提高(了),这种说法不包括底数,只指净增数,如,从五增加到十,可以说“增加了一倍”不能说“增加了两倍”
增加到(为)、增长到(为)、上升到(为),这种说法,包括底数,指增加后的总数。如从五增加到十,可以说“增加到两倍”,不能说“增加到一倍”
表示数量减少用分数。
减少(了)、降低(了)、下降(了),这种说法只指差额。如,从十减少到一,应该说“减少了十分之九”,不能说“减少了九倍”。
减少到(为)、降低到(为)、下降到(为),这种说法指减少后的余数。如从十减少到一,应该说“减少到十分之一”。
数词常与量词一起使用,组成数量短语如:一斤、一件、一张、一只、
有些情况下,基数词不表示确实数目,而表示有关的其他意思:
表示多:十全十美、百思不解、千方百计
表示少:一知半解、一鳞半爪、千虑一得
表示杂乱:七手八脚、乱七八糟、杂七杂八
表示贬义:丢三拉四、朝三暮四、低三下四
5 量词:表示人和事物的单位,或动作、行为的单位的词,前者是物量词,后者是动量词。
(1)物量词,可分以下几类:
个体量词,表示个体事物的单位:
只、条、张、朵、间、粒、架、头、位、个、尾
集合量词,表示两个以上个体 事物组成的事物单位:
双、群、副、套、伙、班、类、帮、批、串、打、
度量衡量词,表示度量衡的计算单位:
丈、尺、寸、斤、两、里、亩、升
临时量词,借用一些名词或动词作量词:
一(手)泥、一(脸)汗、一(屋子)人、
一(肚子)气、一(挑)水、一(捆)书、一(封)信(括号内都是借用的量词)
(2)动量词:
次、回、趟、遍、下、阵、遭、顿、场、番、
有时也借用一些名词:
看一(眼)、踢一(脚)、打一(拳)、吃一(棍子)、切一(刀)
随着社会的发展,出现了一些复合量词,如
架次__计算飞机出动架数次数的总和,如一架飞机飞五次,叫五架次,五架飞机飞一次也叫一架次。
人次计算人数和次数的总和。
吨公里____陆运的吨数、公里数的计算单位。如一吨货物运行一百公里,叫一百吨公里。
秒立方米___表示一秒钟内,水在河床里一立方米的量。
量词不能单独使用,,但可以重叠,表示“每一个都包括在内”的意思,重叠后的量词可以作主语,如:
个个都是英雄汉。(“个个”当主语)
场场客满,(“场场”量词重叠不主语)
量词常常与数词组合成数量短语,通常称为数量词。
使用数量词应该注意:
不同的事物要求用不同的物量词,不同的动作、行为要求用不同的动量词,量词与名词、动词的配搭要符合语言习惯。如
一枝步枪、一挺机枪、一门大炮、其中的题词不能互换。
下了一阵雨、吃了一顿饭、去了一趟公园,其中的量词也不能互换。
代词
人称代词:指代人或事物:
我、你(您)、他、她、我们、你们、他们、她们、它、它们 自己、自个儿、别人、人家、大家、旁人
疑问代词:谁、什么、哪(些)、哪儿、哪里几时、多会儿、怎么、怎样、怎么样、多少、几多、多么
指示代词:这(些)那(些)、这儿、那儿、这里、那里、这时、那时、这会儿、那会儿、这么、那么、这样、那样、这么样、那么样、这(么)些、那(么)些、这么、那么、每、各、某、另、别

代词是具有代替、指示作用的词,分类如上表。
代词的语法功能相当于它所替代的词,如表示 人和事物 名称的代词,基语法功能相当于名词,。
使用人称代词的注意事项:
1 指称要明确,防止滥用,如:小芳和小玲赛跑,她跑得慢,她跑得快,结果她超过了她。(指代不明)
2 可以用来表示虚指,并不实指哪个人。如“我、你、他”在句中并用,常常是虚指:
同学们你看我我看你,谁也不先发言。
区分几个人称代词的用法:
我们和咱们
“我们”指第一人称复数,可以单指说话人,也可以包括说话人和听话人,看语言环境而定。
“咱们”一定包括说话人和听话人双方。比较:
老师,你等一等,咱们一块走。(包括双方)
老师,你等一等,我们一块儿去。(双方)
老师,你等一等,我们去,你不用去。(单指说话人)
用“咱们”显得比较亲近,口语化。
他、她、它、他们 、她们、它们,分别表示第三人称的单数和复数,这个相信你知道,,不详说。
“她”指女性,也可以指称“祖国”、“党”等敬爱、亲爱的对象。
指称的人中有男有女时,用“他们”不必写成“他(她)们”
“您”为第二人称的敬称。只适用于单数,不能写成“您们”
“自己”可组成“你自己、我自己、他自己、他们自己”表示强调,如:“他自己要去,没人强迫他。”
有时也表示虚指:“自己的事自己负责”。
“人家”:
“人家都急死了,你们还开玩笑!”(指第一人称)
“人家小玲多聪明”(与名词组合,第三人称)
疑问代词:用来提出疑问的代词,使用时要注意:
针对性,如:
“谁”问人:你是谁?
“什么”问事:这是什么东西?
“哪儿、哪里”问处所:你从哪里来?
“几时、多会儿”问时间:咱们几时去?
“怎么、怎样”问性状:我们怎么去?
“多少、几”问数量:多少钱一斤?
“多、多么”问程度:这条河有多深?
疑问代词可以用来表示任指和虚指,表示 无疑而问(反问)表示任何一个人任何一件事,有时用“也、都、全”呼应:
谁知道?(单用)
谁知道谁回答。(对举)
哪儿他都想去玩。
表示不知道或无须说明的人或事:
咱们哪天去北京玩玩。
多会儿有空多会儿来玩。
表示反问、无疑而问,不需回答,语气较重:
你急什么?
我哪儿不高兴啦?
指示代词,用来指别人或事物的代词。最基本的是表示近指的“这”和表示远指的“那”。其他的指示代词均由“这”、“那”派生出来。
使用指示供房要注意:
有时起称代作用,有时起指别作用:
这是我的笔,那是他的笔。(称代)
这枝笔是我的,那枝笔是他的。(指别)
这样行不行?(称代)
他这样认真负责!(指别)
“这”、“那”用来区别事物时,“这”表示近指、“那”表示远指,远近是相对而言的:
那儿可不比这儿,可热闹啦!
那是一个遥远的年代……
也有虚指的用法:
你问这问那,有完没完?
一个人总有这样那样的缺点,人无完人嘛!
7副词:用在动词、形容词前面,表示程度、时间、范围、否定、语气等。
副词的主要语法功能有:
修饰动词或形容词,作状语,如:
[早]去---[立即]去----[刚刚]去----[常常]去
[很]好---[更]好----[最]好----[十分]好
副词一般不能修饰名词或数量名短语,,只有在名词或数量名短语作谓语时,才可以受表示时间、范围的副词修饰,如:
今天[才]星期五。(“才”时间 副词)
他们人多,我们[只]几个人。(“只”范围副词)
少数几个副词可以作补语,如:“很、极、”:好得很。妙极了。
少数副词可以单独回答问题,独立成句;如:“马上、、也许、一定、不”等。
你什么时候去?-------马上。
你同意吗?-------不!
副词与其他虚词配合或前后呼应,可以起关联作用,把两个语言单位组合起来,表示一定的语法关系。
副词与连词呼应:不管你去不去,我都去。(不管------都)
副词与介词呼应:连我的话都不听。(连--------都)
副词同副词呼应:越来越好。(越---越---)、再说也没用。(再------也)
单个副词也能起关联作用,如:说干就干。、哭也没用。(就、也)
副词按意义可分为以下八小类:
表示程度:
最、极、极端、尽、顶、太、非常、十分、万分、特别、分外、何等、越、越发、越加、相当、很、挺、更、较、比较、稍、略、至少、起码
表示时间:
早、迟早、已经、曾、曾经、预先、初、当即、正、便、立即、马上、立刻、顿时、暂且、快要、方才、刚、刹那、趁早、赶快、一向、时时、常常、往往、老是、平日、平时、从来、历来、终于、将要、始终、永久、几时、永远、随时、偶而、间或
表示范围:
总共、净、都、全、统统、凡是、通共、只、大半、一共、
各自、独自、惟独、仅仅、单单、一概
表示重复、连续:
一连、连续、不断、继而、屡次、还、又、再、再三、反复、随后、重新
表示情貌:
刚巧、果然、自然、仍然、忽然、突然、猛然、原来、特意、仿佛、渐渐、
不禁、无妨、悄悄、默默、擅自、欣然、顺便、
表示 肯定、否定、估量:
就是、楞、准、准保、一定、确定、诚然、必然、务必、不、非、没、没有、未、
别、可能、大概、大约、约、似乎、也许、想必、恐怕、几乎、大致
表示语气:
难道、岂、幸亏、到底、究竟、反正、横竖、简直、可、却、才、终归、宁愿
宁可、偏偏、甚、也许、、无非、竟然、一旦、索性、何尝、多亏、果真、敢情
表示处所:
到处、处处、满处、满地、
有些副词在不同的场合可以表示不同的意义,如:他还在这里,没走。(“还”表示时间)
你比他还健壮,(“还”表示程度)
你还要把这本书看一遍。(“还”表示重复)
8,介词
介词用在名词、代词或短语前边,同它们合起来、表示 方向、时间、处所、对象等
介词 主要的语法功能是不能单独作句子成分,必须同其他词或短语组合成介宾短语,由介宾短语充当句子成分。如:
我[在北京]住了三个月。(“在”是介词,与名词“北京”组成介宾短语作状语。)
他[对人]很诚恳。(“对”是介词,与名词“人”组成介宾短语作状语)
我们都来《自五湖四海》(“自”是介词,与名词短语“五湖四海”组成介宾短语作补语。补语的符号应该是尖括号,我用书名号代替,因为我不知道单尖括号怎么弄)
现代汉语中的介词有许多是从动词虚化而来的。有些介词 在这个场合是介词,在另一个场合是动词,具有动词的语法功能。如;
我在学校学习。(“在”是介词,因为在这个句子中,“我”是主语,“学习”是谓语,“在学校”是介宾短语作状语)
如:我在学校。(这个句子中,“我”是主语,“在”是动词作谓语。学校是宾语。所以只有在一个句子中没有别的动词或形容词可作谓语时,介词才当动词作谓语。)
如;我在扫地。(这个句子中,“我”是主语,“扫”是谓语,“地”是宾语,“在”是副词作状语,因为介词只有带宾语才能充当句子成分,而这个“在”没带宾语,所以它只能作为表情貌的副词。
如:我[比他]写得快。(“比”是介词。“比他”是介宾短语作状语)
如:咱俩比一比。(没有别的动词作谓语,“比”是动词 谓语)
“在、比、给、跟等”作了动词,就具有动词 的语法功能,如能作句子成分,有的能重叠,有的能带动态助词“着、了、过、”,试比较:
咱俩比一比。
咱俩比比。
咱俩比了一下。
介词及其宾语可以表示 如下几种意义:
表示 处所、方向:
从、自、往、朝、向、到、在、于、沿着、顺着
表示时间:
从、自从、到、在、当、于、趁、乘、赶、临、随着
表示对象:
对、对于、关于、连、同、跟、和、把、被、叫(让)
表示目的:
为、为了、为着
表示比较:比、同、跟、和、与
表示排除:除、除了、除开、除去
表示状态、方式:
按、照、按照、依、依照、据、根据、遵照、本着、经过、通过、凭、靠、
要掌握一些常用介词 的具体用法 。
对、对于:
“对于”介绍动作的对象,表示人、事物、行为之间的对待关系。“对于 ”后面的名词、名词短语常常是动作的受动者。例如:对于坏人坏事,我们要敢于斗争。因为介宾短语作状语的时候,可以单独把状语提到主语的前面,比较醒目,还可以使句子结构简明。
“对”与“对于”的作用一样,凡是能用“对于”的场合一般也能用“对”。但是,当介宾短语中的宾语指人并且是单个名词或代词时,只能用“对”如:
他对同志很热情,(不能用“对于 ”)
对党、对人民,他是一片忠心。(只能用“对”)
使用“对、对于 ”要分清谁对谁。比较:
游泳对我是很感兴趣的。
我对游泳是很感兴趣的。
“跟、同、和、与、”这四个介词都用来介绍同主语的动作相关联 的对象,组成介宾短语作状语,相对的说“跟”多用于口语,“与”多用于书面语,“和、同”都 可以用。如:
我跟同学们一起看电影。(相关联 的对象是“同学”)
我和相处多年的老朋友分别了。(相关联 的对象是“老朋友”)
你跟我的高度差不多。(表比较,与“差不多”呼应)
我跟你不一样。(表比较,与“不一样”呼应“)
“跟”常常同动词“比”、“比较”配合使用,如;:
我跟你比一比。
“给”介绍行为动作的对象。如:老师给我们讲了刘胡兰的故事。
又如:小李,给我打个电话。
“给”可以表示被动,相当于“被”:如:
我给他难住了。(相当“我被他难住了”)
孩子给吓坏了。(相当于“被 吓坏了”)
“给”当动词使用时,后面可以是一个宾语,也可以是两个宾语,如:
你快给我!(“给”当动词,带一个宾语“我”’)
你给我一枝笔。(“给”当动词,带双宾语,近宾语是“我”远宾语是“一枝笔”)
那枝笔给我弄坏了。(“给”当介词,组成介宾短语“给我”当状语)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8-12-26
你真是个爱学习的孩子,好吧给你写一点
一、 主语 谓语
(一)主语的构成材料
主语:是被陈述的对象,在句首能回答“谁”或者“什么”等问题。
名词性主语由名词、数词、名词性的代词和名词性短语充当。
谓词性主语由动词、形容词、谓词性的代词、动词性短语、形容词性短语充当。
(二)谓语的构成材料
谓语:对主语起叙述、描写或判断的作用,能回答“怎么样”或“是什么”等问题。
谓语通常由动词性词语充当,还可以由名词性词语、形容词性词语、主谓短语充当。
(三)主语和谓语的意义类型
主语的语义类型有:
施事主语:所指事物施行谓语所表示的行为。如:大妈切牛肉。
受事主语:所指事物承受谓语所表示的行为。如:菜买来了。
用事主语:所指事物具有提供使用的内涵。如:这些土豆烧牛肉。
于事主语:所指事物表示行为发生的位置。如:墙上挂着一幅画。
断事主语:所指事物是谓语所断定的对象。如:这幅画是我的。
描事主语:所指事物是谓语所描写的对象。如:这个孩子很机灵。
二、动语 宾语
(一)动语的构成材料
动语和宾语成对,它决定宾语的性质。动语由动词性词语构成,包括:动词、动词+时态助词、中补短语、动词性联合短语
(二)宾语的构成材料
宾语的构成材料有:名词性词语、数量短语、“的”字短语、名词性联合短语、动词、形容词、动宾短语、形容词性联合短语、主谓短语、复句形式。
(三)宾语的意义类型
1、 受事宾语:宾语表示直接或间接承受行为活动的客体事物。包括:
对象宾语(挖土 挖野草)
目标宾语(挖地道 挖红薯)
2、施事宾语:宾语表示可以施行动语行为的客体事物。如:
台上坐着主席团。
3、断事宾语:宾语表示对主语有所断定的客体事物。如:
我姓李。
4、于事宾语:宾语表示行为发生的位置。如:
到达北京。 进入二十一世纪。
5、反身宾语:宾语表示人物动作返回自身的某个部位。如:
耸了耸肩膀。 紧闭着眼睛。
三、定语
(一) 定语的构成:实词和短语大都可以做定语。
(二) 定语的意义类别
1、 限制性定语:数量、处所、领属。
2、 描写性定语:性质、状态、特点、用途、质料、职业。
(三)定语标志“的”的作用
定语和中心语的构成有的要用“的”,有的不用“的”,有的用与不用语法关系或语义不同。下面从语法结构、语义联系和语用色彩三个角度考察“的”的作用:
举 例 语法结构 语义关系 语用色彩
一 1 骑自行车人 不成立 无义与有义对立 无用与有用对立
骑自行车的人 偏正短语
2 这桌子 偏正短语 有义与无义对立 有用与无用对立
这的桌子 不成立
3 修理汽车 动宾短语 支配与修饰的语义对立 语用对立
修理的汽车 偏正短语
二 4 牛脾气 偏正短语 描写性与领属性语义对立 语用对立
牛的脾气 偏正短语
5 三斤鲤鱼 偏正短语 限制性与描写性语义对立 语用对立
三斤的鲤鱼 偏正短语
三 6 中国历史 偏正短语 语义不对立 语用对立
中国的历史 偏正短语
(四)多层定语
1、 分析原则:以左统右,即左边的词语修饰右边所有的词语。
2、 定语次序:领属、时处、指示代词或量词、动词性词语和主谓短语、形容词性短语、表示性质范围类别的动词或名词。
四、状语
(一)状语的构成:副词、时间名词、能愿动词、形容词、介词短语、量词短语等。
(二)状语的意义类别
限制性状语表示时间、处所、程度、否定、方式、手段、目的、范围、对象、数量、语气等
描写性状语描写动作状态,指向谓词性成分或名词性成分。
(三) 多层状语
原则:以左统右,即左边的状语修饰右边的中心语。
次序:条件、时间、处所、语气、范围、否定、程度、情态。
五、补语
(一) 补语的构成:由谓词性词语、数量短语、介词短语充当。
(二) 补语的意义类别:
1、 结果补语:表示动作行为产生的结果,与中心语有因果关系。
2、 程度补语:表示达到极点或很高程度,限于用“极、很、透、慌、死、坏”。
3、 状态补语:表示由于动作、性状而呈现出来的状态。中心语和补语之间都有“得”。
4、 趋向补语:表示动作的方向或事物随动作而活动的方向。用趋向动词充当。
5、 数量补语:表示动作的次数,由动量短语充当。
6、 时间处所补语:表示动作发生的时点、处所、动作终止地点。用介词短语充当。
7、 可能补语:表示动作结果能实现不能实现。
(三) 补语和宾语的顺序
1、 补语在宾语前 如:我们走进了张老师的办公室。(趋向补语+处所宾语)
2、 补语在宾语后 如:他去过北京两次。(处所宾语+动量补语)
3、 宾语在两个趋向补语中间 如:他拿出一本书来。
(四) 补语和宾语辨别
1、 作宾语的一般是名词或名词性短语,作补语的一般是动词、形容词、动词性短语、形容词性短语、介词短语、主谓短语。
2、 物量短语只充当宾语,动量短语只充当补语。
3、 表示时间的数量短语可以作宾语,也可以作补语。数量短语能转换成主语的是宾语,不能转换的补语。
4、 助词“得”是补语的标记。
六 中心语
中心语:是偏正(定中、状中)短语、中补短语里的中心成分。包括:
定语中心语、状语中心语、补语中心语。
七 独立语
独立语:是句子里的某个实词或短语,跟它前后别的词语没有结构关系,不互为句子成分,但又是句意上所必需的成分。包括:插入语、称呼语、感叹语、拟声语。 可以买《语文知识小百科》《实用语文知识通见》《新编语文知识手册》
还有很多呢!这里写不完。祝你学的愉快!!!!!!!!!!!!!!!
第2个回答  2020-01-10
主语:1、定义:主语:主语是句子中的陈述对象,说明是谁或什么。2、特点:A、经常由名词、代词、名词性短语充当。B、一般表示谓语所说的是“谁”或“什么”。3、符号:双行线。
谓语:1、定义:用来说明陈述主语。2、特点:A、经常由动词、形容词充当。
B、一般表示主语“怎么样”或“是什么”。3、符号:单行线。
宾语:1、定义:表示谓语动词的涉及对象的语言单位。2、特点:A、经常由名词、代词、名词性短语充当。B、一般表示谓语“怎么样”或“是什么”。3、符号:波浪线4、凡能愿动词,如“希望、想、可以、说”等词后面的一般都作宾语处理。
定语:1、定义;用在主语和宾语前面,起修饰和限制作用的语言单位。2、特点:A、经常由名词、形容词、动词、代词充当。B、一般定语与中心词之间有“的”字连接。
3、符号:小括号(
)。
状语:1、定义:用在动词、形容词谓语前,起修饰和限制作用的语言单位。
2、特点:A、经常由副词、形容词、动词、表示处所和时间的名词和方位词充当。B、一般状语与中心词之间有“地”字连接。3、符号:中括号〔
〕。
补语:1、定义:谓语后面的附加成分,对谓语起补充说明作用,回答“怎么样”、“多久”、“多少”(时间、处所、结果)之类问题的语言单位。
2、特点:A、经常由动词、形容词副词充当。B、一般补语与中心词之间有“得”字连接。3、符号:单书名号〈
〉。
口诀:基本成分主谓宾,连带成分定状补。定语必居主宾前,谓前为状谓后补。
举例来说:
小张踢球。这个句子中“小张”是句子的陈述对象,所以是主语;“踢”是谓语动词;“球”是宾语。
定语是修饰限制名词的成分,如上句变成
一中的小张踢很大的球
其中的“一中”和“很大的”是修饰“小张”和“球”的,就是定语
如果变成:小张狠狠地踢球,“狠狠地”是修饰限制踢这个动作的,所以是状语了
补语是,在动词后,起补充说明的作用的,如,小张踢得球破了,中“破了”就是补语了。
第3个回答  2009-01-07
怎样学好初中语文

语文是一门重要的工具学科,是人类语言的基础,所以学好语文是至关重要的。
要想学好语文最重要的是培养兴趣。同学门都认为语文是一门很枯燥的学科,灵活性差,知识太死。其实不然,语文的特点主要有三:一是开放性。语文的外延和生活相等,生活的任何内容都离不开语文,只要有意识地学习,在生活的任何场合都可以学到语文。因而语文具有最便于自学的突出特点。二是情感性。“文章不是无情物。”不仅文章,就连我们民族的文字也个个充满着感情色彩。教师带着感情教,才有可能教好;学生带着感情学,才有可能学好。离开了感情因素去单纯地学知识,是导致学生对语文厌学的重要愿意之一。三是灵活性。语文学科的知识体系不像其他学科那样呈现线形或链条形排列,而是螺旋式上升。因而语文学习的循序渐进、由浅入深,不是很严格的,是相对而言的。学习语文不能搞自我封闭,机械死板的学。
那么,怎样才能更好的掌握语文这门学科呢?
一、学好课本知识。
课本知识是语文的基础,打好基础才能更好的学习它。有不少学生认为只要上课时专心听讲,勤记笔记,课后认真完成作业,再加上自觉复习,就能使成绩提高。其实,这还不够。学习的最重要阶段是预习。也就是说在老师上课之前,你先得自己学习一下课文,在预习中要尽量运用你已经获得的知识和方法去主动地解决自己能解决的问题,把不懂的问题记下来,在上课时跟老师、同学一起学习讨论。课本要反复阅读,直到把问题看的透彻了、明白了。为了巩固知识,你最好在课下做一些练习,知识才会掌握的更牢固。这样不仅学习效果好,而且培养了自己的学习能力。
二、注意课外积累。
知识就像海洋,课本里的知识只是海面上的一个浪花,是远远不能满足我们的需求的,所以适当的课外阅读是很有必要的。进入了紧张的学习阶段,我们不可能再有大量的课余时间进行阅读,因此,阅读时要有选择。我们应广泛浏览各种书籍和报纸杂志,从电视、广播、网络上获取信息,并有条理的做下笔记。要关心社会生活,了解社会动态,使自己的思想要不断进步。这样不仅能使我们积累更多知识,更能丰富我们的生活。
三、加强写作训练。
我们学习语文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写作。提高写作能力要从点点滴滴做起。课外积累是写作的基础,要学会对文章的细读,精彩的篇章最好能背诵。如果腹内空空,是写不出好文章的。除此之外,注意观察生活、感悟生活,坚持不懈的记日记,有感而发的写随笔,都是帮助我们写好作文的有效途径。写好的作文要反复修改,也可以请教老师、同学的意见,精益求精。
希望你能树立正确的学习目的,掌握基本的学习方法,从现在开始,长期坚持,以日积月累之功,收水到渠成之效。
第4个回答  2019-08-17
汉语中一个完整的句子,其句子成分的排列顺序如下:
(定语)主语+(状语)谓语(补语)+(定语)宾语(补语)
由这个顺序可以看到,定语是在名词或名词性短语(成分主要是主语和宾语)前对其进行修饰和限制的成分,状语是在谓语(包括动词和动词性短语及形容词和形容词性短语)前对其修饰和限制的成分。
例:1定语:我的书
美丽的花
(以上两个句子中“我”和“美丽”是定语。)
从形式上看,定语和中心词之间用“的”字是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