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血与健康有什么关系

如题所述

人的生命是一个发展变化的过程经历:出生,发育,壮盛,衰老,死亡的几大阶段.

 中医学对人生力程就有详细的描述:"人生十岁,五藏始定,血气已通,真气在下,故好走.二十岁,血气始盛,肌肉方长,故好趋,三十岁,五脏大定,血脉盛满,故好步,四十岁,五脏六腑十二经脉皆大盛以平定,腠理始疏,荣华颓落,故好坐.五十岁,肝气始衰,目始不明.六十岁,心气始衰,故好卧.七十岁,脾气虚,皮肤枯.八岁,肺气衰,魄离.九十岁,肾气焦.

  形象概括了人处于各阶段的生理变化.论述了气血对于人体的重要性.中医学认为气与血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基本物质.也是人体健康长寿的物质基础.

气血不足即中医学中的气虚和血虚。气血不足的结果会导致脏腑功能的减退,引起早衰的病变。
1.气的概念:气是运行在人体内的一种精微物质。具有极强的能量的活动力,激发和推动机体器官的功能活动,因此也代表五脏之气和经脉之气。气的作用主要是温养机体和抵御外邪的入侵,同时参与脏腑功能的新陈代谢。
气虚:即脏腑功能衰退抗病能力差。气虚则畏寒肢冷、自汗、头晕耳鸣、精神萎靡、疲倦无力、心悸气短、发育迟缓。
2.血的概念:血即流动于经脉中的红色液体。血的功能有两方面。其一,即调养脏腑形体经络和骨窍。血盛则形健,面红润、皮肤光滑、毛发润泽、关节灵活。其二,血液是精神活动的物质基础。血盛则神清气爽、思维敏捷。血不足则精神恍惚、心悸不安。
血虚:面色无华萎黄、皮肤干燥、毛发枯萎、指甲干裂、视物昏花、手足麻木、失眠多梦、健忘心悸、精神恍惚。
3.气血的来源
气与血来源有两个方面。其一,禀受于先天之精气。即父母的先天之精(生殖之精)。其二,即后天之精气,只通过脾胃运化的水谷之精气和自然之精气。气可以推动血液运行,学可以运载气,气血相互滋生,气虚则血少、血少则气虚,故在中医临床上一般是气血双补。
一、 贫血:
贫血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综合症,主要是血液中红血球质量不足或血红蛋白不足所致。
贫血与低血压不同,低血压是血压长期低于90/60mmHg以下出现头晕等症状。两者不能混同。
贫血的临床表现:
1. 一般表现:面色苍白、疲倦无力、头晕耳鸣、昏厥、皮肤干燥、毛发脱落、指甲易裂。
2. 呼吸系统:呼吸急促。
3. 循环系统:心动过速。
4. 消化系统: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腹胀腹泻、舌淡、口角皲裂。
5. 内分泌系统:月经过多或过少甚至闭经。
贫血的种类:
临床上最常见的是缺铁性贫血。全球有两亿人患缺铁性贫血,此外再生障碍贫血和地中海贫血。
缺铁性贫血:主要是体内铁质不足影响血红蛋白的合成所致。其原因:1)长期慢性出血,如痔疮、月经过多、溃疡病等造成铁质丢失。2)偏食、消化系统疾病造成铁质吸收不足。3)妊娠、哺乳期及儿童发育期,铁质需求量增加,造成铁质相对不足。
再生障碍性贫血: 主要是红骨髓减少造血功能衰退所致。临床上可出现常见贫血症状外,还有出血、感染等。其原因:1)药物中毒。2)放射性损伤骨髓。3)感染。4)肿瘤、慢性肾功能衰竭、肝硬变。
地中海贫血:遗传性血红蛋白异常。除贫血的一般症状外,可见肝脾肿大黄疸等。
中医学认为贫血的产生,主要是由于气血不足,主要与脾胃和肝肾有密切关系。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脾胃为后天之本,饮食通过脾胃的运化,化生水合精微转化为气与血。精血同源:肾为先天之本,肾主藏精、精生髓、精血再生。
缺铁性贫血:由于体内铁质不足而影响血红蛋白的合成所致。其原因1)铁质丢失太多。长期慢性出血,如痔疮、月经过多、溃疡病。2)铁质摄入不足。偏食、减肥、缺少铁质摄入,胃病影响铁质的吸收。3)消耗增加。妇女在妊娠及哺乳期以及儿童在发育期需求增加,如摄入不足则贫血。
中医认为贫血的发生主要是脾胃虚弱所致。中医学认为,气血的产生来自水合精微。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脾胃强健则吸收力强,气血生化旺盛。中医对贫血的治疗当用健脾益气,气血双补的方法。临床选用归脾汤、十全大补汤加阿胶、龟板、鹿茸等。此外,中医又有“精血同源”之说,肾脏的精气生髓、髓盛。
中医治疗贫血主要以健脾温胃入手,补充气血,化生之源。
选用补气补血及补肾精、肾阳之品。如四君子汤加右归丸,十全大补加阿胶、鹿角胶等。
缺铁性贫血中药治疗疗效好,服用两周以上病人的贫血症状可以明显改善,一个月后血红蛋白可以上升至正常
治气血不足
配方】草莓250克,葡萄干100克,白糖100克。
【制法】将上3味入锅,加水800毫升,煮沸后改为文火烧5分钟,离火浸泡10小时后食用。
【服法】饮汤,吃草莓、葡萄干。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4-03-11
,人体阳气衰微,气
血不足,卫阳不固,不能温煦肌肉以抵抗外来寒邪的侵袭,人就特别
容易怕冷。所谓阳虚体质主要与下列因素有关:
1.缺铁。铁在人体中是制造血红蛋白的重要原料,而血红蛋白担
负着机体运输氧的任务。缺铁者外周组织的氧供应减少,导致组织的
能量代谢发生障碍,会因产热不足,身体感到异常寒冷。
2.低血压。血压过低可引起末梢血循环不良,机体得不到足够的
氧和能量,所以使人容易怕冷。
3.甲状腺功能低下。美国营养学家贝尔德等人做了一个试验,让
120名身着泳装的中年妇女参加游泳,然后进行耐寒测试,结果发现
怕冷组血液中甲状腺素含量平均比不怕冷组低1倍多。甲状腺素有加
速代谢并释放能量的作用,还可使皮肤的血液循环加快,从而增加体
热以抵御寒冷。如果机体长期缺碘,甲状腺分泌不足时,机体就会因
产热不足、御寒能力降低而怕冷。
4.患畏寒证者女性发病率明显高于男性。这是因为女性拥有制造
热量的肌肉比男性少,月经又容易导致铁的流失所致。此外,更年期
的妇女还与雌激素水平降低有密切关系。因为雌激素可影响神经血管
功能的稳定性,患者会因血循环不良而出现手、足或全身怕冷。
怎样改变阳虚体质,消除怕冷的感觉呢?最重要的是进行饮食调
理和耐寒锻炼。吃饭的目的就是摄取热量,所以应认真对待每一餐饭,
尤其应重视早餐。适当多吃些动物瘦肉、鱼、豆类、芹菜、香菇、大
枣、黑木耳等富含铁的食品。多吃些富含维生素C的蔬菜和水果,以
促进铁的吸收。还应注意多摄入含碘丰富的海带、鱼虾、海蜇、牡蛎
等,以促进体内甲状腺素的合成。天冷时常吃些羊肉、狗肉等有温肾
壮阳作用的食品,对提高御寒能力帮助也很大。
适当运动不但可以强壮制造热量的肌肉,改善激素分泌,促进新
陈代谢,还会帮助把热量输送到身体的各个部分。运动健身应根据每
个人的年龄、体质和环境条件,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项目。此外,每
天早晨用冷水洗脸、洗鼻子、擦身,也可使机体抵御寒冷的能力逐渐
增强。耐寒锻炼,最好从夏天开始,要循序渐进,持之以恒。
抵御寒冷还要注意及时增减衣服,其中要特别重视头部、腹背与
足部的保暖。着装的基本原则是:“上装稍薄而下装厚,衣服鞋袜要
宽松保暖性能好”。应避免穿过于紧身的衣裤,以免妨碍血液循环。
对年老体弱而又阳虚者,中医多采用益气助阳之法,用黄芪、人
参、炙甘草、当归、陈皮、升麻、柴胡、白术等组成的补中益气汤为
主方,加防风、干姜等治疗,多可取得良效,以减少感冒等疾病的发
生。
第2个回答  2014-03-11
气为血帅,血为气之母。气行则血行。
第3个回答  2014-03-11
中医学里所说的气,概括起来有两个含义:一指体内流动着的精微物质,如水谷之精气、营气、卫气等;二是概括脏腑器官组织的生理活动,如脏腑之气、经络之气(经气)等。但两者又是相互联系的,前者是后者的物质基础,后者为前者的运动表现。总而言之,可以认为是一种能动的物质,而物质的运动即为气,由此而产生各种功能。
血主要由水谷精微所化生。具体来说,饮食物经过脾胃的消化吸化,化生营气和津液等营养成分,上输心肺,通过心肺的气化作用,转化为血,再注之于脉,运行到全身。此外,肾精的转化为血,也是血的一个重要来源,所以有“精血同源”的说法。
血液生成后,有规则地在脉道中周流不息。血液的正常运行,不仅依赖于心,而且与肺、肝、脾也有密切关系。心主血,血液依靠心的动力,通过脉道循行于全身;肺主气,而朝会百脉,肺气贯注心脉,协助心脏,推进血液运行;肝藏血,以调节全身的血流量,使血液的供给更符合生理的需要;脾统血,使血液循行脉而行,不致逸出于脉外。所以,血液的运行和调节,主要是由心、肺、肝、脾等脏来共同完成的。因此,其中任何一个脏器功能失调,都可能引起血行失常的病变。
气和血之间,有着相互依存、相互资生的紧密联系。血液的生成,有赖于脏腑的气化;血液的运行,要依靠气的推动;控制血液在经脉之中循环,必须有气的固摄,,所以说气能“生血”、“行血”和“摄血”,概括起来,则是“气为血之帅”。另一方面,气的生成和发挥作用,需要血的充分供给营养,气依附于血而存在,血旺则气足;所以说“血为气之母”。气血的病变可以互相影响,气虚可以导致血虚,血虚也能引起气虚;气滞可以导致血淤,血淤也能引起气滞,两者互为因果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