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今年上海高考的作文题,语文界好评如潮,诚如柳泽泉所言:“今年的上海高考作文题,有诗意,有哲理味,考后经过大家的分析,的确可以从多角度切入”。然而,在众多的评论之中,如柳先生这般从高考试题的内在功能分工角度,“说一点想法”者,实不多见。
高考作文题能否简洁明了些柳泽泉2012年高考已尘埃落定。老师、考生、家长及媒体从紧张、亢奋中回归冷静,开始理性地分析命题、复习、解题诸多环节的得失。我想就高考作文命题说一点想法。
诚然,今年的上海高考作文题,有诗意,有哲理味,考后经过大家的分析,的确可以从多角度切入;但对广大考生当场作文来说,审题却有相当难度,许多考生拿到题目一下子感到发懵;再说,这则作文材料的表述精度也不是没有可商榷之处。且看作文材料:“人们对自己心灵闪过的微光,往往会将它舍弃,只因为这是自己的东西。而从天才的作品中,人们却认出了曾被自己舍弃的微光。”其实,人们往往会舍弃心灵中闪过的微光,不仅仅是“只因为这是自己的东西”,不少情况是因为环境、外部条件等客观的原因使然。可见材料中第一、二句分句之间没有必然的因果关系。这句话与爱默生《论自主》中原句的意思也不很一致。如果题目表述得再简洁、再精确些,考生或许会少些弯子。
我之所以提出作文题简洁明了些、审题障碍少些,原因有三。
首先,语文试卷的考题各司其职,各有侧重点。考卷中的阅读题主要是考“读”的能力。而作文题则主要是考“写”的能力,即看考生能否综合叙述、描写、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抒发对生活中的人、事、物的感情,并能针对某些现象或观点发表见解等,而不是像有的专家说作文“重点考查思辨力”。因为“思辨力”在阅读题中也要考,政治卷、历史卷甚至数学题也要考思辨力。作文题就是要求考生把自己对某种现象和观点的“思辨”用自己的话有条理地写下来、表述出来。你看看报纸上披露的今年的“洋高考”题(如法国高考的哲学题),题干多么明白易懂,但要写得好、写出新意、写出深度,则要看你平时的阅读和生活积累如何,你对题目指向的问题有没有独到见解以及能否条分缕析地用恰当的语言表述出来。
其次,无论是平时作文还是高考作文,都要能点燃考生写作的热情。著名教育家于漪说:“写作文一定要有热情和冲动感。”如果大多数考生一看到作文考题,感到有话可说,或有事可叙,或有情可抒,或有理可议,就有一种冲动感,甚至“心里美滋滋的”,那该多好!高考是一种特定场景,在有限的时间内要做这么多道题,本来心里就紧张,再一看题目就懵住了,甚至有的还要考生“不用时请将梯子横放”,这有啥意思呢?
再说,高考向来有“指挥棒”的特殊作用。如果高考作文题的审题障碍重重,那语文老师就必然会选取大量的作文材料反复引导考生作审题训练,让考生去“猜”这些材料蕴涵着什么深义,有多少写作角度等等。实际上,“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书面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