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家的故事

如题所述

高斯的故事

1785
年,
8
岁的小高斯在德国农村的一所小学里念一年级。

数学老师是城里来的。
他有一个偏见,
总觉得农村孩子不如城里孩子聪明。
不过,
他对孩子们的学习,还是严格要求的。
他最讨厌在课堂上不专心听讲、
爱做小动
作的学生,常常用鞭子敲打他们。
孩子们到爱听他的课,
因为他经常讲一些非常
有趣的东西。

有一天,他出了一道算术题。他说:
“你们算一算,
1

2

3
,一直加到
100

于多少?谁算不出来,就不准回家吃饭。


说完,他就坐在椅子上,用目光巡视
着趴在桌上演算的学生。

不到一分钟的工夫,小高斯站了起来,手里举着小石板,说:
“老师,我算出来

......


没等小高斯说完,老师就不耐烦的说:
“不对!重新再算!


小高斯很快的检查了一遍,高声说:
“老师,没错!
”说着走下座位,把小石板伸
到老师面前。

老师低头一看,只见上面端端正正的写着“
5050

,不禁大吃一惊。他简直不敢
相信,这样复杂的数学题,
一个
8
岁的孩子,
用不到一分钟的时间就算出了正确
的得数。要知道,他自己算了一个多小时,算了三遍才把这道题算对的。他怀疑
以前别人让小高斯算过这道题。就问小高斯:
“你是怎么算的?”
小高斯回答说:
“我不是按照
1

2

3
的次序一个一个往上加的。老师,你看,一头一尾的两个
数的和都是一样的:
1

100

101

2

99

101

3

98
也是
101......
一前一
后的数相加,一共有
50

101

101

50
,得到
5050



小高斯的回答使老师感到吃惊。
因为他还是第一次知道有这种算法。
他惊喜的看
着小高斯,好像刚刚才认识这个穿着破烂不堪的,砌砖工人的儿子。

不久,老师专门买了一本数学书送给小高斯,
鼓励他继续努力,
还把小高斯推荐
给当地教育局,
使他得到免费教育的待遇。
后来,
小高斯成了世界著名的数学家。

人们为了纪念他,把他的这种计算方法称为“高斯定理”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4-08-15
小故事:祖父经常给祖冲之讲一些科学家的故事,其中张衡发明地动仪的故事深深打动了祖冲之幼小的心灵。

祖冲之常随祖父去建筑工地,晚上,在那里他常同农村小孩们一起乘凉、玩耍。

天上星星闪烁,在祖冲之看来,这些星星很杂乱地散布着,而农村孩子们却能叫出星星的名称,如牛郎、织女以及北斗星等,此时,祖冲之觉得自己实在知道得很少。

祖冲之不喜欢读古书。5岁时,父亲教他学枟论语枠,两个月他也只能背诵十几句。气得父亲又打又骂。可是他喜欢数学和天文。

一天晚上,祖冲之躺在床上想白天老师说的“圆周是直径的3倍”这话似乎不对。

第二天早,他就拿了一段妈妈绱鞋子的绳子,跑到村头的路旁,等待过往的车辆。

一会儿,来了一辆马车,祖冲之叫住马车,对驾车的老人说:

“让我用绳子量量您的车轮,行吗?”老人点点头。

祖冲之用绳子把车轮量了一下,又把绳子折成同样大小的3段,再去量车轮的直径。量来量去,他总觉得车轮的直径没有1/3的圆周长。

祖冲之站在路旁,一连量了好几辆马车车轮的直径和周长,得出的结论是一样的。

这究竟是为什么?这个问题一直在他的脑海里萦绕。他决心要解开这个谜。

经过多年的努力学习,祖冲之研究了刘徽的“割圆术”。所谓“割圆术”就是在圆内画个正6边形,其边长正好等于半径,再分12边形,用勾股定理求出每边的长,然后再分24、48边形,一直分下去,所得多边形各边长之和就是圆的周长。

祖冲之非常佩服刘徽这个科学方法,但刘徽的圆周率只得到96边,得出3 . 14的结果后就没有再算下去,祖冲之决心按刘徽开创的路子继续走下去,一步一步地计算出192边形、384边形 ⋯⋯ 以求得更精确的结果。

当时,数字运算还没利用纸、笔和数码进行演算,而是通过纵横相间地罗列小竹棍,然后按类似珠算的方法进行计算。

祖冲之在房间地板上画了个直径为1丈的大圆,又在里边做了个正6边形,然后摆开他自己做的许多小木棍开始计算起来。

此时,祖冲之的儿子祖 􀀀 已13岁了,他也帮着父亲一起工作,两人废寝忘食地计算了十几天才算到96边,结果比刘徽的少0 . 000002丈。

祖 􀀀 对父亲说:“我们计算得很仔细,一定没错,可能是刘徽错了。”祖冲之却摇摇头说:“要推翻他一定要有科学根据。”于是,父子俩又花了十几天的时间重新计算了一遍,证明刘徽是对的。

祖冲之为避免再出误差,以后每一步都至少重复计算两遍,直到结果完全相同才罢休。

祖冲之从12288边形,算到24567边形,两者相差仅0 . 0000001。祖冲之知道从理论上讲,还可以继续算下去,但实际上无法计算了,只好就此停止,从而得出圆周率必然大于3 . 1415926,而小于3 . 1415927。

很多朋友知道了祖冲之计算的成绩,纷纷登门向他求教。之后,祖冲之又进一步得出圆周率的密率是355/113,约率是22/7。直到1000多年后,德国数学家鄂图才得出相同的结果。
很高兴为您回答问题!
第2个回答  2014-08-15
1
阿基米德

叙拉古的亥厄洛王叫金匠造一顶纯金的皇冠,因怀疑里面掺有银,便请阿基米德鉴定。当他进入浴盆洗澡时,水漫溢到盆外,于是悟得不同质料的物体,虽然重量相同,但因体积不同,排去的水也必不相等。根据这一道理,就可以判断皇冠是否掺假。
2

祖冲之(公元429-500年)是我国南北朝时期,河北省涞源县人.他从小就阅读了许多天文、数学方面的书籍,勤奋好学,刻苦实践,终于使他成为我国古代杰出的数学家、天文学家.
祖冲之在数学上的杰出成就,是关于圆周率的计算.秦汉以前,人们以"径一周三"做为圆周率,这就是"古率".后来发现古率误差太大,圆周率应是"圆径一而周三有余",不过究竟余多少,意见不一.直到三国时期,刘徽提出了计算圆周率的科学方法--"割圆术",用圆内接正多边形的周长来逼近圆周长.刘徽计算到圆内接96边形, 求得π=3.14,并指出,内接正多边形的边数越多,所求得的π值越精确.祖冲之在前人成就的基础上,经过刻苦钻研,反复演算,求出π在3.1415926与3.1415927之间.
第3个回答  2014-08-15
我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的故事:

华罗庚小时候帮助父亲做生意,打算盘、记账。那时华罗庚站在柜台前,顾客一走就又埋头看书演算起数学题来。有时入了迷,竟忘了接待顾客,甚至把算题结果当作顾客应付的货款,使顾客吓了一跳。每逢遇到怠慢顾客的事情发生,父亲又气又急,说他念“天书”念呆了,要强行把书烧掉。争执发生时,华罗庚总是死死地抱着书不放。
第4个回答  2019-09-06

数学家高斯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