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时形容女子年龄的词汇

如题所述

金钗之年、豆蔻年华、及笄、碧玉年华、桃李年华。

一、金钗之年:[ jīn chāi zhī nián ]

释义:年龄代称,古人指女子十二岁的年龄。女子12岁称金钗之年。

二、豆蔻年华:dòu kòu nián huá

释义:指少女十三岁。代指少女的青春年华。

引证:鲁迅《且介亭杂文二集·论“人言可畏”》:“一遇到女人,可就要发挥才藻了,不是‘徐娘半老,风韵犹存’,就是‘豆蔻年华,玲珑可爱’。”

三、及笄 [ jí jī ]

释义:古代女子满十五岁结发,用笄贯之,因称女子满十五岁为及笄。也指已到了可以结婚的年龄。

引证:清代吴敬梓《儒林外史》第十回:“ 鲁老先生有个令爱,年方及笄。” 

译文:鲁老先生有一个爱女,年满15岁。

四、碧玉年华:[ bì yù nián huá ]

释义:女子16岁,称碧玉年华。

出处:《通俗编·妇女》:“宋谢幼词:'破瓜年纪小腰身’。按俗以女子破身为破瓜,非也。瓜字破之为二八字,言其二八十六岁耳。”。

译文:破瓜年纪小腰身’。按习俗以女子破身为破瓜,不是啊。瓜字破的为二八字,说他的乐队十六岁了。

五、桃李年华:[ táo lǐ nián huá ]

释义:20岁女子的代称。

出处:明徐渭《又启严公》:“誓将收桑榆之效,以毋贻桃李之羞,一雪此言,庶酬雅志。”

译文:发誓要把太阳的效果,以不要留下桃李的耻辱,一个雪这句话,各种应酬雅志。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金钗之年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豆蔻年华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及笄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碧玉年华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桃李年华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7-09-28
古代年龄称谓:
襁褓:不满周岁。
孩提:两至三岁。
始龀、髫年:女孩七岁。
始龀、龆年:男孩八岁。说明:根据生理状况,男孩八岁、女孩七岁换牙,脱去乳齿,长出恒牙,这时叫“龀”,“龆年”或“髫年”。
总角:幼年泛称。
垂髻之年:指儿童。(古代小孩头发下垂,引申以指未成年的人。)
黄口:十岁以下。
幼学:十岁。(《礼记•曲礼上》:“人生十年曰幼,学。”因为古代文字无标点,人们就截取“幼学”二字作为十岁代称。)
金钗之年:女孩十二岁。
豆蔻年华:女子十三岁。
志学:十五岁。(《论语》: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及笄:女子十五岁。(《礼记•内则》:“女子十有五年而笄。”)
碧玉年华、破瓜之年:女子十六岁。(旧时文人拆“瓜”字为二八纪年,谓十六岁,多用于女子。)
弱冠:二十岁。(《礼记•曲礼上》:“二十曰弱冠。”)
桃李年华:女子二十岁,也有的说双十年华。
花信年华:女子二十四岁。

待年———女子成年待嫁。古代女子到了十五岁,会把头发梳起,插上簪子,表示已到出嫁年岁,又称“待字”或“待字闺中”也称及笄。语出《后汉书·曹皇后记》:“小者待年于国。”
第2个回答  2015-10-21

    不满周岁——襁褓; 

    3岁——孩提; 

    女孩7岁——髫年; 男孩8岁——龆年; 

    幼年泛称——总角; 

    10岁以下——黄口,即乃稚气未脱的少儿代称也; 

    13~15岁——舞勺之年; 

    15~20岁——舞象之年; 

    12岁(女)——金钗之年; 

    13岁(女)——豆蔻年华,

    15岁(女)——及笄之年;15岁(男)——志学之年 

    16岁(女)——破瓜年华、碧玉年华,二八年华; 

    20岁(女)——桃李年华; 20岁(男)——弱冠;

    24岁(女)花信年华; 

    至出嫁—— 梅之年,标梅之年; 

    至30岁(女)——半老徐娘;  30岁(男)——而立之年;壮年时期——春秋鼎盛; 

40岁(男)——不惑之年、强壮之年; 

    50岁——年逾半百、知非之年、知命之年、艾服之年、大衍之年; 

    60岁——花甲、平头甲子、耳顺之年、杖乡之年、还历之年; 

    70岁——古稀、杖国之年、致事之年、致政之年,从心之年、悬车之年; 

    80~90岁——耄耋之年; 

    90岁鲐背之年; 

    100岁——期颐,又可称为“人瑞”.

第3个回答  2008-12-29
总角:指童年。
语出《诗经》,如《诗·卫风·氓》“总角之宴”,又《齐风·甫田》
“总角 兮”。
以后称童年为“总角”。陶渊明《荣木》诗序:“总角闻道,白首无成。”
垂髫:指童年。
古时童子未冠,头发下垂,因而以“垂髫”代指童年。潘岳《藉田赋》:
“被褐振裾,垂髫总发。”

束发:指青少年。
一般指15岁左右,这时应该学会各种技艺。《大戴礼记·保傅》:“束发而就大学,
学大艺焉,履大节焉。”

及笄:指女子15岁。
语出《礼记·内则》“女子……十有五年而笄”。“笄”,谓结发而用笄贯之,
表示已到出嫁的年岁。

待年:指女子成年待嫁,又称“待字”。
语出《后汉书·曹皇后记》“小者待年于国”。以后称女子待嫁的年岁为“待年”。
《文选·宋文皇帝元皇后哀策文》:“爰自待年,金声夙振。”

弱冠:指男子20岁。
语出《礼记·曲礼上》“二十曰弱,冠”。古代男子20岁行冠礼,表示已经成年。
左思《咏史》诗之一:“弱冠弄柔翰,卓荦观群书。”

而立:指30岁。
语出《论语·为政》“三十而立”。以后称三十岁为“而立”之年。《聊斋志异-
长清僧》:“友人或至其乡,敬造之,见其人默然诚笃,年仅而立。”

不惑:指40岁。
语出《论语·为政》“四十而不惑”。以后用“不惑”作40岁的代称。应璩
《答韩文宪书》:“足下之年,甫在不惑。”

艾: 指50岁。
语出《礼记·曲礼上》“五十曰艾”。老年头发苍白如艾。《民国通俗演义》
三十七回:“……我年已及艾,还有什么不满意的事?”

花甲:指60岁。
以天干地支名号错综参互而得名。计有功《唐诗纪事》卷六十六:“(赵牧)
大中咸通中效李长吉为短歌,对酒曰:‘手挪六十花甲子,循环落落如弄珠’。”

古稀:指70岁。
语出杜甫《曲江》诗:“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亦作“古希”。

皓首:指老年,又称“白首”。 《
后汉书·吕强传》:“故太尉段颍,武勇冠世,习于边事,垂发服戎,功成皓首。”

黄发:指长寿老人。
语出《诗经》,如《诗·鲁颂· 宫》“黄发台背”。老人头发由白转黄。
曹植《赠白马王彪》:“王其爱玉体,俱享黄发期。”陶渊明《桃花源记》: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鲐背:指长寿老人。
语出《诗经》,如《诗·大雅·行苇》“黄台背”,“台”与,“鲐”通用。
《尔雅·释诂》:“鲐背,寿也。”老人身上生斑如鲐鱼背。

耄 :古称大约七十至九十岁的年纪
匪我言耄。――《诗·大雅·板》
亦聿既耄。――《诗·大雅·抑》
老夫耄矣,无能为也。――《左传·隐公四年》

耋 :年八十曰耊。
字亦作耋。――《说文》
则大耋之嗟。――《易·离》。马注:“七十曰耋。”
使率一二耋老而绥焉。――《公羊传·宣公十二年》

耄耋:七八十岁的年龄;高龄,高寿。

期颐:指百岁。
语出《礼记·曲礼上》“百年曰期,颐”。谓百岁老人应由后代赡养。苏拭
《次韵子由三首》:“到处不妨闲卜筑,流年自可数期颐。”

参考资料: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4502172.html?fr=qrl3

第4个回答  2008-12-29
芳龄
二八(十六岁)
及笄之年(十五岁)
豆蔻年华(十二三岁)
徐娘半老(二十四五岁)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