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社会主义理想会在1917年的俄国成为现实

希望有历史达人给出专业解释

社会主义在俄国的建立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这是帝国主义两大军事集团相互争夺,重新瓜分殖民地的必然结果,虽然号称“人道”、“正义”、“保卫祖国”,但实质上是一场根源于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的,非正义的帝国主义掠夺战争。

沙皇俄国在战争中加入了协约国一方,战事上损失惨重,国内经济严重破坏,食物短缺、民不聊生。1917年3月8日(俄历二月),是国际妇女节,工人、市民上街游行,提出了“打倒战争”“反对饥饿”的口号,沙皇派兵镇压,但大量军队倒戈,最终发展为二月革命,沙皇尼古拉二世退位,俄国的君主专制制度从此被推翻。

二月革命以后,俄国出现了双重政权:一个是掌握着武装的工兵代表苏维埃,另一个是在原国家杜马的基础上成立的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由于孟什维克和社会民主党人的支持,资产阶级临时政府获得了实际上的统治权。它进行立宪改革,想走西方民主政治的道路,在结束战争、解决面包和土地问题上却毫无建树,继续执行沙皇政府原有的国内政策,甚至血腥镇压民众。在这样的形势下,布尔什维克党于11月7日(俄历十月)领导了著名的十月革命,彻底推翻了资产阶级的统治,建立了完全的苏维埃政权。

1922年底,全俄第十次苏维埃代表大会召开,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宣布成立,简称苏联。当时加入的国家有俄罗斯联邦,外高加索联邦,乌克兰和白俄罗斯,其后逐渐扩大到15个加盟共和国。

帝国主义之间的战争,产生了社会主义,这恐怕是他们始料未及的。俄国在向资本主义过渡时保留了浓厚的封建残余,阻碍了其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导致了统治阶级的软弱,和国内革命力量的强大,战争破坏了国内经济,激化了内部矛盾,最终导致沙皇政府的崩溃。人民发起的运动被资产阶级窃取了成果,二月革命被判定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临时政府在国内矛盾空前激化的情况下并没有努力去缓和矛盾,而是希望靠镇压的手段来维护其统治,这直接导致了其灭亡。俄国强大的革命力量,在强大的党的领导下,发动革命推翻了资本主义,并建立了苏维埃政权,这一过程因而有其历史必然性。

按照马克思理论,社会主义应该首先在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产生。列宁根据资本主义发展到帝国主义阶段的现实,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学说,提出了无产阶级革命可以并首先在帝国主义薄弱环节,在生产力发展落后国家实现的理论。这一理论经由实践检验,成为日后各个社会主义国家建立的理论基础。

政权的巩固

战争催生了社会主义,使得理论上本应该在资本主义末期登场的社会主义提前出现,跨越了资本主义制度而产生的新生社会主义政权,不可避免的将面对更加艰难的处境。原本应该在生产力发达,社会产品丰富的国家诞生的社会主义,突然出现在落后国家,就像寒冬发芽的嫩草,面临着更大的危机,必须加速发展经济,提高生产力,增加物质产品,使人民的利益得到保障,否则政权就不能稳固。不仅如此,内部的反对势力,外部的干涉势力,都急欲颠覆新政权。在这样的险恶环境下,社会主义苏联在诞生初期,对外一直保持低调,而默默的积蓄着力量。

一战尚未结束,帝国主义就已经开始了对新生苏维埃政权的武装干涉,但最终被挫败。其间,经分析,苏维埃政权发布了《关于国际政策的决议》,表示愿意与各国人民和平相处。到1925年,已有二十二个资本主义国家与苏联建交,西方大国中只有美国不承认苏联。至此,针对苏维埃政权的,从军事上、经济上扼杀,从外交上孤立的企图,完全失败,社会主义得到了巩固。

按照马克思主义理论,社会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掘墓人,因此,处在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中的社会主义被敌视,两者产生对立是必然的。资本主义要通过镇压社会主义来维护自己的世界体系,以便继续剥削和压榨人民,而社会主义想把红旗插遍世界,要解放全人类,这是不可调和的矛盾。但是,因为社会主义是在战争的情况下的早产儿,势单力薄,而资本主义制度在当时还如日中天,所以社会主义理想无法在短期内实现。列宁在制定对外政策的时候指出:“社会主义不能在所有国家内同时获得胜利。它将首先在一个或者几个国家中获得胜利,而其余的国家在某些时期内将仍然是资产阶级的或者资产阶级以前时期的国家。”另一方面,战争削弱了资本主义的力量,革命促进了各国国内的工人运动,加上苏联人民的奋勇抗争,资本主义扼杀社会主义的企图也没有成功。处在微妙的关系中的双方,谁也吃不了谁,表面的和平下掩藏着深层的对立。

经济的建设

国内战争时期,由于粮食、煤炭、石油和钢铁的主要产地陷入敌手,苏维埃国家处境十分困难。为了把仅有的人力物力集中起来用于战胜敌人,苏维埃政府实行一些临时性政策,这些政策统称为战时共产主义,又称军事共产主义。从1918年一直实行到1920年,这套逐步推行的政策,实质是靠激发民众的政治热情和军事热情来完成经济任务,靠直接下命令的办法,在一个国家里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产品生产和分配,从而辅助国内外战争,增强国力。

但当战事缓和后,面对国内衰败的经济,如果继续坚持这套政策就会直接威胁到苏维埃政权的统治。为了发展经济,争取人民的支持,1921年起,在列宁的领导下,新经济政策开始实行,推行自由贸易,甚至让外国人来承租俄国的企业。此举缓解了苏联的经济问题,但是却让苏联的领导层感到苦闷,甚至列宁也表示这是让他痛心的“倒退”,是“资本主义”,应当尽快“结束”。

1928年,斯大林正式宣布结束列宁的新经济政策。此后的经济政策,基本回归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有计划的进行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并优先发展重工业,在经济建设上取得巨大成就,跃居世界第二,但同时也存在着忽视农业和轻工业发展的严重问题。

俄国在革命前,是一个封建残余严重的帝制国家,本来经济基础就很差,加上连年的战争,导致了国内经济破败,资源稀少;在这时实行战时共产主义,虽然损害了人民的利益,但是为了争取生存权,是必须的;然而在国内外环境稳定后依然实行,结果就是导致民众的不满,并直接威胁到苏维埃政权的稳固。新经济政策从客观上来说,是有利于经济发展的,实际上是一种市场经济,可惜的是苏维埃政权仅仅是把它当作权益之计,坚持认为计划经济才是社会主义,正是党内的这种看法,才使得新经济政策被废止。在这之后,苏联模式的社会主义正式成形,苏联成为军事强国的同时,也渐渐的失去了对经济的控制,无数次的试图改革,都以失败告终,加上内部滋生的腐败和特权,渐渐丧失了人民的支持。

市场经济和计划经济并不存在姓“资”姓“社”的问题,这在今天看来是个很简单的道理,但是在那个时代,“资”“社”严重对立的情况下,却很容易被上纲上线,中国在这个问题上也走过一段弯路。不过,必须指出,虽然列宁认为新经济政策应该“结束”,但他也提出了“这个方针必须几十年不变”,所以斯大林结束新经济政策,是违背了列宁的本意的。实际上,围绕是否终结新经济政策,苏联还进行了严酷的内部斗争,对领导层进行了所谓的“清洗”,并建立了个人专权。这样就破坏了内部团结,破坏了党的形象。

虽然我们看到了这么多不合理的地方,但通过这一番变故,苏联确实成为了军事强国,斯大林的集权统治坚固牢靠,如果没有这些,苏联在二战中,可以抵挡住德国的进攻吗?

扩张与延伸

早在二战开战以前,在《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秘密附属议定书中,就划定了苏德在波罗的海三个国家和波兰、罗马尼亚地区的势力范围,这丝毫不像是个社会主义国家该做的事。1938年,苏联还对芬兰进行了军事侵略。另一方面,为了自身的防务,即建立对抗法西斯的防线,苏联对周边进行了一系列的吞并蚕食。1940年,《苏日中立条约》中,苏联还侵犯了中国的领土主权。

苏联是什么时候变成这样的?或者,这就是它的本来面目?

我们把一些大国、强国在对外关系上所表现出来的民族优越感和以大欺小、以强凌弱、粗暴干涉别国内政、侵犯别国独立和主权的行为,统称为大国沙文主义。而苏联和这个词,基本可以划上等号。真的,说到大国沙文主义,人们第一个想到的,就是苏联。

为什么一个尊崇马克思社会主义的国家会走上这样的道路?这就是理论与现实的差距,理论上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应该是斗得你死我活,但现实中却因为力量的制衡而共存甚至合作,苏联也是这个道理,为了自身的发展和安全,侵略他国是合理必要的,况且,这样不是也可以将他国纳入自己这个社会主义国家,从而解放他国的人民吗?灭掉其它国家也是无所谓的,毕竟在未来的共产主义的世界里,“国家”这个阶级社会的统治工具是终归会消亡。或许就是这些冠冕堂皇的想法,造就了我们眼前的苏联,这个被后人称为“社会帝国主义”的国家。

世界的一极

过去,社会主义势单力薄,苏联因而韬光养晦,抱持低调。二战结束后,世界格局有了根本的改观,苏联大概也意识到应该是放手一搏的时候了。一方面,凭借强大的军事实力,苏联在二战中抵御了德国的进攻,在整个战争中起到了巨大的作用,国际地位得到了提高。二战中产生的很多社会主义国家,也被苏联视为理所当然的势力范围,并把它们当成苏联对抗资本主义的前沿堡垒。另一方面,西方国家大都因为战争而一蹶不振,美国顺利崛起。从此,世界进入两极格局,分别是美国领导的资本主义阵营,和苏联领导的社会主义阵营,伴随着意识形态的对抗,冷战开始了。

按照苏联领导的想法,苏联模式的社会主义就是真正的社会主义,其它的道路,都是“走资本主义”,是“危险的”,因此,苏联模式的社会主义开始向外输出,如果遭遇阻力,则依靠武力来解决。大国沙文主义发展到这个阶段,已经升格为霸权主义。

苏联对新生社会主义国家的态度,具有两面性,深刻的体现了其民族利己主义。一方面,它协助它们在国内建设社会主义,另一方面,它割占领土,掠夺设备,索取赔款,在贸易中实行不等价交换,以阶级斗争为纲,破坏了各国的民主与法治。在我们看来,苏联并不关心其它社会主义国家是否能发展,它需要的,只是这些国家保持社会主义制度,这样,就有了对抗资本主义的堡垒,并可以获得源源不断的物资,以支持自己这个军事化的国家。

这种政治军事上的强行干涉,在国际上对共产主义产生了很不利的影响,给人一种极其暴力和专制的感觉,这种影响至今尚存。 苏联所推行的模式,实质上是一种适应苏联称霸的模式。在它的规划中,周边的社会主义国家,一切为苏联服务,而苏联的各加盟国,则一切为莫斯科服务。一切社会主义的所有,集中到一个中心,让这个中心拥有绝大的力量,击垮美国,战胜资本主义,把社会主义的旗帜,或者说苏联的旗帜,插遍全球。试问,这还是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吗?社会主义苏联,已经演变为了帝国主义苏联,而加盟国和社会主义阵营国家,实际上成为了其殖民地。

崩溃

1991年12月底,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正式解体,取而代之的是独联体这个松散的联盟,众加盟国纷纷独立,并建立了资本主义制度。这是继东欧剧变后社会主义阵营的第二次巨大变动,冷战也随之结束。

冷战是解体原因吗?在那个时候,美苏都面临这因军备竞赛而日益严重的经济压力,而且也切实的在为改善这一情况而互相妥协,并签署了一系列限制军备的协议,给双方减压。苏联的解体,有经济上的原因,但那并不是直接原因。从数据上看,80年代苏联军费开支的绝对数虽然增长较大,但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与50年代是完全相同的。因此,苏联不是因为军备竞赛而被拖垮的。

我们认为,苏联的最终解体是种种复杂的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无法改变僵化的政治经济体制;严重的经济危机;社会动荡不安;否定历史、反马克思主义的各种思潮泛滥;右翼势力和民族分离主义思潮的乘机抬头,社会矛盾、民族矛盾的急剧激化;多次改革均告失败;西方长期以来进行的和平演变战略的影响,等等。

而最关键的,是当这些矛盾一齐爆发的时候,官僚特权阶层利用这些矛盾,为实现自己利益,刻意的毁灭了苏联。

苏联的官僚特权阶层是在缺乏民主、高度中央集权的斯大林模式下形成和发展起来的。这些身居高职的领导干部是党和经济管理的最高层,享有巨大权力和优厚待遇。原本是领导人专制统治的工具,但是随着苏共领导人的柔和化,这个阶层开始不受控制的膨胀起来,苏联的经济,基本上是被这些人给蚕食掉的。而当苏联面临危机时,他们想的是如何侵吞国有财产,实现其利益的最大化。答案就是让苏联解体,走资本主义道路。

苏联共产党无法阻止他们,长久以来不断的自我否定和内斗使得党的威信荡然无存,领导人戈尔巴乔夫软弱无能,鼓吹新思维,民众在为经济上的困难而不满的同时,也渐渐失去了共产主义的信仰。当苏联一步步走向解体的时候,共产党一筹莫展的认命了,人民则冷漠的看着这一切,计算着走资本主义道路后自己的日子是否会有改善,而加盟国则为能摆脱中央的压榨而举杯庆祝。

苏联解体,政治上得利的是西方资本主义,因为世界上最大的社会主义国家不复存在;经济上得利的是官僚特权阶级(也称既得利益集团),国有资产被瓜分殆尽,联盟解体的过程中诞生了无数的亿万富豪;受苦的则是苏联人民,现在的独联体各国,在经济军事上都远不如苏联时期,人民的生活,丝毫没有改善,曾经的那一份骄傲,也随着联盟而消逝了。

后记

小时候亲历苏联解体,看到消息时不禁感到一丝悲伤,想到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灭亡了,难免感慨一番。然而,随着岁数的增长,学习了更多的历史知识,对苏联有了更多的了解,看到苏联对中国的主权进行侵犯,妄图加以控制,在被拒绝后显露出穷凶极恶的一面,不仅撤走专家和资金,还趁着国内三年灾害时期前来逼债,进行反动宣传,怂恿其它社会主义国家与中国敌对……排除意识形态的问题,仅国家利益而言,强大的军事实力,具有扩张的野心,这样一个强大的邻国无疑是危险的存在,因此,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苏联的解体,也让中国松了一口气,考虑到这些,又不禁想为它的崩溃而叫好。苏联的解体,如前所述,具有历史必然性,而不是偶然的随机事件,所以现在来讨论假使苏联没有解体现今世界会如何是没有意义的。苏联的消逝,对社会主义力量来说是一大损失,但是也要看到,因为苏联的解体和东欧剧变,国际形势有所缓和,二极争霸的时代结束了,人类迎来了和平与发展这个世界主旋律。剩下的社会主义国家,可以从苏联模式的失败中吸取经验教训,在一个更为宽松的环境下进行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无产阶级人民,正迈着坚定的步伐,向着共产主义理想继续前进。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9-04-13
【1】当时俄国具有一定的工业化基础,也就是有集中的,成规模的工人群体在大城市带。这位无产阶级的形成及其阶级意识的觉醒创造了条件。同时也为马列主义在俄国的传播营造了听众。广大的工人群众在压迫中逐渐意识到,他们品滚有困难的生活是谁带来的。

【2】俄国初步的工业化并没有使得俄国改变其农奴国家的本质,加上俄国沙皇参加一战,将国家军事主导化。这些使得俄国内的经济形势在当时迅速恶化,广大工农群众对生活的不满和对腐败无能的统治阶层的仇恨日渐高涨。

【3】“沙俄是帝国主义链条上最薄弱的一环”,20世纪初的沙俄国力并不强,内部矛盾重重,农业人口的高比重使得国内生产效率低下,沙俄已对外扩张来缓解国内矛盾,而当沙俄在一战中深陷战争泥潭时,国内外各种矛盾集中爆发,终于推翻了沙俄的统治。

【4】同样是由于沙俄的工业化不彻底,保留了太多的封建残余,使得俄国的资产阶级无法独立领导这场民主主义革命,必须和无产阶级联合起来,对抗沙俄政府的。并且在和无产阶级联合起来后他们本身所带有的反动性和对广大工农群众的恐惧使得他们无法主导这场革命。

【5】最终,在各种历史条件的铺垫下,俄国无产阶级在共产党的领导下,登上历史舞台,打破了这帝国主义链条中最薄弱的一环,完成了俄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俄。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2009-04-13
鄙视楼上都是复制的
1848年 恩格斯、马克斯共同发表了《共产党宣言》它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开辟了国际工人阶级的新纪元。 1870年,法国对德国发动战争,企图阻挠德国统一、多去欧洲霸权。1871年3月18日,巴黎工人发对武装起义,占领巴黎。3月28日,巴黎公社成立,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工人阶级政权。而十月革命建立起人类历史上第一个工人阶级当家做主的政权。两者区别在于规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