巢湖市庐江县在地震带什么位置?

如题所述

郯庐断裂带,是我国东部一条规模巨大的切穿地壳的深大断裂带,又是华北地区强地震带之一。它南起湖北黄梅,向北经安徽庐江、嘉山,江苏的泗洪、宿迁、新沂,山东郯城、潍坊,穿过渤海湾而挺伸到东北境,总长2400公里以上。

它形成于太古代末期,中元古代末得到发展,中生代活动最为强烈,新构造期乃表现强烈的活动。在鲁南苏北地段。该断裂带由四条主干断裂组成,在郯庐断裂系纵贯中国东部,它是中生代以来在一些古断裂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以郯庐断裂带为主干,南北均有一些分支,形成一个具有成生联系的断裂系统。居于中段的郯庐断裂带由一束平直的走滑断裂组成,断面向E陡倾,在其两侧变形特点有明显不同。东盘以长距离牵引拖曳为主,断续出露的青白口纪张八岭群、南华—震旦系及古生代地层,在庐江、张八岭一带呈NNE走向,向北逐渐向东偏转,至苏北宿迁—泗洪、响水—淮阴一带转为NE、NNE向。总体呈NE—NNE向大型弧形构造,其间可能有一些规模较小的拉断现象,显然具牵引弧特点。至于肥东地区出露于郯庐带中的阚集岩群、肥东岩群等中深变质构造岩片,这些古老硬脆的块体,很可能是走滑错断的碎片。还需要说明的是在郯庐断裂带的南部广济、宿松等地断裂两侧的震旦纪及早古生代地层大致呈由NWW向转为NE向的弧形,平移错动不显著,说明郯庐断裂带南部是在一个向南凸出的弧形构造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最大走滑拖曳部位在郯城、庐江一带,向南逐渐减弱消失。

郯庐断裂带的西盘构造带与构造线主要为NWW至EW向,与走滑断裂带直交,不具拖曳特点,出现巨大断距。郯庐断裂带南端达长江北岸,与扬子陆块北缘逆冲断裂带以及大别推覆体前缘断裂带同时终止广济附近,即他们具有共同终点。由此不难设想郯庐断裂带西侧的深层俯冲和大推覆与郯庐断裂带的大平移有密切的成生联系。平移作用导致和加强了西侧华北陆块的深层俯冲和大别块体向南挤出与推覆效应。而推覆与俯冲是以郯庐断裂带为边界条件,并使走滑断裂带随推覆同步发展延伸。这种走滑与推覆的联动现象在中国东南部已有多处见到。郯庐断裂系南延部分的庐江—怀宁断裂,平移距离很小,该断裂在湖口与赣江断裂带相接后,因九岭叠瓦式逆冲推覆带沿其西侧向SSW方向推移,使其平移特征得到显著加强,以后形迹断续零星,至粤西地区主要是迁就利用了较古老的四会—吴川断裂带,又有所加强。郯庐断裂系北段为舒兰—依兰断裂带和敦化—密山断裂带,断裂走向也向NE偏转,左行走滑作用明显减弱,敦化-密山断裂后期右行走滑则比较明显。根据地质依据和大量定年数据,郯庐断裂带启动于三叠纪末(2088Ma~245 Ma)(王小风等,2000),强烈走滑于侏罗纪—早白垩世(100 Ma~208 Ma),晚白垩世至古近世为伸展期,新近纪又有一些挤压或右行走滑。断裂带西侧大约也在印支期发生了华北陆块向南俯冲,处于中下地壳的大别山“山根”受到挤压深层发生超高压变质,开始挤出,在中部层次形成低温高压蓝片岩带。于侏罗纪时岩块大规模向南逆冲推覆,在白垩纪时大别山体开始隆升,周边断陷。东南沿海的长乐—南澳断裂带走滑剪切的时限集中于100 Ma~120 Ma(舒良树,2000)。所以中国大陆东部的NNE向走滑作用启动时间有所不同,但均结束于100 Ma前后。横向上把地壳切割成“两堑加一垒”的构造结局。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9-04-26
巢县及邻县无为县是几组断裂交汇处。这几组断裂是:北北东方向的郯城——庐江深大断裂带和下扬子断裂带;北东方向的滁河断裂和巢县——香泉断裂;北西方向的桥头集——东关断层;北东东方向的高林桥断层和东西方向的照明山断层。
根据卫星照片分析,桥头集——东关断层、高林桥断层、照明山断层,都是些较新、活动较激烈的断层。在苏家湾、照明山等地,见到古生代地层逆冲到第四纪地层之上。1585年,高林桥和照明山断层的交汇处附近发生了六级地震。在巢县——香泉断裂上,温泉颇为发育。
著名的郯城——庐江深大断裂带,是中国东部年代最老、活动历史最长、现在还活动着的断裂带。对它的地震地质特征,在我市还无甚研究。在嘉山、宿迁一带,断裂在中生代和第三纪曾十分活动,有火山岩喷出和玄武岩的流溢。1984年9月25日,断裂中南端——花塘乡西南三户梅发生了两次有感地震。

以上摘录于《巢湖市志》,简单的说,庐江属于地震带边缘。
关于最近会地震的传言其实地震局已经证明了是谣言,如果您一定要准备的话,只要多注意天气的明显异常和新闻播报应该就可以了,毕竟天灾人祸不是可以避免的,我们只能尽量减少损失。
第2个回答  2009-04-29
地震局说了 那里今年半年内要不没事 要不有7级以上的地震
第3个回答  2009-04-16
东偏南
第4个回答  2009-04-16
震中在街心花园本回答被网友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