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四文学革命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3-09-16

五四文学革命内容如下:

第一节《新青年》与五四新文化

五四新文化运动

五四新文化运动是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前后由胡适、陈独秀、鲁迅、李大钊等一些受过西方教育的人发起的一次“反传统、反孔教、反文言”的思想文化革新、文学革命运动。

提倡民主与科学, 反对旧道德,提倡新道德,反对旧文学,提倡新文学,重在“改造青年之思想,辅导青年之修养。这次运动沉重打击了统治中国2000多年的传统礼教,启发了人们的民主觉悟,推动了现代科学在中国的发展,为五四爱国运动爆发奠定了思想基础。

1. 1915年9月,陈独秀在上海创办《新青年》,标志着新文化运动的开端。

2.《新青年》,以其对中国文化的更新和社会革命的贡献及影响,成为中国现代第一刊。

3.《新青年》上传播的主要新思想文化:

(1)民主与科学。

(2)批评旧道德、旧思想、旧文化。

(3)对世界文化的 ”拿来主义”,广泛引进和吸收西方文化。

第二节白话文学与“人的文学”

中国现代文学,以 “五四文学革命 ”为标志全面步入文学现代化历程。

五四文学革命

从1917年初至1919年五四运动后一段时期里发生的反对旧文学提倡新文学的文学变革。在五四文学革命中诞生的新文学,使中国文学从语言文字、文学体裁、表现手法到思想内容发生了全面深刻的变化,开始了中国文学现代化变革的进程,它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1. 1917年1月,胡适在《新青年》发表了《文学改良刍议》,提出文学改良的 八项主张 ,标志着五四文学革命的开始

2. 1917年2月,陈独秀在《新青年》第2卷第6号上发表了《文学革命论》一文,明确提出“三大主义”。

3. 周作人1918年12月发表《人的文学》,对“新文学”进行质的界定,认为新文学应是“人的文学”。同时,又写作了《平民的文学》,在陈独秀“国民文学”和“社会文学”基础上,提出建设“平民文学”的主张。

第三节 五四文学论争

五四文学革命对中国文学观念和文学思潮产生了巨大影响,各式知识分子面对这一革命,都必须进行调整,导致思想上的交锋和学术上的论争。

思想交锋就是新文学和复古派、学衡派、甲寅派、鸳鸯蝴蝶派等旧文学的论争。

文学革命期间, 林纾激烈的反对白话文取代文言文,并撰写《论顾问白话之消长》《致蔡鹤卿太史书》等文章,对白话文运动大加批评。

学衡派

1922年1月,南京东南大学教授梅光迪,吴宓等人创办《学衡》杂志,反对新文学,维护封建旧文学,故被称为学衡派。他们打着“昌明国粹,融化新知”的招牌,攻击新文学运动,受到鲁迅等人的批判。

学术论争主要是在新文学内部,文学研究会追求“为人生的艺术”,主张写实主义的文学。创造社受西方唯美主义思潮影响,“为艺术的艺术”追求文学的美感。这两种文学主张都是新文学建设所不可缺少的。

第四节 五四文学革命实绩和历史意义

“文学研究会”

1921年1月在北京成立,发起人有周作人、郑振铎、沈雁冰、叶绍均等12人。

“创造社”

1921年7月,在日本东京成立,最早的成员有郭沫若、张资平、郁达夫、成仿吾、田汉等留学日本学生。这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成立最早、影响和贡献最大的文学社团

“新月社”

1924年4月在北京成立了新月社,主要有闻一多、徐志摩、朱湘等诗人。

“五四”文学革命的实绩

1.首先是白话文的全面推广

“五四”后,各地爱国学生团体纷纷仿效《新青年》,《每周评论》,创办白话报刊,仅1919年就出版400多种。1920年,连《东方杂志》、《小说月报》等等最持重的大杂志也都采用白话文,并且教育部也规定低年级国文课本用白话。文学革命促成了言文合一的“国语运动”,又迅速扩大了新文学的影响。

2.外国文学思潮广泛涌入和新文学社团蜂起,呈现出空前的思想大解放局面。

文学革命的发动者们通过作品翻译来介绍外国文艺思潮,《新青年》从第一 卷开始,先后翻译了屠格涅夫、王尔德、契诃夫、易卜生等外国作家作品;现实主义、浪漫主义、象征主义、心理分析、意象派、马克思主义等都开始有人宜传和信仰。

接受不同思潮影响作家们的创作倾向也不尽相同,新文学社团蜂起。有文学研究会对现实人生的推崇、创造社对浪漫主义的学习,还有新月社、语丝社等。

文学理论建设取得了初步的成果

胡适发表《文学改良刍议》提出“文章八事”,初步阐明白话文的主张; 陈独秀的《文学革命论)中提出“三大主义”,从内容到形式批判旧文学:周作人在《人的文学》中要求新文学以人道主义为本,观察研究社会人生诸问题,尤其是底层人的生活。他的《美文》从理论上确立了文学性散文的地位,摆到了与小说、诗歌、戏剧同等位置。鲁迅、钱玄同、成仿吾等也都在理论上做出了贡献。

文学创作取得了引人注目的实绩

1918年, 鲁迅发表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随后又连续创作了《药》、《孔乙己》等小说,都显示了深切的思想和完整的现代小说特色。除鲁迅外,《新青年》、《新潮》等杂志上也陆续推出一些新文学作家及其作品。

冰心的《斯人独憔悴》、许地山的《命命鸟》、郁达夫的《沉沦》、胡适的《尝试集》、郭沫若的《女神》等,这些作品虽然从艺术看来不够圆熟,却洋溢着个性解放和民族解放的精神,具有追求现代性的品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