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航天有几个院?每个院有哪些所?

希望知道的能给我说说!合适答案我愿意追加10分!谢谢 !其实也就是航天系统的编制及组成!

中国航天有十个院,分别是航天一院、航天二院、航天三院、航天四院、航天五院、航天六院、航天七院、航天八院、航天九院和航天十一院。

每个院有这些所:

1、航天一院:北京临近空间飞行器系统工程研究所、北京航天自动控制研究所、北京航天长征飞行器研究所研究所、北京发射技术研究所、北京精密机电控制设备研究所、北京航天长征科技信息研究所、北京环境强度研究18所、航天材料及工艺研究所、北京航天计量测试技术研究所。   

2、航天二院:北京无线电测量研究所、北京遥感设备研究所、北京无线电计量测试研究所、北京计算机应用和仿真技术研究所、北京机械设备研究所、北京环境特性研究所、北京电子文献服务中心、西安长峰机电研究所、北京计算机技术及应用研究所。

3、航天三院:中国航天科工飞航技术研究院、中国航天科工飞航技术研究院动力供应站。

总部机构

办公厅、规划计划部、财务金融部、人力资源部、研究发展部、质量技术部、系统工程部、宇航部、经营投资部、经济合作部、国际合作部、运行保障部、党群工作部(企业文化部)、纪检监察部、审计与风险管理部、离退休工作部。

大型科研生产联合体

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航天动力技术研究院、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航天推进技术研究院、四川航天技术研究院、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中国航天电子技术研究院、中国航天空气动力技术研究院。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9-10-17

中国航天有十个院,分别是航天一院、航天二院、航天三院、航天四院、航天五院、航天六院、航天七院、航天八院、航天九院和航天十一院。

每个院有这些所:

1、航天一院:北京临近空间飞行器系统工程研究所、北京航天自动控制研究所、北京航天长征飞行器研究所研究所、北京发射技术研究所、北京精密机电控制设备研究所、北京航天长征科技信息研究所、北京环境强度研究18所、航天材料及工艺研究所、北京航天计量测试技术研究所。   

2、航天二院:北京无线电测量研究所、北京遥感设备研究所、北京无线电计量测试研究所、北京计算机应用和仿真技术研究所、北京机械设备研究所、北京环境特性研究所、北京电子文献服务中心、西安长峰机电研究所、北京计算机技术及应用研究所。

3、航天三院:中国航天科工飞航技术研究院、中国航天科工飞航技术研究院动力供应站。

4、航天四院:西安航天动力技术研究所、湖北红星化学研究所、西安航天复合材料研究所、陕西电器研究所、陕西向阳化工机械公司科技信息研究所、西安航天动力测控技术研究、北京空气动力研究所、航天科技情报研究所。

5、航天五院:山西航天机电设备研究所、汕头电子技术研究所、北京东方计量测试研究所、山东航天电子技术研究所、北京空间科技信息研究所、兰州空间技术物理研究所、北京空间机电研究所、北京空间技术研制试验中心、天津航天机电设备研究所。

6、航天六院:研究院下属12家企事业单位,控股上市公司陕西航天动力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7、航天七院:该院下设六个工程设计所(含国外工程部);一个环保研究所;二个中心(计算中心、环境监测中心);五个设计分院;三个公司以及文印和档案图书馆。

8、航天八院:导弹总体设计部(八部)、火箭总体设计所(805所)、卫星总体设计所(509所)、机载武器总体部(挂靠八部)、空间科学总体部(挂靠805所)、导弹总装所(800所)、火箭总装厂(149厂)、卫星总装所(812所)。

9、航天九院:中央在编事业单位十院、13所、16所、771所、772所、776所、779所、704所划归中国航天电子技术研究院管理,航天时代电子公司及所属165厂、825厂、693厂、539厂、200厂、289厂、230厂、7107厂、7171厂和其他控、参股公司委托中国航天电子技术研究院管理。

10、航天十一院:空气动力理论与应用研究所(第一研究所)、空气动力实验与工程应用研究所(第二研究所)、风洞工程技术研究所(第三研究所)、技术基础研究所(第四研究所)。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中国航天研究院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09-05-06
  所说的“几院”是以前的编号,现在还在继续使用。
  现在中国的航天工业分两个集团: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即“航天科技”和“航天科工”两个集团。前者民用性强一些,后者军工性质更强。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拥有:
  1、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中国航天一院,在北京)
  2、航天动力技术研究院(四院,西安)
  3、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中国航天五院,在北京)
  4、航天推进技术研究院(六院,内蒙古)
  5、四川航天技术研究院(七院)
  6、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中国航天八院,在上海)
  7、中国航天电子技术研究院
  8、中国航天空气动力技术研究院
  9、还有中国卫星通信集团公司和中国长城工业总公司等数家专业公司、若干上市公司和直属单位。

  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拥有:

  1、中国航天科工信息技术研究院
  2、中国航天科工防御技术研究院(中国航天二院,在北京)
  3、中国航天科工飞航技术研究院(中国航天三院,在北京)
  4、中国航天科工运载技术研究院
  5、中国航天科工动力技术研究院

  航天科技简介: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是拥有“神舟”、“长征”等著名品牌和自主知识产权,创新能力突出、核心竞争力强的国有特大型企业集团。成立于1999年7月1日。其前身源于1956年成立的我国国防部第五研究院,曾历经第七机械工业部、航天工业部、航空航天工业部和中国航天工业总公司的历史沿革。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拥有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航天动力技术研究院、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航天推进技术研究院、四川航天技术研究院、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中国航天电子技术研究院、中国航天空气动力技术研究院等8个大型科研生产联合体,以及中国卫星通信集团公司和中国长城工业总公司等数家专业公司、若干上市公司和直属单位。主要从事运载火箭、人造卫星、载人飞船和战略、战术导弹武器系统的研究、设计、生产和发射,专营国际商业卫星发射服务,具有大型系统工程管理的能力和经验。科研生产基地遍及北京、上海、天津、西安、成都、内蒙古、香港(深圳)、海南等地。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还积极运用航天技术,大力发展卫星应用、信息技术、新材料与新能源、航天特种技术应用、特种车辆及零部件、空间生物等重点领域,形成了军民融合的发展格局。长期以来,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国防现代化建设和科学技术进步做出了卓越贡献。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现有从业人员12万余人,已培养形成了以重点学科带头人为代表的科技人才、以优秀企业家为代表的经营管理人才和以能工巧匠为代表的技能人才等五支人才队伍。其中,有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30余名。在出成果、出人才的同时,孕育形成了航天精神、“两弹一星”精神和载人航天精神,培育形成了以“以国为重、以人为本、以质取信、以新图强”为核心价值观、具有鲜明时代特征和航天特色的企业文化。
  当前,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正在加快构建航天科技工业新体系,加速发展宇航系统、导弹武器系统、航天技术应用产业和航天服务业四大主业,积极推进国内外交流与合作,致力创新,勇于开拓,全力铸造国际一流大型航天企业集团,努力为国家现代化建设和人类和平利用空间的伟大事业作出新的贡献。

  航天科工简介:

  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简称“航天科工”)是中央直接管理的国有特大型高科技企业,前身为1956年组建的国防部第五研究院,经历了第七机械工业部、航天工业部、航空航天工业部、中国航天工业总公司、中国航天机电集团公司的历史沿革。航天科工目前拥有7个研究院、2个科研生产基地、6家上市公司、600余户企事业单位,遍布全国各地,职工10余万人,专业技术人员占职工总数近50%,先后有1599名专家享受政府特殊津贴。在各类人才队伍中,现有“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1名,两院院士8名。
  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现任总经理:许达哲

  航天科工肩负着富国强军的历史使命,从事着关系国家安全的战略产业,是我国国防科技工业的中坚力量。航天科工以航天防务、信息技术、装备制造为主业,建立了完整的防空导弹系统、飞航导弹系统、固体运载火箭及空间技术产品等技术开发和研制生产体系,所研制的产品涉及陆、海、空、天、电磁等各个领域,形成了“以军为主、军民融合”的发展战略格局和“生产一代、研制一代、预研一代、探索一代”的协调发展格局。以系统总体技术、控制技术、精确制导技术、电子信息技术、目标识别技术等为代表的航天高技术在国内相关领域具有领先优势,许多方面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打造国际一流的航天防务公司”是航天科工的发展目标,“放飞神剑,收获和平”是航天科工对社会的庄严承诺。
  航天科工大力实施军民融合战略、创新驱动战略、人才强企战略、质量制胜战略,在国防武器装备建设和国民经济建设中创造了一个又一个辉煌的业绩。先后为国家提供了几十种性能先进的导弹武器装备,极大地提高了我国国防实力;在载人航天工程等多个国家重大项目建设中做出了突出贡献,得到党中央和国务院的充分肯定。航天科工致力于走有中国特色的军民融合发展之路,在信息产业、装备制造业等方面开发了一系列重大军民结合技术产品,自主研制的防伪税控系统、奥运安保科技系统、南水北调仿真系统、应急救援装备的应用产生了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着眼于“大防务”、“大安全”理念,成功地进军了非传统安全领域。在抗击四川汶川特大地震过程中,航天科工发挥整体优势,向灾区提供多种应急救援装备,关键时刻发挥了中央企业“顶梁柱”的作用。
  近年来,航天科工加强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在引进先进技术基础上的消化吸收再创新,注重高素质创新人才队伍的培养,积极推进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结合的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已成为国家创新型企业试点单位。近年来,航天科工负责研制和参与的项目多次获得重大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和发明奖。航天科工成立以来,共获得国家科学技术奖27项,省部级科学技术奖700余项。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航天科工将始终秉承“国家利益高于一切”的核心价值观,大力弘扬航天传统精神、“两弹一星”精神和载人航天精神,牢记责任,不辱使命,在为国防现代化、国家经济建设服务的过程中,努力将自身建设成为国际一流航天防务公司。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3个回答  2009-04-29
中国航天1、2、3、4、5院
中国航天建筑设计研究院
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
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
航天推进技术研究院
中国航天中心总医院
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
第4个回答  2019-09-08
中园航天科技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