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文言文里要用通假字?

我正上初二,学了一些文言文,发现每篇都会有几个通假字,感觉很怪异,为什么要用通假字呢?多麻烦哪!

例:我国地理学家郦道元《水经注》“三峡”那篇文章里有一句:
沿溯阻绝(意为:上行和下行的航路都被阻断隔绝)
其中“溯”通“溯”,意为:逆流而上

为什么会有通假字呢?为什么古人要这么用呢?好奇怪哦!!!
请大家帮忙想一下!谢谢啦!!!!!!!!!!!!!!!!!!
能不能说的简单一点,我理解能力不太好,太复杂的看不懂哦!

通假字是中国古书的用字现象之一,“通假”就是“通用、借代”,是用读音相同或者相近的字代替本字。由于种种原因,写的人没有使用本字,而临时借用了音同或音近的字来替代,有人认为部分通假字就是古人所写的白字(别字)。事实上,第一个写通假字的人可以说是写的白字,但是后人纷纷效仿,也就积非成是了。通假字大量存在于古书之中,是造成中国古书难读的祸首之一。

参考资料:http://baike.baidu.com/view/67812.htm?fr=topic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9-05-03
文言文理很多都是通假字
它们的主要特征就是音相同
就是假如有一个字 用我们现代的白话文无法翻译 无法理解文言文的意思 用另一个音去替代 我们就能够翻译 明白它的意思。有点类似古今异义,就像找个东西替代。
第2个回答  2009-05-03
通假字是古代与现代的字形有差异但所表达的意义是一样的字,故成为通假字。主要是因为历史的发展,导致古代和现代的字体字形形成了不同。
第3个回答  2009-05-03
古人不太注重字形,而是注重字音,书写的时候常常为了书写方便或者临时需要而又想不起来,就会选择同音的字来替代,但是不可以认为为是错字.
第4个回答  2009-05-03
写了错字 因为翻译成现代文的时候解释不通 所以改成另一个古字翻译 也就是通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