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是中国古代外交官

卢增义是中国现代外交官

  张骞通西域开辟丝绸之路,是西汉我国外交关系最光辉的表现,开辟了中西交通的新纪元。
  东汉时,班超经营西域时,派甘英出使大秦,行至波斯湾未果而还。
  郑和下西洋:1405-1433,七次,非洲东海岸、红海沿岸;政治目的为主,贸易不计经济效益
  [解题过程]
  张骞(?~前114)
  西汉时期外交家。汉中成固(今陕西城固)人。汉武帝建元元年( 前140)为郎。武帝欲联合大月氏共击匈奴,张骞应募任使者,于建元二年出陇西,经匈奴,被俘。在匈奴10年余,娶妻生子,但始终秉持汉节。后逃脱,西行至大宛,经康居,抵达大月氏,再至大夏,停留了一年多才返回。在归途中,张骞改从南道,依傍南山,企图避免被匈奴发现,但仍为匈奴所得,又被拘留一年多。元朔三年(前126),匈奴内乱,张骞乘机逃回汉朝,向汉武帝详细报告了西域情况,武帝授以太中大夫。张骞在大夏时,得知由蜀(今四川盆地)西南取道身毒(今印度)可通大夏,因劝武帝开西南夷道,但为昆明夷所阻,未能通。元朔六年,张骞随卫青征匈奴,有功,封博望侯。元狩二年(前121),与李广出右北平(今河北东北部)击匈奴;张骞因迟误军期,当斩,用侯爵赎罪,得免为庶人。后张骞复劝武帝联合乌孙(在今伊犁河流域),武帝乃拜骞为中郎将,率300人,牛羊金帛以万数,出使乌孙。张骞到乌孙,分遣副使往大宛、康居、月氏、大夏等旁国。乌孙遣使送张骞归汉,并献马报谢。元鼎二年(前115),张骞还。翌年卒 。他所遣副使后相继引西域诸国使者来汉;乌孙后来终于与汉通婚,共击破匈奴。汉能通西域,由张骞创立首功。因张骞在西域有威信,后来汉所遣使者多称博望侯以取信于诸国。张骞对开辟从中国通往西域的丝绸之路有卓越贡献,至今举世称道。西域诸国当时无史籍记载,张骞所报道,备载于《史记》、《汉书》中,是研究中亚史所根据的原始资料,具有重要价值。

  甘英
  东汉使者。生卒年不详。东汉初,西域分裂为50余国,与汉朝关系一度紧张。明帝时,派将军窦固率军西击匈奴。为恢复与西域各国联系,窦固派班超率吏士36人出使西域,使西域诸国归附汉朝,保护了丝绸之路的畅通。班超被任西域都护。为与西方国家建立联系,和帝永元九年(公元97年),班超以甘英为使者,出使大秦国(罗马帝国)。甘英一行从龟兹(今新疆库车)出发,经条支(今伊拉克)、安息(今伊朗)诸国,至安息西界的波斯湾。安息国向以汉丝及丝织品与罗马交易,不愿汉朝开辟直接通商的道路,向甘英备陈渡海的艰难,使甘英止步而还。这次出使虽未达大秦,但丰富了国人对中亚各国的知识。

  郑和(1371~1433)
  明初航海家。本姓马,小字三保(或作三宝),云南昆阳(今晋宁)人。回族。洪武时入宫为太监,又称三宝太监。因从朱棣参与靖难之役有功,赐姓郑,始名郑和。从永乐三年(1405)至宣德八年(1433),奉命率船队七下西洋,访问了亚非沿岸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了非洲东海岸之麻林地(今属肯尼亚),为世界航海史上的创举。郑和作为明政府的政治使节和商务代表,每至一地,即向当地酋长、国王赠送礼品,表示通好的诚意。同他们进行互利贸易,并约请其使臣到中国来。因此,郑和的船队在多数国家和地区受到了欢迎。在印尼有三宝垅,泰国有三宝港,马来西亚的马六甲有三宝城,这些名称都是对郑和出使该地的纪念。中国西沙群岛中的永乐群岛,南沙群岛中的郑和群礁,也是为了纪念郑和的航海事业而命名的。宣德八年,他在归途中客死古里(今印度南部西海岸)。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9-05-18
先秦大一统的局面形成以前,外交官员的官职名称为“行人”
秦代我不了解,但汉代保留了类似的官职,称为“大行”,其长官称为“大行令”。
“马邑奇谋”的提出者之一,王恢曾在汉武帝时担任此职。
张骞的是汉武帝委任出使西域的汉使,其在外国自称的方式是“汉使臣张骞”。
第2个回答  2009-05-17
周恩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