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82年10月5日 10月14日这十天在历史上是不存在的 为什么?

如题所述

因为当时的旧历法已经和地球公转到春分点的实际时间相差十天,此时颁行了新历法格里历,数字上跳过了这十天来修正日期差错。

公元,即公历纪元,原称基督纪元,又称西历或西元,一种源自于西方社会的纪年方法。是由意大利医生兼哲学家Aloysius Lilius对儒略历加以改革而制成的一种历法——格里历。1582年,时任罗马教皇的格列高利十三世予以批准颁行。

到1582年时,儒略历的春分日(3月21日)与地球公转到春分点的实际时间已相差10天。因此,格里历开始实行时,将儒略历1582年10月4日星期四的次日,为格里历1582年10月15日星期五,即有10天被删除,但原星期的周期保持不变。

扩展资料: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历法使用西元纪年

西元纪年在八世纪以后才被西欧基督教国家应用。即使教皇也一直是用在位期间为纪年记录文件的。到了十一至十四世纪的时候,西元的概念才普及。而西元成为世界主流也是欧洲殖民的结果,同时也传播了格里历,成为国际通行的纪年标准。

在中国,早在公元前4000多年就有了自己的历法。从黄帝纪年开始,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中国使用的是“干支纪年法”,即把十天干和十二地支分别组合起来,每60年为一个周期。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历法、纪年采用了世界大多数国家的西元纪年,但仍然并用我国传统农历,这是1949年9月全国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协商决定的。会上,大家一致认为,应采用现代世界大多数国家公用的纪年制度,即用西元为新中国的纪年。

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的四项决议的第二项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纪年采用西元”。

由于公元纪年的起点是公元1年,所以大多数对公元纪年有充分了解的科学家和世界上大多数权威天文机构,都明确支持21世纪始于2001年的说法。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公元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5-03

如果我们打开任何一本万年历,只要这个万年历能追溯到1582年,那么我们就会发现,这一年的10月份,居然整整少了10天,10月5日至14日被人为抹去了!这10天没有任何一个人曾经度过,当时究竟发生了什么?

这还要从古埃及说起。古埃及人发现尼罗河每次泛滥的时间间隔大约是365天,他们便把一年定为365天。又把1年分为12个月,每月30天。年终加5天作为节庆日。这就是埃及的太阳历,与地球围绕太阳公转一圈的时间只相差四分之一天。

后来,古罗马的凯撒大帝在公元前46年,采纳埃及天文学家索西琴的建议,以埃及的太阳历为蓝本,重新编制了历法。新历法将所有的单月设置为31天,双月设置为30天,2月单独设置为29天。每四年设置一个闰年,闰年的2月加1天为30天。并于公元前45年开始推行。这便是著名的儒略历。

当时的人们一直使用儒略历,直到公元前27年,古罗马的奥古斯都又一次修改了历法。他从2月抽出1天加在自己出生的8月份,并将之定为奥古斯都月(August),同时又把10月、12月也改为31天,将9月、11月改为30天。这样一来各月的天数与今天的公历基本相同了。

虽然当时的历法已经非常精确,但是闰年的设置和地球公转周期相比,还是有偏差,大约每128年会偏差1天。这样到了公园16世纪下半叶,偏差已经累计至10天。1582年,罗马教皇格里高利十三世再次修改历法。闰年从之前的每400年100闰改为每400年97闰,即能被4整除的设闰年,而逢世纪年一定要被400整除才能算是闰年,这样一来3300年才会产生1天的偏差。这便是今天世界上通用的历法——格里高利历,简称格里历,也就是我们说的公历。

那么,这偏差的10天,该如何修正呢?格列高利十三世使用了一个简单粗暴,但行之有效的方法,那就是直接把这十天从日历中抹去,于是1582年的10月5日至14日,便从日历中消失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央人民政府通令,中国以格里历为国家历法,并采用公元纪年,但不废除农历。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4-07-11
儒略历是古罗马的恺撒大帝和在公元前46年制定的,365年作为一年,单月为大月31天,双月为小月30天,2月29天。4年一闰,称为“儒略历”或“恺撒历”。当时,罗马帝国判死刑的罪犯都在二月份处决,古罗马人因此把二月叫做“凶月”,从二月里减去一天,使二月不和其它月份相同是理所当然的。但令人遗憾的是,当时那些颁发历书的祭司们,却不了解改历的实质。结果,可笑的是,当时罗马执掌颁布历书的祭司竟把原来历法上规定的“每隔三年置闰”误解为“每三年置一闰”。从公元前45年起,到公元前9年为止,这之间本应设置10个闰年,他们却设置了13个闰年。公元前9年,人们终于发现这一差错,这时恺撒的外甥奥古斯都执掌政权,他纠正了这个错误,才停止了“三年一闰”。奥古斯都下令改正过来,改到次年(公元前8年)才置闰年。当改正这种闰年的错误时已经多闰了3年,为了去掉着多闰的3年,奥古斯都又下令停闰3年,即以公元前5年、公元前1年、公元前4年仍为平年,以后恢复了每4年一闰的规定了。奥古斯都为了宣扬这一功劳,仿效儒略·恺撒的做法,下令把自己出生的儒略历中的8月改称为奥古斯都月(这一名称在西方沿用到今天)。8月后的大,小月份都翻转过来了,9月为30天,10月为31天,11月为30天,12月为31天,这种置月方式一直沿用至今。如此一来,一年多出了一天,于是也从二月份29天里再减去一天,二月份只剩下28天了 1582年罗马教皇格里高利对"儒略历"又进行修改,规定被4整除的年为闰年,但逢百之年只有能被400除尽才能是闰年。这就是使用至今的“格里历”。这样做是为了使历年与回归年相接近。回归年的周期是365.2425天。儒略历一年的平均长度为365.25日,比回归年(365.2425天)长11分14秒,自公元325年(该年采用儒略历作为宗教日历)积累到十六世纪末,春分日由3月21日提早到3月11日。于是罗马教皇格里高利十三世(Gregorius XⅢ)于1582年10月4日还下令将次日(即原10月5日)定为10月15日,把春分日又恢复为3月21日。这样,1582年的10月5日-14日这十天就成了“不存在”的日子,变为历史的空白。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3个回答  2018-11-25
儒略历是古罗马的恺撒大帝和在公元前46年制定的,365年作为一年,单月为大月31天,双月为小月30天,2月29天。4年一闰,称为“儒略历”或“恺撒历”。当时,罗马帝国判死刑的罪犯都在二月份处决,古罗马人因此把二月叫做“凶月”,从二月里减去一天,使二月不和其它月份相同是理所当然的。但令人遗憾的是,当时那些颁发历书的祭司们,却不了解改历的实质。结果,可笑的是,当时罗马执掌颁布历书的祭司竟把原来历法上规定的“每隔三年置闰”误解为“每三年置一闰”。从公元前45年起,到公元前9年为止,这之间本应设置10个闰年,他们却设置了13个闰年。公元前9年,人们终于发现这一差错,这时恺撒的外甥奥古斯都执掌政权,他纠正了这个错误,才停止了“三年一闰”。奥古斯都下令改正过来,改到次年(公元前8年)才置闰年。当改正这种闰年的错误时已经多闰了3年,为了去掉着多闰的3年,奥古斯都又下令停闰3年,即以公元前5年、公元前1年、公元前4年仍为平年,以后恢复了每4年一闰的规定了。奥古斯都为了宣扬这一功劳,仿效儒略·恺撒的做法,下令把自己出生的儒略历中的8月改称为奥古斯都月(这一名称在西方沿用到今天)。8月后的大,小月份都翻转过来了,9月为30天,10月为31天,11月为30天,12月为31天,这种置月方式一直沿用至今。如此一来,一年多出了一天,于是也从二月份29天里再减去一天,二月份只剩下28天了 1582年罗马教皇格里高利对"儒略历"又进行修改,规定被4整除的年为闰年,但逢百之年只有能被400除尽才能是闰年。这就是使用至今的“格里历”。这样做是为了使历年与回归年相接近。回归年的周期是365.2425天。儒略历一年的平均长度为365.25日,比回归年(365.2425天)长11分14秒,自公元325年(该年采用儒略历作为宗教日历)积累到十六世纪末,春分日由3月21日提早到3月11日。于是罗马教皇格里高利十三世(Gregorius XⅢ)于1582年10月4日还下令将次日(即原10月5日)定为10月15日,把春分日又恢复为3月21日。这样,1582年的10月5日-14日这十天就成了“不存在”的日子,变为历史的空白。
第4个回答  2020-03-07
因为玛雅预言,指的是2012年12月21日地球会毁灭,而玛雅人为了救我们,在历史上的1582年删除了10天,而预言到2013年就不成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