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古代大臣上朝要拿“笏”?小小的木板有什么作用?

如题所述

笏板主要有三个作用:打小抄作为记事情的备忘录、彰显自己的大臣地位、面见天子时挡住自己的脸彰显帝王龙威。当然,笏板最初被发明使用,基本的目的还是作为记事的备忘录,其他的作用是后面慢慢演化出来的。

笏的作用有些类似于现在的记事本或备忘录,大臣们上朝面见天子,若有重要的事情启奏,那么为了方便记住,就会把内容写在笏板上面,以避免遗忘、错漏。笏是做大官的人才用得到的东西,曹雪芹在《红楼梦》里说:“陋室空堂,当年笏满床。”就是比喻人的命运贵贱变化。

据考证,笏最早出现在商朝,最初为竹木材质,后世不断演变,出现了玉石、象牙等材质,来彰显官员不同的品级和地位。在电视剧《汉武大帝》里,汉武帝召见群臣,就有大臣在奏事时,拿着笏板,而笏板上密密麻麻的写着许多小字。

笏板最初是百姓和官员都可以使用的,但是唐朝以后,笏板慢慢成为了官员的专用品。此外,笏板还有手板、玉板、朝笏或朝板等称呼,但不管怎么称呼,对于大臣们来说,它都是用来打小抄、并且可以彰显自己身份和地位的东西。另外,天子作为九五至尊,不是任何人都能够与之平等直视的。大臣们在朝堂上觐见天子的时候,手执笏板遮住自己眼睛,从而帝王的权威,表示自己的臣服和谦恭。

笏板的使用范围,及其材质和对应官员品级,在不同的朝代有不同的变化。唐朝规定五品以上的官员使用象牙笏,六品以下的官员使用木笏或竹笏;明朝时则规定五品以上的官员使用象牙笏,五品以下的官员不使用笏板;到了清朝,因为统治阶级是马背上夺得天下的旗人,认为一手执鞭一手执笏很不方便,于是从制度上废弃了大臣执笏的习惯。

东汉末年有一部书,叫做《释名》,对笏的解释是这样的:“笏,忽也,备忽忘也。”在儒家经典《礼记》中,则对笏的尺寸大小则有着详细的规定:“长二尺六寸,中宽三寸。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1-21
古代官员上朝拿笏板,最明显的作用是记录要上奏的事情,以免忘记或者记错,出现差错。笏板还代表官员的身份地位。
第2个回答  2020-01-21
古代大臣拿着这个其实是对皇上谏言献策时候用的,以表示十分礼仪以及重视,小小的模板代表这很大的忠心与使命感。
第3个回答  2020-01-21
朝笏其实是体现身份地位的东西,不同官品有着不同材质的朝笏,啥官职一看便知。除此之外,朝笏还有挡脸,防止自己触犯天子威严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