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是个问题,老年人该不该去养老院?

如题所述

这要分情况讨论。有些情况下的确送养老院更好:当子女不能时刻在身边照顾的空巢老人,身发体生不适无人照料、还需要自己买菜做饭,做多了吃剩饭做少了麻烦,如果有阿尔兹海默症更加危险,容易发生丢失,做饭忘关火等,在家发生摔伤无人知晓,发生紧急情况无人做急救等。

但是,瘫痪在床的老人大数年纪在七八十左右,子女大多也都在五六十左右了,老人体重就按100斤来算,伺候个把月没问题,但长期下来其精神身体也都会受不了,如果轮流照顾老人,自理的还好,身体半自理甚至失能的老人搬来搬去不但麻烦家属还辛苦老人,且照顾方式不一更容易造成麻烦。

其次,如果选择要去养老院,可以先观察一下住院老人的精神状态,如果你在餐厅、公共活动室看到每个老人都精神抖擞、满面红光、面带笑容,基本可以断定这是一家运营很好的养老院。如果你看到的老人都愁容满面、双眼无光,八成这家养老院运营的很糟糕。

最后,可能会存在护理上的差别对待,养老院里责骂、推搡老人也是常有现象。任你退休之前多么威风,到了这里也要矮三分。我妈妈就是看到养老院里的老人被不同程度地精神虐待,才心生退意。

由此可见,养老院并不是养老的唯一方法。晚年注重锻炼,将生活不能自理的阶段尽量往后拖延,同时注重和子女的情感交流,这样才不至于入了养老院,还在身体和精神上陷入被动地位。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9-20

一、我认为不错,我婆婆85岁,因强制性脊柱炎瘫痪至今2年,大小便失禁,不能翻身,一年前在家4个子女照顾,晚上基本睡不了觉,子女最大的66最小的54,子女都身体不好,有得癌症的,有肝硬化的,有失业的还的上班糊口,都熬的精疲力尽,雇了保姆一月3000我们姊妹4个出,老人一年住了6次医院,不能吃饭,瘦的皮包骨,保姆的饭吃不惯无奈去了养老院,老人工资2千多点,加上国家补贴,才够养老院一月的费用。养老院环境一般,照顾的还行,饭也可以,半年以后老人胖了,精神也好了,到现在一年了,只住过1次医院。我认为重要的是多关心老人,经常去看看。不要说送到养老院就不管了,老了都怕孤独。我爱的人姑姑也在养老院,不能自理10几年了挺好,白白的胖胖的现在86岁了。无人照顾的情况下,还是养老院?

二、前年我家亲戚中风康复后,闹着住养老院,表哥给他找了一个相对环境不错的正规养老院。环境不错,有食堂、活动室、康复室、阳光大厅,房间是双人间标准房、有电视宽带卫生间。配备厨师、管理员、卫生员和医护人员,每天有人量血压,打扫房间什么的。室外有蔬菜大棚和花园,听说夏天会很美。

亲戚开始住的很滋润,天天盼着春暖花开去花园。住一个月,精神状态就不太好了,他70岁,在老人院属于年轻的,其他老人有动不了的,没牙的,不能自理的……来这里住的老人有一部分是儿女不孝的,无依无靠的,情节跟桃姐差不多。每个老人多少都有点不幸,隔三差五看一场人间悲剧,偶尔再有个去世的,心情压抑极了。

我去的几次,那些老人坐在电梯口,问亲戚这是你女儿吗?亲戚说这是我外甥,老人的眼神三分嫉妒七分落寞的说:真好,外甥都来看。弄的我觉得好像在挤兑人。亲戚常跟我说一些老人院的事,说有个老人拉在走廊,熏的他俩一天没出屋,在房间吃饼干。有个老人说好几年没吃肉了,叮嘱亲戚出去吃饭,给她带点有肉的剩菜回来。还有个老人想再婚,儿女不同意,被囚禁在老人院精神出了问题,十二月份穿背心在外边坐着……说的我心里很沉重。

大家觉得在老人院交交朋友,聊聊天,其乐融融,事实不是这样,老人们经常为鸡毛蒜皮的事犯口角,你比我多一勺菜,他比你少一口肉,都是他们吵架的理由。平时打麻将打扑克,玩着玩着就打起来了,让管理员评理,凭不明白继续吵,说一方不对,另一方继续吵。气的管理员说,我让你们玩我还得断官司!

亲戚住了俩月觉得要疯了,也不想等夏天摘蔬菜了。元旦后就跑回家不肯去了。现在老两口在家看看电视,养养花,跟老邻居聊聊天,想吃啥买点,再不提老人院的事。

三、我的一个朋友下岗了,没什么文化,年纪大了不好找工作。后来去了一家养老院做护工。每天工作12小时,早上6点半上班,下午6点半下班。每月工资1900。平均一个护工要照顾5个不能自理的老人。从上班忙到下班。一日三餐要喂饭给老人吃,要帮老人洗澡擦身,换屎裤,尿片。没有一分钟清闲的。这么多老人,护工就一个,可想而知护理质量了。我的朋友做了一个月就没有做了。我想说的是我老了不想住这样的养老院,也不想麻烦护工,护工真的很辛苦。她也想好好的照顾这些个老人,可是人的精力有限啊,照顾不了这么多。有条件还是在家呆着吧。

第2个回答  2019-10-07
看老人的生活自理能力如何。养老院会接收完全生活能够自理、老年性痴呆、精神病、柏金森、造瘘术、偏瘫、完全卧床、长期注射胰岛素、插尿管,胃管,气管切开。处于生活半自理或者不能自理的状态下的老人最好选择入住养老院。有不少老人80岁还能够生活自理,有的人50多岁就偏瘫了,总之需要精心照料的老人可送到养老院。当然,老人住养老院是没有年龄限制的。

其次,平时老人生活比较孤独的,入住养老院是个很好的选择。有些老人喜欢热闹,有个老年群体,聊聊天,打打牌,会使这些老人感到快乐。
还有独生子女夫妻,或者儿女确实没有时间照顾的老人,与其一人在家独居不如送到养老院齐乐乐。

最后,身边确实有不错的养老院,比如管理正规、收费合适、护理专业等,把老人送到这里,比在家里强,养老护理员都受过专业的训练,护理工作都有规范,还有人检查工作,如果在家里,有专业护理技能的保姆费用高,没有专业技能的护理不好,在家工作还没人管,既花钱还没有安全感。



其实住不住养老院,主要是在老人,既要结合实际情况,又要尊重老人的意愿。关键还要记住,把老人送到养老院或者社区托老站,做子女的还要三天两头去探望,逢年过节也要把老人接回家,共享天伦之乐。
第3个回答  2019-10-07
那么什么样的老人才可以被送去养老院呢?

1:无自理能力,(如果有自理能力的话,在日本是会被拒绝接收的)

2:独居老人,(指长期子女不在老人身边的情况,如出国或者无人赡养等)

3:认知症较为严重(即老年痴呆,比如:经常性看到新闻和一些寻人启事,老人走丢了啊等等就是这种情况,如果不送嘛,就要让人整天跟着,提心吊胆的,如果是子女未婚,那么只剩下绑起来了。)

4:抑郁症比较严重的,(只有话痨和一天不说一句话或者偶尔说几句,大家可以试试,跟别人一直说话两个小时,还不断的重复,或者是整天不说话是一种怎样的感受,)

如果你可以妥当的处理这四点,那么陪在老人身边绝对是最好的选择,造成老龄化飞速发展无非就是人口变成了4-2-1的结构,当代年轻人结婚后大部分的独生子女需要赡养四个老人和一个孩子,现在的劳动力主力军还是80后和90后,我们的父母也就是50-65左右,也就是说再过20年,中国的老龄人开始爆发式增长,而恰好这个时候:我们的房贷还有十年没有还清(一般是签订的30年),于是就有了一个“未富先老”的尴尬局面。
第4个回答  2019-10-07
其实这个问题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并不是每个人都适合去养老院养老。

第一,如果两个老人,都能够互相照顾,不需要过多依靠孩子,没必要去养老院。但是,如果一个人先走,另外一个人又不愿意一直和孩子生活在一起,到了生活无法自理的时候,就果断去养老院过完终身吧。

第二,如果一个人生活,子女期望一个老人能够帮带孩子,子女还能照顾,这种情况,就不该去养老院。一方面能够减轻子女的压力,现在子女都只有下班才能带孩子,有个老人在,总是要好些的。

第三,如果没有家庭经济稍微有些拮据,不要去养老院了,现在一般去养老院,一个月没有几千是下不来的,如果没有退休工资和积蓄,完全依靠孩子支付,可能稍微有些压力。倒不如经常和孩子一块住住。

总之,老龄化越来越严重,现在进养老院养老确实一种选择,但是到那一天才知道该不该去,年轻的时候也不用想太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