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牌屋》带给你什么感受?

如题所述

克莱尔
先写她是因为这个角色在剧中的重要位置,而且相比男一号弗朗西斯,她没那么可恶。即便这个女人的本质中大约有百分之八十七左右是跟弗朗西斯一样的,聪明,理性,心狠。就像她对老情人亚当说的,爱你只能偶尔一周,而对弗朗西斯能爱除了这一周的所有时间。通常,她臣服于弗朗西斯,并且她了解弗朗西斯,后者能成全她聪明,心狠,理性的特质,所以他们在一起。两个相同的人,互相了解,搭配完美,天衣无缝。所以她能牺牲工作、时间、精力,甚至对人性天生中的占有和嫉妒保持克制,弗朗西斯与佐伊的初次出轨,隔夜而归,她冷静的喝着水,“如果你觉得不舒服我可以……”,“no”。可是还是要说,她终归是个人,还是个女人,这么说有点乡愿,但是编剧确实显出了克莱尔身上值得同情的部分。她于一开始拒绝了情人亚当,“亚当在XX酒店。”“你呢?”“我在这里。”弗朗西斯在他们每日深夜把酒对谈的窗前,克莱尔表明了她的忠心。所以,后来说“no”的时候,虽有克制,却无比失望。当然,这一点点失望不足以让她背叛弗朗西斯,事业上弗朗西斯的跋扈、专制和利用是她失望的根本原因,于是她逃离,到老情人,纽约艺术家亚当的怀里去。可是这是逃离,且只有一周。黎明前她坐在窗前,得知彼得罗素自杀的消息时,我猜她事情的真相,她更知道自己属于谁。给亚当一个千纸鹤,告诉你,我的纯真给了你,这纯真,弗朗西斯并不需要,然后她脱离这纯真,回到弗朗西斯身边。她是聪明,理性,心狠的成功女人。
彼得罗素片中彻头彻尾的失败者。我自己最同情的角色。与弗朗西斯完全不是一种人,甚至连弗朗西斯的手下道格,他都比不上。出身草根,爬到国会。身有弊病,不能戒除。难顺权势,良心未泯。毫无疑问,他不适合在弗朗西斯一再强调的it is politics的环境中生存。身上无法戒除的懦弱,酗酒、招妓、对弗朗西斯的无可遏制的怀疑与背叛,他根本不是权力场上的菜,可是唯有一样,他善良。虽力不能及,但他还愿意爱别人,并且他愿意赎罪。他的两个孩子,克里斯蒂娜,他的朋友,选民,他的真心,尤其是弗朗西斯的强硬给他带来痛苦时,也许权利就是要这样折磨人的,不带有罪恶的生存,便无法占有、使用和享受权利。弗朗西斯
大主角,通过他,编剧展示了一副政治人性交错错杂的图谱。人性在权利争夺中扮演何种角色,权利又是怎样操控人性,这是这个政治剧最主要的一个part。
而影片中客观视角与弗朗西斯的主观画外音有着很好的配合,场景的目的更加明确。如何制造声势反击教育法案中的对手、怎样使用彼得罗素这个卒子、怎样离间总统与副总统、甚至怎样利用妻子的公司与她的手下,用对人性的弱点巧妙的掌控,获得权力权势的终极目的,在片中,他就是十恶不赦那种人,完全不值得同情,像他曾经的司机说的,他是个坏蛋。

当然,纵便除去杀掉罗素这个把观众从对真实的幻想代入拉回带戏剧的本质的情节,弗朗西斯于美国政界真实存在,客观讲,他也同样受到制约。玩弄权术在法律范围内,这个权术存在的本质支架在于选举和民主,即选举和民主中,在法律框架内,有人性道德商量的余地。不犯法,用不光彩手段得到支持,只是想告诉你们,政治本就不是一出光彩的戏。可是,至少他们的公民,还有选择的权利,还有被伪善迷惑的权利,而这边厢,只能看着他们作恶,无可奈何。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7-11-09

 从“纸牌屋”看政治对大众媒体的操控
  用三天时间看完《纸牌屋》,感受最深的莫过于男主角安德伍德在权力的大厦里翻云弄雨,抓住别人的弱点加以挟持,甚至用利益诱惑,以达到自己的目的。然而他所有的交易或者说威胁以及对事件的掌控,都是通过记者Zoe来实现的。  这里,不得不谈到Zoe这位记者,在以严肃新闻为名的《华盛顿先驱报》里,其大胆的作风独树一帜。可以说Zoe和安德伍德的交易构成了整部电视剧剧情的线索。不禁由此想到如果所有的政治家都是记者,那么会有多少新闻是真实可信的,那么大众媒体会完全沦落为政治手段的工具!  细看《纸牌屋》,因为没有得到总统许诺的国务卿职务,安德伍德发起了仇恨的战争,首先便掌控一位记者,让她为自己服务,要求她散播自己想要散播的消息,泄露自己想要泄露的秘密,用这种方式掌控大众的舆论,让对手措手不及,甚至是利用消息暗示大众,引导大众朝有利于自己的一方面思考想象。在权力的面前,金钱什么都算不上,作为一个政治家,最关心的莫过于政党的动向,特别像美国这种实行民主制,每个人都必须支持某一党派或者反对。我相信一个资深的政治家不会等着舆论倒向自己,而是自己寻找机会,掌控舆论!所有的阴谋败露或者成功或多或少是因为媒体曝光,很难想象没有了大众媒体的政治斗争会是什么样子。是大众媒体给予了政治生命活力,没有大众媒体,政治就无处声张,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大众媒体“操控”了政治;同时政治也给予了大众媒体生存的空间,两者相互依存,在我的角度,没有谁对谁的操控,但是现实生活中肯定是政治的地位更高一点。所以想要完全打败一个人,一方面要与大众媒体搞好关系,政治道路才回长远,另一方面要学会运用大众媒体,掌握民心,将格局掌控在手中。
  正如老师所说,一个国家想要强大必须要有足够影响力的大众媒体的存在,这样一个国家的发言才会受到重视,才会对世界其他国家产生影响。只有掌握了发言权,才会在变化的格局里处于优势地位。由此可见,大众媒体的地位不可低估,将成为今后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支柱。
  一个国家操控了大众媒体也许不能改变实质,但是有媒体在后面的支持是强盛的必要条件。媒体生存的关键是真实、及时,如此获得大众的信任,所以颠倒是非的媒体终将被摒弃。政治应当在许可范围操控大众媒体,可以引导大众,但不可误导大众,否则失去大众信任的媒体毫无用处。
  显然《纸牌屋》中安德伍德夸张表现了真实的政治,如果一个国家真的可以由一个人为所欲为,后果是非常可怕。剧中媒体消息扩散速度也是非常之快,显然在这个大数据时代,不可能有这种速度!所以真正的政治绝不是仅仅掌控一个记者就可以掌握大局的。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7-11-09

美国华盛顿特区(Washington D.C.)是一个特殊的存在。「华盛顿市」的名字比其城市本身的定位来的要晚。美国建国之初,南北方在定都一事上存在分歧,最终,首都既不是纽约,也不是南方某个城市,这个当时名为「联邦城」(The Federal City)的城市最终获此殊荣。1791年9月9日,「联邦城」更名为「华盛顿市」。「妥协」下产生的结果,最终见证了一个又一个政治妥协故事的诞生与发展。
《纸牌屋》的故事,就发生在这里。
华盛顿特区依波多马克河(Potomac River)而建。北岸的林肯纪念堂与华盛顿纪念碑相互平行,彼此呼应,沿着这条横轴向东,就能到达参众两院所在地国会山,以及东边的最高法院。波多马克河的北岸,运行着美国引以为傲的三权分立政治体制,这里是既是彰显美国民主制度的直观实例,也是政治批判者眼中「波多马克河畔索多玛」的所在地(依《旧约圣经》记载,索多玛是一个耽溺男色而淫乱的城市。在英文中,是带有贬义的词语。这里意指黑暗腐败的政治家)。

如果借用一下审视北京的「中轴线」的方法,沿华盛顿纪念碑向北,不到一英里,就能来到美国行政分支所在地的白宫。这「一横」和「一纵」,构成了华府政治的大舞台。

在白宫北侧,K街(K Street)横穿而过,一路向东,与南北向的North Capitol Street相交汇。到了这里,你也就离中央车站(Union Station)不远了。如果是短途旅行,不少白宫职员、国会山议员、说客与其他公职人员都会从这个车站前往四面八方——他们或去波士顿接洽能言善辩的知名律师,或前往选区与选民沟通见面。

2003年的迷你剧K Street(《白宫前街》)把美国的说客群体搬上荧幕。故事的背景是华府的K街,这里是大批智库、游说集团和公关公司所在地,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也坐落在这里。在这部迷你剧里,无论是同白宫行政分支打交道,还是平衡国会山的各方利益,最终确保有利于自己所代表的利益团体的法案通过,通过制作者对剧中角色虚实结合的塑造和表现,观众都可以从该剧中找到相关问题的答案。

在这样一个横平竖直的整齐版图中,宾州大道(Pennsylvania Avenue)斜穿其中。这条把白宫和国会山连接在一起的道路成为了权力的代名词。在四年一次的总统就职典礼上,新任总统——这个被视为全世界最有权力的人——的车队会通过宾州大道,前往白宫开始总统生涯。

如果你是个路痴,读了以上的文字肯定要骂娘了。在大多数时候,若论冲击力,单纯的文字绝对比不过感同身受的图片和视频。那么我们不妨回到《纸牌屋》每一集的片头中。在1分25秒的片头曲中去:36副图片依次出现,白昼与黑夜的华府呈现在我们眼前。除了上文提到的白宫、国会山、宾州大道、中央车站以外,还能看到东国会山路、二战纪念碑、Reflecting Pool以及尤利西斯·格兰特纪念铜像。一切的一切都告诉你:欢迎来到华府!

美国众议院民主党党鞭弗兰克·安德伍德(Frank Underwood)是一名长袖善舞的政坛老手。从哈佛大学法学院毕业后,其政治生涯一路坦途,先后成为了南卡罗来纳州历史上最年轻的州议会立法者和众议院民主党党鞭。妻子Clair经营着一家非营利性组织,旨在为不发达地区提供饮水等援助。但是除了这种表述,Clair的事业似乎也是丈夫政治生涯中的重要筹码。

虽然没有孩子,但是二人的生活依然幸福而有奔头。Underwood先生甚至常有闲情逸致去华府知名的「苍蝇馆子」品尝猪排。

然而当得知自己无法按照之前总统的承诺担任国务卿一职时,Underwood的生活轨道发生的变化。

美国的政治剧有悠久的历史,导演弗兰克·卡普拉的《迪兹先生进城》和《史密斯先生去华盛顿》描绘了美国国会政治中丑陋的一面。最近的《新闻编辑室》(The Newsroom)也充分展示了美国政治与媒体的共生关系。

而首播于2000年的《白宫风云》(The West Wing)更是堪称政治剧的巅峰。长达七季的剧集塑造了两个任期的时间内,美国华府政治生态的全貌。斩获多项艾美奖奖项的《白宫风云》奠定了政治剧的多项「必备情节」:有血有肉的政客,难以协调的利益关系,立足当下的争议话题,以及影片背后自由派人士的议程设置。

除了以上诸多特质,《纸牌屋》还延续了推动情节发展的重要动因:欲望。

欲望源自于对权利的渴嗜。当Underwood落选国务卿时,无限的失落和愤怒,成为了所有事件的导火索。

Underwood常说,钱不难买,难买的是忠诚。在一系列政治运作中,他坚持践行这一原则:收买所有人的忠诚。面对Zoe,他坚信自己掌握着主动权,Zoe就像一只嗷嗷待哺的绵羊,没有还手之力可言;面对众议员Russo,Underwood手握把柄,将Russo玩弄与股掌之间,无论是怂恿他背叛选民,还是督促他竞选州长,最终的得利者永远是Underwood自己;面对自己的贴身保镖,Underwood命令他只能做一个一言不发的「石头」(rock),像狗一样服从即可;甚至面对总统的幕僚长,Underwood也认为可以凭借帮助其孩子入学来收买她的「忠诚」。

忠诚,华府永恒的主题。即使在国会山的更衣间和健身房,这两个字的气息也挥之不去。美国政治评论家克里斯·马修斯(Chris Mattews)说过一句话:如果你想交一个朋友,就请他帮你一个忙。在充满利益交易的政坛,有经验的政客善于通过告诉别人他们爱听的东西,从而从他们那里获得自己想要的东西。

2001年,赢得「世纪大选」的小布什在上任伊始,任命保罗·奥尼尔(Paul O’Neil)担任财政部部长。直言敢讲的奥尼尔经常发表与布什行政分支相冲突的言论,在反恐和伊战方面的冲突尤其明显。正如老布什错误选择了苏特担任最高大法官(苏特法官并非保守派代表,相当于老布什把自由派阵营的代言人送进了最高法院),儿子在财长方面的选择也颇有「当爹的」风范。卸任后,奥尼尔接受记者采访,回忆了自己和布什的多次不和甚至争吵。角色和观点的冲突让自己痛苦不堪,最终,不到两年的时间,布什便用约翰·斯诺(John Snow)取代了奥尼尔的位置。

记者的采访,与大量详实的文件资料,最终结集出版,书名就叫做,《忠诚的代价》(The Price of Loyalty)。

再处心积虑的政客也有失误,再精心编制的蜘蛛网也有破绽。我们常用「黑天鹅」来形容经济运行中的不确定性和突发状况,对于Underwood来说,他所经营的一切还是出了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