剩余价值是如何转化成资本的呢?

最近在看资本论,感觉理解不了这个过程,各位能否通俗地解释一下

资本主义社会商品的价值包括生产商品耗费的不变资本价值C、可变资本价值V和剩余价值M.其中C和V对资本家来说,就是他的生产成本。商品价值中的C+V之所以独立为生产成本,是由资本主义生产的性质决定的。
  ②生产成本范畴产生后剩余价值不再是可变资本的增殖,而表现为生产成本以上一个增加额,即所费资本的增加额。并进而被看作全部预付资本的产物,这样,它就转化为利润。
  ③剩余价值是利润的本质和内容,利润只是剩余价值的转化形式,它掩盖了剩余价值的真正来源。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4-22
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利润和剩余价值本来是一个东西,所不同的只是剩余价值是对可变资本而言,利润是对全部预付资本而言。剩余价值是利润的本质,利润是剩余价值的转化形式,二者是内容与形式的关系。
产业利润是产业资本家从产业工人处获得的剩余价值,商业利润是商业资本家从产业资本家处获得的剩余价值,借贷资本利息是借贷资本家从商业资本家和产业资本家处获得的剩余价值,银行利润是借贷资本家从资本使用权处即储户处取得的剩余价值,资本主义地租是农业资本家从农业工人处获得的剩余价值
1.商品价值包括不变资本c,可变资本v,和剩余价值m三部分.随着不变成本和可变成本转化为生产成本,生产商品的劳动耗费被资本耗费给掩盖了.剩余价值由可变资本的产物变成了生产成本的增加额,并进一步成为资本家全部预付资本的增加额,此时剩余价值就有了利润的形式.剩余价值相对于可变资本而言,利润相对与全部预付资本而言.
2.因为商业资本家承担着产业资本家的部分职能,因此产业资本家不能占有全部的剩余价值,必须把一部分剩余价值分给商业资本家,这样剩余价值就转化成了商业利润
3.利息就是借贷资本家由于让渡资本使用权而取得的报酬,是由职能资本家支付的,利息在实质上是产业工人所创造的剩余价值,职能资本家由于借了借贷资本家的资本,所以不可能占有全部产业利润,要将一部分利润与借贷资本家共同瓜分,剩余价值就转换成了银行利息,银行由此获得了利润
4.银行利润是借贷资本家获得贷款的利息与支付储户存款利息的差额,实质上是由于资本使用权的报酬的差异而产生的剩余价值.
5.分为级差地租和绝对地租,二者本质是一致的,都是由农业工人创造的,支付给农业资本家的作为使用土地报酬的剩余价值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9-04-22
按照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就是把剩余价值投入到生产经营中使其成为资本,而加入产业资本循环,以增大原有的资本规模扩大再生产。剩余价值理论,是在掩盖了国家这个组织和调控社会再生产的主体与国家税收存在的基础上,在仅有雇佣劳动者和资本家两个主体参与商品生产和价值分配的前提下,才虚拟成立的(参阅图一:百度词条:《剩余价值插图》)。图一
现实的社会实践中,所谓的“剩余价值”,是由国家税收和资本利润两部分合计而成的,而使问题变得复杂起来。实际上,个别的、具体的资本家扩大再生产用的是资本利润,是资本利润资本化,是资本利润转化为资本,而不是包括国家税收在内的“剩余价值”资本化。国家作为抽象的“总资本家”是经营社会资本的,与个别的、具体的资本家是两个不同的主体。国家也可以用税收进行投资扩大再生产。但是,是税收资本化,是税收转化为资本,也不是所谓的“剩余价值”资本化。剩余价值理论把剩余价值与资本利润等同起来,认为它们在质和量上都是相等的,概念上是完全错误的(参阅图二:商品价值构成四分简图)。图二
现实的社会生活实践中,市场经济条件下,参与商品生产和价值分配的主体是三个:雇佣劳动者、资本家和国家。剩余价值理论中仅有雇佣劳动者和资本家两个主体,而没有国家和国家税收显然是有问题的、是片面的参阅图三:社会再生产三元系统图。图三
现实的社会生活实践中,市场经济条件下,还有劳动者用工资收入投资转化为资本成为资本家的。这是用工资投资转化为资本,是工资的资本化,更不是剩余价值资本化。
除了用资本利润、国家税收和工资,作为来源投资进行资本化的途径和方式以外,历史上和现实生活实践中,还有用其它来源转化为资本,进行资本化的现象。如历史上采用暴力方式进行“圈地运动”、贩卖鸦片、鸦片战争、贩卖人口、掠夺贫困地区贵重资源,还有黑色、灰色财产收入投资使其转化为资本的。但是,这是资本的原始积累,也不是剩余价值资本化。
政治经济学是一门不断发展变化的科学和学科,这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家们本身就承认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