牝鸡司晨,为何母鸡也会打鸣?

如题所述

牝鸡司晨出在《尚书·牧誓》,原文为:牝鸡司晨、惟家之索,意思是家里的母鸡在清晨打鸣,就意味着这个家要落败了,后来指女性掌权会导致国破家亡。由此可见,在我国周代人们就发现了母鸡会像公鸡那样打鸣的现象。

到了唐代,根据《新唐书》的记载,武则天在登基之前,多地也出现了牝鸡司晨的现象,当时的武则天认为是李唐王朝宗室搞的鬼,所以对李氏王侯开始大开杀戒

由于自古以来,牝鸡司晨就被认为是不祥之兆,所以当人们圈养的母鸡出现这种现象时,通常会被立即的杀掉,笔者记得小时候,姥姥家养了四五十只母鸡,其中就有一只发出了类似于公鸡那样的鸣叫,当时我放暑假在姥姥家住,结果很快这只鸡就被姥爷杀掉了,而且姥爷说这种母鸡杀掉也是不能吃的,最后在家西边的一个大菜园的空地上挖了个坑,将鸡埋掉了。

那么,母鸡为什么会发出公鸡的鸣叫声呢?这真的是不祥之兆吗?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真相。

鸡也是一种鸟类,而大多数的鸟类都会叫(鸵鸟、黑鹳等鸟类不会叫),这是因为大多数的鸟有一个类似于我们声带的器官-鸣管,只是有的鸟鸣管比较发达,所以叫声比较婉转动听,这类鸟被称为鸣禽(雀形目下的秒了),而一些鸟的鸣管结构比较简单,所以发出的声音比较单调,甚至有些刺耳而已,比如乌鸦、喜鹊等。

鸡同样也有鸣管,但是雄性和雌性的鸣管结构有着很大的差异,正是因为这种差异,导致了公鸡可以发出高亢、响亮的叫声,而母鸡只能发出相对低沉的“咯咯哒”的叫声。那么,母鸡和公鸡的鸣管又有什么差异呢?想要弄清楚这个问题,我们先来看一下鸟的发声原理?

原来,鸣管是由四个部分组成:鸣肌、鸣骨、鸣膜以及半月膜,当气流进入体内后,会通过鸣管,气流会带动鸣膜和半月膜振动,从而产生声音,而鸣肌是控制鸣管的粗细、形状以及鸣膜张力的肌肉群,它能够让声音多变,最后就是鸣骨了,鸣骨的上方是半月膜,下方是一个气室,在气流进入时,鸣骨的位置也决定了气流和压力的不同,从而让鸟的声音产生更加多变的变化。

从鸟类发声的原理我们可以看出,一种鸟想要有婉转的叫声,需要具备发达的鸣肌,较薄的鸣膜以及发达的鸣骨。而公鸡和母鸡的区别就在于公鸡的鸣肌更加的发达,而且鸣膜和半月膜也比母鸡要更薄一些,这才使得公鸡的声音更加的具有穿透力。

除此之外,鸡是昼出夜伏的,到了晚上,它们会在一些大树上休息,而且是相对分散的,这样早上公鸡极具穿透力的鸣叫一方面能将所有的鸡叫醒,一方面还能将自己族群的成员聚集过来。

而母鸡就不同了,它们肩负着繁殖的重任,通常是能不发出声音就不发出声音,而产蛋后母鸡的叫声其实是在呼叫公鸡,因为产蛋后母鸡需要及时的补充营养,而蛋又必须有鸡照看,只是母鸡没想到,它呼叫公鸡的这个叫声被人利用了(听到咯咯哒的叫声去鸡窝里就能捡到蛋)。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