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刺异常血肿临床表现及处理方法?

如题所述

针刺是一种比较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但是,如果没有掌握好针刺的操作技术;或者由于病人的体位不适当、精神紧张等原因;或者因为针具质量不好,未经检查等缘故,往往导致一些异常情况。 1、滞针 现象:将针在穴内进行捻转、提插或出针时感到十分涩滞困难。 原因:行针时用力过猛;捻转、提插时指力不均匀,或向一个方向连续捻转,而致肌纤维缠绕针身;或因患者精神紧张以及因病痛而致肌肉痉挛;或因针身刺入肌腱以及行针捻转时角度过大等均可引起滞针而使出针困难。 处理:因体位移动而引起滞针,必须纠正体位;如因病人精神紧张,或局部肌肉痉挛而引起的滞针,可延针长留针时间,以缓解紧张状态;或用手指在邻近部位按揉,或在附近部位加刺一针,以宣散气血,缓解痉挛;如因单向捻转而致者,须向相反方向退转,并左右轻捻使之松懈。 预防:对初诊病人及精神紧张者,先作好解释工作,消除病人的紧张和顾虑。进针时必须避开肌腱;行针时捻转角度不宜过大过快。更不能单向连续捻针。 2、弯针 现象:针身弯曲,针柄改变了进针时刺入的方向和角度,提插、捻转及出针时均感困难,病人感觉疼痛。 原因:医者进针手法不熟练,用力过猛或针下碰到坚硬组织;或因留针时患者体位移动;也有因针柄受到外物的压迫和碰撞;有的因滞针后未能及时处理等造成。 处理:如系针身轻微弯曲,不可再行提插捻转,应将针缓慢退出,如针身弯曲角度过大,必须轻摇针体,顺着弯曲方向将针退出;如果针体弯曲不止一处,须视针柄扭转倾斜的方向,逐渐分段退出,切勿急拔猛抽,以防断针;如因患者体位改变而致,应嘱患者恢复原来的体位,使局部肌肉放松,再行退针。 预防:医者施术手法要熟练,指力要轻巧,患者应取舒适的体位,留针期间不要变动体位;凡针刺部位和针柄不能受外物的碰撞或压迫;如有滞针现象应及时处理。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8-12
出血是指出针后针刺部位出血;皮下血肿是指针刺部位出现的皮下出血而引起肿痛的现象。

  现象 出针后针刺部位出血;针刺部位出现肿胀疼痛,继则皮肤呈现青紫、结节等。

  原因 出血、青紫多是刺伤血管所致,有的则为凝血机能障碍。

  处理 出血者,可用棉球按压较长的时间和少施按摩。若微量的皮下出血而引起局部小块青紫,一般不必处理,可自行消退。若局部肿胀疼痛较剧,青紫面积大而且影响活动功能时,可先做冷敷止血后,再做热敷,以促使局部淤血消散吸收。

  预防 仔细检查针具,熟悉人体解剖病位,避开血管针刺。行针手法要匀称适当,避免手法过强,并瞩患者不可随意改变体位。出针时立即用消毒干棉球按压针孔。对男性病人,要注意排除血友病患者。
第2个回答  2020-08-12
  一般情况下,针刺治疗是一种既简便又安全的疗法,但由于种种原因如操作不慎,疏忽大意,或触犯针刺禁忌,或针刺手法不适当,或对人体解剖部位缺乏全面的了解,有时也会出现某种不应有的异常情况,如晕针、滞针、弯针、折针、针后异常感、损伤内脏等。一旦出现上述情况,应立即进行有效地处理,不然,将会给患者造成不必要的痛苦,甚至危及生命。因此,针灸工作者应引为注意,加以预防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