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方言口头禅有哪些?

如题所述

一、“老子”,读音[Lǎo zǐ]。

一般“老子”说的是中国史上伟大的思想家李耳,但在四川话里,“老子”的意思等同于“长者”、“父亲”,早在陆游《老学庵笔记》中有记载:“予在南郑,见西陲俚俗谓父曰老子,虽年十七八,有子,亦称老子”。

1、四川儿女爱呼父亲为“老汉”,“老汉”从字面上来看,意思是年老的汉子,因为一家人中,年老的汉子多半是父亲,当“老汉”的对子女当然就是开口“老子”,闭口“老子”了。例如:

“老汉,多给点生活费嘛,我都吃不饱!”

“你又不是不晓得老子没得钱,找你妈要去!”

2、“老子”可以说是四川话里用的最为广泛一词,无论男女老少、大人小孩动辄称“老子”。这时“老子”的意思就是“长者”了,是倨傲的自称,尤其是争吵时常用。例如:

“你想把老子怎么样?”

“不怎样,老子今天就想弄你!”

3、还有就是朋友之间之用常用“老子”自称。无辱骂人的意思,这一点对外地人来说可能一时半会儿接受不了。例如:

“你回来的时候给老子买包烟撒。”

“老子听不到,自己去买。”

你想把老子怎么样?

二、“爪子”,读音[zuà zi]。

(说明下,四川人平翘舌音是不分的,z、c、s和 zh、ch、sh是不分的。)

这里的“爪子”不是鸡爪爪,鸭爪爪,在四川话里“爪子”的就相当于普通话里“干嘛”的意思。例如:

“老公,你想爪子?”

“老婆,我不想爪子,就想你多给我十元零花钱。”

我不想爪子,就想你多给我十元零花钱。

三、“撒”,读音[sǎ]。

在四川话里,“撒”差不多算是陈述句末尾的语气词,相当于“嘛”、“呀”、“吗”、“吧”,几乎所有话后面都可以加,有点类似韩语中的“思密达”。

1、邀请你来做某事。例如:

“三缺一你要来撒?”

2、同意参与。例如:

“今晚来吃火锅吗?

“肯定来撒!”

3、挑衅,不服气。例如:

“你翅膀硬了,信不信我今天把你腿打断!”

“你有本事来撒!”

4、表示肯定、赞同。例如:

“这个字是这样写的吗?”

“是撒!”

你有本事来撒!

四、“安”,读音[ān]。

在四川话里,“安“一般是别人给你说话你没听清楚你就说“安”;响应别人;有的时候还表示惊讶!

1、相当于什么,没明白对方说的什么事情 ,请再说一遍或者请解释清楚当。例如:

“安,你说啥子?”(“啥子”的意思是“什么”)

2、回答响应别人。例如:

“安,喊我干啥子?”

3、表示惊讶,反问对方。例如:

“你在干啥子,安?”

安,你说啥子喃?

五、“锤子”,音读[cuí zi]。

说到“锤子”,外地人很容易误会成榔头一类的工具。在现代汉语里,“锤子”是通过敲打物体使其移动或变形的工具。在四川话里,“锤子”有多重意思,用法很广泛。我们看一下四川人灵活使用“锤子”的例子:

1、男人的某个器官。例如:

“别以为你是个男人,有个锤子就了不起。”

2、表示否定你说话。例如:

“晚上请我吃火锅撒!”

“锤子,我都没钱了!”

3、表示不耐烦。例如:

“你说个锤子,再说我要冒火了。”

4、形容某人不耿直不厚道。例如:

“你娃儿锤子得很,当面一套背面一套。”

5、表示加强语气,意同狗屁。例如:

“你晓得个锤子!”

6、表示不相信、惊讶。例如:

“锤子哟!你居然考了全班第一?”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