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之计在于春”,为什么补身体最好的季节却在秋冬?

如题所述

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四季皆可养生,不同在于秋三月以养收为主,冬三月以养藏为主。

人体五脏各司其职,与季节也存在相关性。

秋三月——养收

秋季谓之“容平”,自然界的阳气由疏泄趋向收敛、闭藏,起居作息要相应调整。通常建议早睡、早起。早卧以顺应阴精的收藏,以养“收”气;早起以顺应阳气的舒长,使肺气得以舒展

秋季要特别重视保养内守之阴气,凡起居、饮食、精神、运动等方面调摄皆不能离开“养收”这一原则。

因秋季逐渐气候干燥、温度下降,可能影响情绪,建议持神志安宁,同时开展各种运动,如登山、慢跑、散步等。

秋季锻炼身体,重在益肺润燥,可多食百合、银耳、芝麻、蜂蜜、梨等,起到滋阴,润肺养血的作用。

此外秋天也常引起许多旧病复发,如老年慢性支气管炎、哮喘等,需要多加注意。

因秋属肺金,酸味收敛补肺,辛味发散泻肺,所以秋日应尽量少食葱、姜等辛味之品,可适当多食酸味甘润的果蔬。

冬三月——养藏

冬季、肾和敛藏是互相关联的。

冬季生机潜藏起来。如树木的根茎,冬季时在地下蓄积能量;冬眠的动物是为了减少能量消耗,保存生命。所以“藏”是冬季的特征。

自然界中阳气下降,与之相应的是人体阳气内敛、下降,藏于肾,此时以肾闭藏为主导。因此,冬季是养藏、补肾的季节,补肾的物质可以借助此势顺利地藏到肾中。

冬三月“养藏”之道的核心是“无扰乎阳”。具体来说就是需要充足、质量良好的睡眠,且夜间入睡时不被打扰。

四季养生

不同脏腑要在不同季节补效果才好,四季养生就是春养肝,夏养心,秋养肺,冬养肾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3-31
元代的忽思慧撰写《饮膳正要》一书中说:“冬气寒,宜食黍以热性治其寒” 可以食用热量较高的谷类来祛寒 从立冬到立春前的这段时间 体内新陈代谢处于相对缓慢的状态,如果在此时养精蓄锐,能使营养物质转化的能量最大限度地储存
第2个回答  2021-03-31
可能因为这两个季节属于更新换代的时间,这两个季节的环境可以为人们的身体提供好的因素,可以使人们的身体得到适当的放松。
第3个回答  2021-03-31
因为秋冬的身子是四季中最弱的,这时候进补的效果最好
第4个回答  2021-03-31
人体到秋冬季是蕴藏营养的阶段。所以,在冬季进补,调理身体,对来年的健康大有益处。如卫气不固,免疫力低下,容易感冒的人群,在冬季服用一些益气固表类的滋补剂,有增强免疫力的作用。在来年春天,就不易感冒。如气血虚患者,在冬季服用一些气血双补类滋补剂,对来年春困疲乏,精神萎靡的症状,有积极的预防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