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理环境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

如题所述

中国地理环境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如下:

中国的地理环境复杂多样,中国文化就是在这片特殊的地理环境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中国地势走向的总趋势是西高东低,依次递降,形成地形上“三大台阶”。中国地形复杂,幅员辽阔,大部分领土处于北温带,气候温和,季风气候发达。这都对中国文化产生了重要影响。

一、地理环境对中国文化形成的影响

由于中国的土地、气温、雨水等条件较好,所以中国较早形成了农业社会,这也使得中化文化发展得又早又快。总体来说中国的气候特征是是雨热同季,也就是说降水与气温同步升降,这就十分有利于农业的发展。

尽管在中国的历史上农业文化也曾有过与游牧文化的冲突和融会,但由于农业人口一直在文化和数量上具有明显的优势,所以在中国历史上占据主导地位的一直是农业文化。早在新石器时代,黄河中下游一带的地区就成了最适宜人类生存和繁衍的地方,也是在这一带最早形成了大片的农业区。

由于中国地域十分辽阔,因此局部自然环境的改变,是不足以对农业的总体生产水平产生较大影响的。由于早期社会的生产力发展水平不够,中西方的文明中心又距离很遥远,正是因为受周围的地理障碍的保护,所以中国文化才得以独立发展,长期延续。

二、地理环境对中国文化延续性的影响

正如上文所说,中国辽阔的地理环境对中华文化的延续性具有重要作用。在中国文化摇篮的黄河流域,地理环境良好,奠定了中华文明的根底。除此之外,长江乃至辽河流域,西南崇山峻岭间,也有长达四五千年的文明历史,也同样孕育了中华文明。

众所周知,四大文明古国除了古中国最后都灭绝了。从地理环境上来看,它们的疆域远不如中国辽阔。所以一旦当它们被外族入侵时,根本没有回旋的余地。这样一来,文明便难以逃脱中断的厄运。

与其他三大文明古国不同,中国有十分辽阔的疆域,为文化的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回旋空间。我们不难看出,当少数民族入住中原时,中原王朝即使失去了黄河流域,仍可以在珠江流域和长江流域延续自己的文化。

如果中国没有广阔的的疆域,中国文化要想数千年来流传下来就绝非易事了。正是因为中国有充足的回旋余地,因此中国文化没有像其他文明古国的文化那样灭绝,而是得以延续了下来。

三、地理环境对中国文化多样性的影响

除了中国文化的延续性,地理环境还促成了中国文化的多样性。中国的地理环境是无疑复杂多样的。中国是幅员辽阔,内部也形成了各种不同的自然地理区域,而这些区域具有各不相同的地理特征,在地形、地貌、气候条件上都有差别,这种自然特点造成了中国文化的多样性。

具体来说,中国文化可以分为游牧文化和农业文化,而农业文化又分为中原文化、楚文化、巴蜀文化、吴越文化等等。事实上中华文化的区域差异早在先秦就形成了。

不同区域里形成的文化也各具特色,中国的56个民族都有自己的特色文化,生活方式、思想观念和风俗习惯都大有不同。正如古语所说“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虽然多种多样的文化之间存在差异,但由于它们之间更具有统一,因此没有导致中国文化走向分裂的局面。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