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税人从事两个或两个以上税目的应税项目称为

如题所述

税法名词解释,复杂繁多,不能一一展示,现将已知的税法名词解释汇总如下:

1、税收:是国家为满足社会公共需要凭借政治权利依法参与社会财产分配的一种形式

2、税法:是指国家制定的调整国家与纳税人以及其他税务当事人之间权利义务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3、税收法律关系:是指通过税法确认和调整的国家与纳税人及有关当事人之间所形成的权利义务关系

4、税收法律事实:是指能够引起税收法律关系产生、变更和终止的客观事件或行为

5、税法主体:是指参加税收法律关系并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当事人

6、征税对象:也称为课税对象或者征税客体是指税法规定对什么征税的临界点。

7、计税依据:也称税基是指计算应纳税额的基数

8、税率:是应纳税额与计税依据之间的比例

9、起征点:是指税法规定的征税对象达到征税数额时开始征税的临界点。

10、免征额:是指税法规定的征税对象中免予征税的数额

11、流转税:是指以商品生产、流通的商品销售收入额或提供劳务的营业额为征税对象的各种税收的统称。

12、所得税:是指以纳税人的纯收益额或所得额为征税对象的各种税收的统称 

13、财产税:是指以特定财产为征税对象的各种税收的统称 

14、行为税:是指以特定的行为为征税对象的各种税收的统称 

15、税务机关:是指依法设立代表国家行使税收权利的国家行政管理机构。

16、税务机关组织机制制度:是规定各级政府税务机关的具体构成机构和各机构的职能以及他们之间的相互关系的法律制度。

17、税务代理:是指税务代理人在国家规定的代理权限和范围内受纳税人、扣缴义务人的委托代为办理税务事宜的各项行为的总称。

18、税务登记:又称纳税登记它是税务机关对纳税人实施税务管理的首要环节和基础工作是征纳双方税收法律关系成立的依据和证明。

19、纳税申报制度:是规定纳税人在发生法定的纳税义务后必须依照法律规定的期限按规定的内容向主管税务机关提交有关纳税的书面报告的法律制度

20、纳税申报期限制度:是规定纳税主体必须依法办理纳税申报的具体时限的法律制度。

21、自核自缴:即通常所说的“三自”纳税方式。是由纳税人依据税法和财物会计核算资料及报表自行计算应纳税款自行填写税款缴款书自行在规定的期限内到银行税款并同时向税务机关报送纳税申报表。

22、税收保全措施:是税务机关对可能由于纳税人的行为或者某种客观因素造成的应收税款不能得到有效保证或难以保证的情况为确保税款征收而采取的措施。

23、税收强制执行措施:是指纳税人、扣缴义务人或纳税担保人等税收管理相对人在规定的期限内未履行法定义务税务机关采取法定的强制手段强迫其履行义务的措施 。

24、查账征收:是指税务机关按照纳税人提供的账表所反映的经营情况依照适用税率缴纳税款的方式。

25、离境清税制度:税收征收管理法规定欠缴税款的纳税人及其法定代表人需要出境的应当在出境前向税务机关结清应纳税款或者提供担保未结清税款又不提供担保的税务机关可以通知出境管理机关阻止其出境。

26、滞纳金:是指有缴纳税款义务的纳税人不按时缴纳税款时主管税务机关从滞纳之日起按日按比例加收的金额。

27、流转税:流转税是以商品流转额、非商品流转额为征税依据选择流转过程中的某一环节征收的一类税。

28、增值税:是以商品生产和流通中各个环节的新增价值额或商品附加值额为征税对象的一种流转税。

29、扣税法:是现今各国广泛采用的方法我国的增值税采用的也是这种计算方法。这种方法的基本步骤是先用销售收入乘以税率得出销项税额然后再减去同期各项外购项目的已纳税额从而得出应纳的增值税额

30、消费税:是以特定消费品的流转额为征税对象的一种流转税。

31、营业税:又称销售税是以应税商品或劳务的销售收入额或营业收入额为征税对象的一种税。

32、关税:是由海关对进出国境或关境的货物或物品以其流转额为计税依据征收的一种税。

33、复式税则:是指一个税目设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税率对来自不同国家的货物适用不同的税率。

34、生产型增值税:是指在计算应纳增值税税额时只允许从当期销项税额中扣除原材料、燃料、动力等劳动对象的已纳税款而不允许扣除用于生产的厂房、机器设备等固定资产所包含的税款。

35、销项税额:是指纳税人销售货物或应税劳务按照销售额和规定的税率计算并向购买方收取的增值税税额。

36、进项税额:是指纳税人购进货物或者应税劳务所支付或者负担的增值税额。

37、所得税:也称收益税是指以纳税人在一定期间内的纯所得额或者总所得额为征收对象的一类税的统称。

38、企业所得税:是由取得所得的主体缴纳的,以其纯所得额为计税依据的一类税,是一种典型的直接税。

39、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税:是中国对外国公司、企业和其他经济组织或个人在中国的投资企业和从中国境内取得应税所得的外国企业征收的一种法人所得税。目前已被《企业所得税暂行条例》取代

40、个人所得税:是以个人在一定期间内取得的各项应税所得征收的一种税。

41、农牧业税:是对从事农牧业生产并有农牧业收入的单位和个人征收的一类税。

42、累进税率:是指同一征收对象随着数额的增大征收比例也随之提高的税率。

43、比例税率:是指对同一征税对象不分数额大小均规定相同的征收比例。

44、税收抵免:是指居住国政府对其居民企业来自国内外的所得一律汇总征税,但允许抵扣该居民企业在国外已纳的税额,以避免国际重复征税。

45、居民纳税人:是指在中国境内有住所或者无住所而在中国境内居住满1年的个人。

46、非居民纳税人:是指不在中国境内无住所又不居住或无住所且居住不满1年的个人。

47、财产税:是以纳税人所拥有或支配的特定财产为计税依据而征收的一类税。

48、城镇土地使用税:是以城镇土地为征税对象对拥有土地使用权的单位和个人征收的一种税。

49、耕地专用税:是国家对占用耕地建房屋或者从事其他非农业建设的单位和个人按其占用耕地的面积实行从量定
额征收的一种税。

50、车辆购置税:是对在中国境内取得并自用应税车辆的单位和个人在特定环节征收的一种税。

51、车船使用税:是指国家对行使于我国境内公共道路的车辆和航行于境内河流、湖泊或者领海的船舶按照其种类、吨位和规定的税额依法征收的一种税。

52、资源税:是对在我国境内开采或生产矿产品和盐的单位和个人以其开采或生产的应税产品或盐的数量和规定的单位税额而征收的一种税

53、行为税:亦称为特定行为税是指某些特定行为为征税对象的一类税。

54、印花税:是对经济活动和经济交往中书立、使用、领受具有法律效力的凭证的单位和个人征收的一种税

55、屠宰税:是对猪、羊、菜牛等的几种牲畜在发生屠宰行为时向屠宰单位或者个人征收的一种税。

56、证券交易税:是以特定的有价证券交易行为为征收对象以证券的成交额为计税依据征收的一种税。

57、偷税及偷税罪:偷税是指扣缴义务人违反税收法律、法规采取伪造、变造、隐匿、擅自销毁账簿、记账凭证在账簿上多列支出或者不列、少列收入或者经税务机关通知申报而拒不申报或者进行虚假的纳税申报等手段不缴或者少缴已扣、已收税款的行为。扣缴义务人违法实施偷税行为不缴或者少缴已扣、已收税款数额占应缴税额的10以上并且数额在1万元以上即构成偷税罪。

58、抗税:是指纳税人或扣缴义务人以暴力、威胁方法据不缴纳应缴税款的行为。

59、骗取出口退税及骗取出口退税罪:出口退税是国家鼓励企业出口的一种国际通行的政策通过出口退税商品以不含税的价格进入国际市场可以提高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但是个别纳税人为了非法牟利利用该项税收优惠政策骗取出口退税不仅导致国家税款的的大量流失而且扰乱了正常的市场经济秩序。纳税人采取假报出口或者其他欺骗手段骗取国家出口退税款数额在1万元以上的构成骗取出口退税罪。

60、逃避追缴欠税罪:纳税人欠缴应纳税款采取转移或者隐匿财产的手段致使税务机关无法追缴欠缴的税款数额较大的构成逃避追缴欠税罪

61、税收争讼法律制度:是规定在税收活动中税务争议的解决程序的法律制度。

62、税务行政复议制度:是规定纳税人和其他税务当事人认为税务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而依法向税务行政复议机关申请复议税务行政复议机关受理行政复议申请并作出行政复议决定的制度。

63、税务行政诉讼制度:是指纳税人、扣缴义务人、纳税担保人或者其他税务当事人认为税务机关的具体税务行政行为违法或者不当侵犯了其合法权益或者对税务行政复议机关的复议决定不服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由人民法院对税务机关的具体税务行政行为或者复议机关的复议决定的合法性和适当性进行审理并作出裁决的司法活动。

64、税收基本原则:通常是指一个国家在一定的政治、经济条件下税收活动应遵循的基本准则。

65、税务登记管理制度:是税务机关对纳税人的开业、变动、歇业以及生产经营范围变化进行登记并据此对纳税人实施税务管理的一种法律制度。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