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得前书4章逐节解释

如题所述

彼得前书4章逐节解释如下:

1、彼前四1:基督既在肉身受苦,你们也当将这样的心志作为兵器,因为在肉身受过苦的,就已经与罪断绝了。将这样的心志作为兵器,指效法基督甘愿顺服神、因行善受苦(三18)。在肉身受过苦的,就已经与罪断绝了,并不是说不再犯罪,而是指曾因行善受苦却仍然顺服神、不因苦难而离弃神的人,已经学会顺服圣灵,靠着圣灵拒绝罪的诱惑。

受苦的心志是我们在属灵争战中胜过试探的兵器,当我们愿意付上代价、因行善受苦的时候,罪的诱惑在我们身上无法继续。有了愿意因行善受苦的心志,我们才能与罪断绝,但神未必会量给我们多大的苦;而越是不甘心受苦的人,就会越多受试探的苦,并且越难忍受其苦。

2、彼前四2:你们存这样的心,从今以后就可以不从人的情欲,只从神的旨意在世度余下的光阴。与罪断绝(1节)的目的,是要过不随从人的情欲,只顺从神旨意的生活。只有愿意付上代价,有因行善受苦(三18)的心志,才能使我们能拣选神的旨意、不拣选自己的喜好。

3、彼前四3:因为往日随从外邦人的心意行邪淫、恶欲、醉酒、荒宴、群饮,并可恶拜偶像的事,时候已经够了。

随从外邦人的心意可分为两大类罪:一类是放纵私欲,另一类是拜偶像。这两类罪息息相关,彼此助长,贪婪就与拜偶像一样(西三5;弗五5)。时候已经够了意思是过去犯罪够多了,这样的生活也该停了,否则没有办法在神面前交账(5节)。

邪淫就是不受道德约束的生活,特别是放荡的性生活。恶欲指强烈影响人行为的罪恶欲念。荒宴指充满淫乱的酒席宴会。群饮指无节制的酒会。可恶原文意思是不法,拜偶像固然违背的诫命,但此处特指抵触法律、极邪恶的偶像崇拜。

4、彼前四4:他们在这些事上,见你们不与他们同奔那放荡无度的路,就以为怪,毁谤你们。世人都喜欢跟随潮流、互相壮胆,以为人人都犯罪就可以法不责众,他们虽知道神判定行这样事的人是当死的,然而他们不但自己去行,还喜欢别人去行(罗一32)。

放荡无度指毫无节制地放纵情欲,追求享乐。就以为怪表明他们主要是外邦人,因为犹太人信主前后在道德上都比较严谨,不信的犹太人不会以为怪。信徒的品行只能感化神所拣选的人(三1),没有被神拣选的不信者不但不会被感化,反而会毁谤有好品行的信徒,好减轻自己良心的不安,为自己的罪自圆其说。

当时不信主的外邦人毁谤信徒是反社会分子(拒绝给罗马皇帝献祭)、无神者(不参与异教的崇拜仪式)、食人者(吃喝基督)、乱伦(弟兄姊妹彼此相爱)等等。今天在一些职场,信徒若坚持不受贿、不徇私、不造假,也可能会被不信者当作怪物来毁谤。

作者介绍:

本书的作者彼得,原名西门,本为渔夫,后来蒙主呼召作得人的渔夫,并获赐新名,希伯来文为“矶法”翻为希腊文即“Κηφας”(Kêphas-彼得),就是“磐石”的意思。在十二使徒中,彼得是最接近主的三个使徒之一。当耶稣被捕受审时,彼得曾三次不认主,但在耶稣复活升天圣灵降临之后,彼得成为教会的领袖,“受割礼之人的使徒”。

彼得是书信的执笔者,这件事在信的起头已经确立了。此外,伊里奈乌斯、亚历山大的克雷芒、奥利金及德尔图良均曾引用过这封书信,他们都称彼得为该书的执笔者。彼得前书的真确性与其他受上帝感示的书信一样获得充分证据的支持。优西比乌斯说,教会的长老时常引用这封书信;在他的时代(约公元260-342年),没有人对这本书的真确性提出质疑。

公元第二世纪初期的依纳爵、赫尔梅斯(Hermas)和巴拿巴(Barnabas)也提及过这封书信。彼得前书与圣经其它部分协调一致,信中向“分散在本都、加拉太加帕多家、亚细亚、庇推尼(小亚细亚的各地区)寄居的”犹太籍和非犹太籍基督徒提出一项有力的信息。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