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心园春长沙这篇课文的所有简介

关于心园春长沙这篇课文的所有简介

第1课 沁园春 长沙

课文相关资料
1.《沁园春长沙》补充注释与考辨 【补充注释】
寓有“操危虑深”之意。唐杜甫《独立》诗:“天机近人事,独立万端忧。”明末清初的金圣叹在《杜诗解》中说:“操危虑深,故云‘独立’。”
[湘江] 湖南省的最大河流,源出广西壮族自治区的海洋山,向东北流贯湖南省东部,经过长沙,北入洞庭湖。
[万山红遍] 万山,指岳麓山及长沙周围的群山。岳麓山上多枫树,到秋天枫叶变成红色。 [浅底] 指水清澈可见底。《水经注·湘水》引《湘中记》:“湘川清照五六丈,下见底。” [击水] 作者自注:“击水:游泳。那时初学,盛夏水涨,几死者数。一群人终于坚持,直到隆冬,犹在江中。当时有一篇诗,都忘记了,只记得两句:‘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 【考辨】
这首词首次正式发表在《诗刊》1957年1月号。在此之前,曾在1949年8月出版的萧三著《毛泽东同志的青少年时代》一书中披露,文字略有讹误,如“怅”误作“张”,“廓”误作“阁”,“方”误作“芳”,“遏”误作“过”。
这首词作者留存的手迹,现在所见有六件。其中有三件作“层峦尽染”,有一件作“还记否”,有一件作“向中流击水”,有一件署有“一九二六年作”。有论者根据这件手迹所署写作时间,考证的结论是:这首词的写作时间不是1925年,应是1926年12月。
《毛泽东年谱》(1893—1949)把这首词的写作时间定为1925年秋,即在毛泽东8月28日离开韶山去长沙至9月上旬由长沙动身赴广州之间。这个判定是有依据的。(一)当时按四季划分已到初秋季节,并早在是年8月8日已立秋。这个时候早晚已能感到秋天的微寒,词称“寒秋”,就是这种情景的写照。词中的“寒秋”和“霜天”,应解作秋天,不应解作深秋。诗人写诗,有时会把多年的观察和通常季节的写法融入诗中,未必像照相或速写那样捕捉景物。仅根据诗中景物的特征来判断季候,并进而判断写作时间是不可靠的。(二)手迹上署明的写作时间,有的是不假思索随手写上的,常有笔误。毛泽东留下的手迹,有多件把写作时间写错了。例如,《忆秦娥娄山关》词,有一件手迹落款错成:“调寄菩萨蛮一九三四”。又如,《临江仙给丁玲同志》词,有一件手迹所署写作时间错成“一九五二年”。还有的是署了写初稿的时间,或者修改的时间。因此对手迹中所署写作时间,要进行慎重的鉴别和考证。(三)作者判定的写作时间,往往是经过反复回忆而确定的,还可能有作者的特殊考虑,没有过硬的证据,一般不宜推翻。例如,《念奴娇鸟儿问答》有一件手迹署“一九六五年五月”,这是写出初稿的时间;发表确定的写作时间为“一九六五年秋”,这是修改定稿的时间。(四)如果把这首词判定作于1926年12月,那时已是寒冬季节,就不好理解“独立寒秋”句,作者决不会写下这样不合时令的词句。(五)“独立寒秋”的“独立”,颇有深意。《易·大过》:“君子以独立不惧,遁世无闷。”孔颖达疏:“君子于衰难之时,卓尔独立,不有畏惧。”杜甫《独立》诗:“天机近人事,独立万端忧。”金圣叹在《杜诗解》中说:“操危虑深,故云‘独立’。”
1925年秋,湖南省长赵恒惕派兵逮捕毛泽东。毛泽东是秘密潜入长沙的,可能是在傍晚时分到了橘子洲头,周遭无人,又“操危虑深”,才写出“独立寒秋”的诗句。如果到了1926年12月,他回长沙已无危险可言,怎会有“独立”的忧虑和叹息呢?

文库复制所得,希望能有对您有所帮助。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