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4年中国发生了什么历史事件

如题所述

该年,中华革命党在日本成立,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年中至年末,西欧大部分国家被卷入到一战的炮火当中。

第一次世界大战(英语:World War I、First World War或Great War,简称WWI或WW1),简称“一战”,是在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资本主义国家向其终极阶段,即帝国主义过渡时产生的广泛的不可调和矛盾。

亚洲,非洲,拉丁美洲,大洋洲的殖民地和半殖民地基本上被列强瓜分完毕,新旧殖民主义矛盾激化、各帝国主义经济发展不平衡,秩序划分不对等的背景下,为重新瓜分世界和争夺全球霸权而爆发的一场世界级帝国主义战争。

扩展资料:

1914年6月28日(塞尔维亚国庆),奥匈帝国皇储斐迪南大公夫妇(右图)在萨拉热窝视察时,被塞尔维亚青年加夫里若·普林西普枪杀。成为第一世界大战的导火线。 

一个月后,奥匈帝国在德国的支持下,以萨拉热窝事件为借口,向塞尔维亚宣战。接着德、俄、法、英等国相继投入战争。交战的一方为同盟国的德意志帝国和奥匈帝国,以及支持他们的奥斯曼帝国、保加利亚。另一方为协约国的英国、法国和俄罗斯帝国以及支持它们的塞尔维亚、比利时、意大利、美国等国。

原属同盟国的意大利,考虑到利害的关系,加入到了协约国方面作战。

日本为了在东亚扩张势力和侵略中国,以1902年缔结的“英日同盟”为借口,在1914年对德国宣战,并迅速占领德国在中国山东的势力范围。

1914年是战争的第一阶段。在这一年里德军根据战前制定的施里芬计划,首先在西线发动大规模的进攻,由于马恩河等战役中法、英、比三国军队的奋力抵抗和俄罗斯在东线的进攻,致使德军速战的计划破产。西线作战的双方修筑战壕,长期对峙,转入阵地战。 

1915年—1916年为战争的第二阶段。由于双方都把1916年看作是决定性的一年,所以这一年里出现了三次大型的陆地上战役,即西线的“凡尔登战役”、“索姆河战役”和东线俄军的夏季攻势,在海上,日德兰海战役后,英国仍然牢牢控制着制海权。这一阶段,大战的战略主动权转移到了协约国一方。

1917年—1918年为战争的第三阶段。1917年,美国参加对德作战,中国等国也相继投入战争,协约国的阵营增加到27个国家,俄罗斯爆发“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退出了帝国主义战争。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1914年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第一次世界大战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7-09-20
1月19日 袁为灭口,派人将宋案凶犯应桂馨暗杀于京津路上的火车内。
3月1日——中华民国加入万国邮政联盟。
3月24日,英国代表同西藏代表擅自划定中印边界线麦克马洪线
4月1日 袁世凯公布《报纸条例》,限制言论自由。
5月1日 袁世凯公布《中华民国约法》,废止《临时约法》,扩大总统权限,改责任内阁制为总统制。同日,撤消国务院,设政事堂于总统府,任命徐世昌为国务卿。
6月22日 中华革命党在东京召开第一次大会,孙中山被选为总理。
7月8日——中华革命党在日本宣告成立。
8月6日 北京政府就欧战爆发发表中立宣言。
9月21日 教育部通饬全国,要求学生慎守中国在欧战中的中立态度,言论交际不可偏激
9月25日 日本借口对德宣战,侵占山东潍县车站。
12月6日山东省各界推定代表上京请愿,要求北京政府交涉撤退胶济路日军。
12月23日——袁世凯至天坛,模仿封建帝王登坛祭天,29日,袁世凯炮制的《修正大总统选举法》中规定总统任期十年,且可以连任,继任人由现任总统推荐。
是月福建长太县农民进行抗粮斗争。四川涪陵县农民3千余人起事,与反动军队搏斗。江西万年县农民起事,焚县署。本回答被提问者和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21-02-28
2月19日 袁为灭口,派人将宋案凶犯应桂馨暗杀于京津路上的火车内。
3月1日——中华民国加入万国邮政联盟。
3月24日,英国代表同西藏代表擅自划定中印边界线麦克马洪线
4月1日 袁世凯公布《报纸条例》,限制言论自由。
5月1日 袁世凯公布《中华民国约法》,废止《临时约法》,扩大总统权限,改责任内阁制为总统制。同日,撤消国务院,设政事堂于总统府,任命徐世昌为国务卿。
6月22日 中华革命党在东京召开第一次大会,孙中山被选为总理。
7月8日——中华革命党在日本宣告成立。
8月6日 北京政府就欧战爆发发表中立宣言。
9月21日 教育部通饬全国,要求学生慎守中国在欧战中的中立态度,言论交际不可偏激
9月25日 日本借口对德宣战,侵占山东潍县车站。
12月6日山东省各界推定代表上京请愿,要求北京政府交涉撤退胶济路日军。
12月23日——袁世凯至天坛,模仿封建帝王登坛祭天,29日,袁世凯炮制的《修正大总统选举法》中规定总统任期十年,且可以连任,继任人由现任总统推荐。
是月福建长太县农民进行抗粮斗争。四川涪陵县农民3千余人起事,与反动军队搏斗。江西万年县农民起事,焚县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