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企改革问题的深层次原因是什么

如题所述

  国企改革问题的深层次原因是:
  国有企业在我国经济领域占有着至关重要的地位,发挥着控制国计民生的作用,甚至涉及到国家安全利益。但在国企改革方面却不尽人意,主要表现两个方面:

  1、国有经济效率低下,资源配置效率,结构调整,经济转型,创新能力不强,产业升级等仍然制约国企国际竞争力。如果不是在国家行政政策保护下占据垄断地位的情况下,国企的经营效益将会出现更为严重的情况,严重制约了中国经济增长潜力的发挥。

  2、国有企业的资产流失依然十分严重,国企监管失控。中航油、四川长虹等巨额亏损事件与国家电力公司、中石油、中国银行等大型国企央企腐败大案屡屡发生,已经从对生活资料的占有向对生产资料的侵占发展,并呈现出家族化特征。特别是前改革时代的国有企业蜕变而来的大型央企们等垄断国企,大多已形成了强大的既得利益集团,时常表现肆无忌惮的一面,甚至形成挟持政府或与政府对峙的局面。往往会以“国计民生” 为借口来“绑架”政府,牺牲劳动者、消费者、纳税人和社区环境的利益为代价,已影响甚至阻挠中国的政治和经济体制改革

  为什么在政府高度重视,国内外关注的国企改革,会如此严重甚至有不断恶化的趋势?国企改革的问题争议一直不断,有人主张国企私有化,国退民进,也有人表示坚决反对。迄今为止,所有学术流派对国企改革都未能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但中国理论界常常将国有企业存在问题的根本原因归结于“政企不分”,产权不清晰、似乎只有“所有权”与“经营权”两权分离了,实行所谓科斯、张五常、施蒂格勒等开创和发展的现代公司理论和制度,才能使国有企业走出困境。本人认为值得商榷。

  首先,“所有权”与“经营权”完全分离,所有权则不能体现。适当分离又没有标准,搞来搞去仍是政企不分,即使两权分离的指导原则正确,又通过什么形式才能真正“两权分离”和解决政企不分?

  政企不分也值得商榷。哪一个国家国有企业没有受到政府监管?政企分开容易造成国有企业落在政权中特定集团手中,造成寻租活动猖獗,钱权交易,腐败丛生,国有资产流失。国有企业不再是全国老百姓的财富,而是具体国企内利益群体的利益,国有变成了一小部分的私有,国有企业只是名义上全民所有制而已。出现改革的利益归于自己,改革的社会成本由全社会来负担的现象。

  其次、在我国政治经济体制没有健全的情况下,两权分离会削弱国有企业广大劳动者对经营管理的决策权和有效监督,不能从切身生活中感到自己的生产和生产资料的主人,产生雇用观念,公有财产也逐渐变成“无主”财产,阻碍广大劳动者主人翁的责任感,当家作主的积极性发挥,使国有企业活力下降,明亏和潜亏(国有资产流失)的越来越多。
  最后、国有企业小到一个商店,大到中石油,虽然类型和规模不同,但在所有权上始终是非常清晰,即归全体国民所有。当然,明确的所有权并不一定能够达成有效的治理结构。

  国企改革30多年了,国企改革为何不尽人意?深层次的原因在那里?本人认为,深层次原因是对“所有权”狭窄理解,理论滞后实践所造成的。

  改革开放以来,国有普遍缺乏活力和经济效率低下,国有资产严重流失,国企监管失控。主要是对国有资产所有权归属认识错误和混乱造成的。到底谁能代表国家行使国有资产所有权?从经济学家到政府官员,普遍的观点都认为政府(即行政机关)是国有资产的当然代表者,这种观点值得商榷。政府行使国家所有权,就可能出现地方政府可以随意处分全民所有的财产的状况。一些地方一二个领导决定,或某个政府部门决定,就把大片的土地、资源给转让、划拔给私人或私人企业,把国有企业给卖了……,造成国有资产的大量流失和严重的政府官员和企业高管腐败的现实。出现不少侵占农民的土地财产,房屋强行拆迁等群体事件,以及通钢事件血淋淋的事实告诉我们,国有企业的改革同样关系到社会稳定与和谐发展。探讨所有权问题具有重要和现实和意义。

  所有权与所有制密切相连,所有制通常指对生产资料的占有形式。是指生产资料占有、使用、处置并获得收益等一系列权益关系的总和。所有权是由所有制决定的,所有制决定了所有权的性质和内容。篇幅及题目关系,扼要对所有权内涵、功能和特征提出看法,请大家多多指教。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