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中的嘛字是什么意思?

如题所述

嘛字是六字大明咒 唵嘛呢叭咪吽,中的一字,意为绿色,象征本尊之慈心,属于持戒波罗蜜,能除嫉妒心;绿色,是金刚持如来的法色;绿色之成所作智光,净除阿修罗道中之嫉妒,断除斗争之苦。
唵嘛呢叭咪吽象征意义:
唵 表示佛部心,代表法、报、化三身,也可以说成三金刚(身金刚、语金刚、意金刚),是所有诸佛菩萨的智慧身、语、意。
嘛呢 表示宝部心,就是摩尼宝珠,取之不尽、用之不竭、随心所愿、无不满足,向它祈求自然会得到精神需求和各种物质财富。
叭咪 表示莲花部心,就是出污泥而不染的莲花,表示现代人虽处于五浊恶世的轮回中,但诵此真言,就能去除烦恼,获得清净。
吽 表示金刚部心,是祈愿成就的意思,必须依靠佛的力量,才能循序渐进、勤勉修行、普渡众生、成就一切,最后达到佛的境界。
唵、嘛、呢、叭、咪、吽,每个字所代表的意义都是不同的,但是每个字都代表无尽功德大利,即使你只修炼其中一两个字,也会得到很大功德。这就是为什么有些咒文读的不准确仍然有功德感应的原因。观世音菩萨曾化身为苍蝇到畜牲道度生,那些猪圈里的猪听到观世音菩萨化身的苍蝇发出的“嗡”声,只凭这一个字,它们就当下得到解脱。每一个字都具大利,这个道理应当明白。
唵 为白色,象征本尊之智慧,属于布施波罗蜜,能除傲慢心;白色之平等性智光,净除在天道中之骄傲及我执,断除堕落、变异之苦。
嘛 为绿色,象征本尊之慈心,属于持戒波罗蜜,能除嫉妒心;绿色,是金刚持如来的法色;绿色之成所作智光,净除阿修罗道中之嫉妒,断除斗争之苦。
呢 为黄色,象征本尊之身、口、意、事业、功德,属于忍辱波罗蜜,能除贪欲心;黄色,是不动如来的法色;黄色之自生本智光,净除人道中之无明及贪欲,断除生、老、病、死、贫苦之灾。
叭 为蓝色,象征本尊之大乐,属于精进波罗蜜,能除愚痴心;蓝色,是无量光如来的法色;蓝色之法界体性智光,净除畜牲道中愚痴,断除闇(àn4,暗。黑暗)哑苦。
咪 为红色,象征本尊之大乐,属于禅定波罗蜜,能除吝啬心;红色,是不空成就如来的法色;红色之妙观察智光,净除饿鬼道中之悭吝,断除饥渴苦。
吽 为黑色,象征本尊之悲心,属于般若波罗蜜,能除瞋(chēn1,琛。瞪眼睛)恚(huì4,会。愤恨)心;黑色,是五种姓佛共同镇除一切罪恶的法色,以预示熄灭三界众生的仇恨;黑色之大圆镜智光,净除地狱中之瞋恨,断除热寒苦。

佛教距今三千多年由迦毗罗卫国(今尼泊尔境内)王子乔达摩·悉达多所创(参考佛诞)。西方国家普遍认为佛教起源于印度,而印度事实上也在努力塑造“佛教圣地”形象。这使得很多人产生佛祖降生在印度的错觉,这让尼泊尔民众一向不满。
佛教也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佛,意思是“觉者”。佛又称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世尊。佛教重视人类心灵和道德的进步和觉悟。佛教信徒修习佛教的目的即在于依照悉达多所悟到修行方法,发现生命和宇宙的真相,最终超越生死和苦、断尽一切烦恼,得到究竟解脱。
佛姓新称乔达摩(S. Gautama, P. Gotama),旧称瞿昙;因为他属于释迦(Sākya)族,人们又称他为释迦牟尼。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5-05-30
嘛字是六字大明咒 唵嘛呢叭咪吽,中的一字,意为绿色,象征本尊之慈心,属于持戒波罗蜜,能除嫉妒心;绿色,是金刚持如来的法色;绿色之成所作智光,净除阿修罗道中之嫉妒,断除斗争之苦。
唵嘛呢叭咪吽象征意义:
唵 表示佛部心,代表法、报、化三身,也可以说成三金刚(身金刚、语金刚、意金刚),是所有诸佛菩萨的智慧身、语、意。
嘛呢 表示宝部心,就是摩尼宝珠,取之不尽、用之不竭、随心所愿、无不满足,向它祈求自然会得到精神需求和各种物质财富。
叭咪 表示莲花部心,就是出污泥而不染的莲花,表示现代人虽处于五浊恶世的轮回中,但诵此真言,就能去除烦恼,获得清净。
吽 表示金刚部心,是祈愿成就的意思,必须依靠佛的力量,才能循序渐进、勤勉修行、普渡众生、成就一切,最后达到佛的境界。
唵、嘛、呢、叭、咪、吽,每个字所代表的意义都是不同的,但是每个字都代表无尽功德大利,即使你只修炼其中一两个字,也会得到很大功德。这就是为什么有些咒文读的不准确仍然有功德感应的原因。观世音菩萨曾化身为苍蝇到畜牲道度生,那些猪圈里的猪听到观世音菩萨化身的苍蝇发出的“嗡”声,只凭这一个字,它们就当下得到解脱。每一个字都具大利,这个道理应当明白。
唵 为白色,象征本尊之智慧,属于布施波罗蜜,能除傲慢心;白色之平等性智光,净除在天道中之骄傲及我执,断除堕落、变异之苦。
嘛 为绿色,象征本尊之慈心,属于持戒波罗蜜,能除嫉妒心;绿色,是金刚持如来的法色;绿色之成所作智光,净除阿修罗道中之嫉妒,断除斗争之苦。
呢 为黄色,象征本尊之身、口、意、事业、功德,属于忍辱波罗蜜,能除贪欲心;黄色,是不动如来的法色;黄色之自生本智光,净除人道中之无明及贪欲,断除生、老、病、死、贫苦之灾。
叭 为蓝色,象征本尊之大乐,属于精进波罗蜜,能除愚痴心;蓝色,是无量光如来的法色;蓝色之法界体性智光,净除畜牲道中愚痴,断除闇(àn4,暗。黑暗)哑苦。
咪 为红色,象征本尊之大乐,属于禅定波罗蜜,能除吝啬心;红色,是不空成就如来的法色;红色之妙观察智光,净除饿鬼道中之悭吝,断除饥渴苦。
吽 为黑色,象征本尊之悲心,属于般若波罗蜜,能除瞋(chēn1,琛。瞪眼睛)恚(huì4,会。愤恨)心;黑色,是五种姓佛共同镇除一切罪恶的法色,以预示熄灭三界众生的仇恨;黑色之大圆镜智光,净除地狱中之瞋恨,断除热寒苦。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5-12-14
    佛教中的嘛字的意思:“嘛”是对待一切众生犹如母亲呵护自己的孩子一般慈悲,是慈悲至高无上的意思。嘛字是六字大明咒 唵嘛呢叭咪吽,中的一字,意为绿色,象征本尊之慈心,属于持戒波罗蜜,能除嫉妒心;

  有这样至高无上慈爱的人,叫做“喇嘛”。
  喇嘛(音译自藏文:བླ་མ,藏语拼音:lama,威利:bla-ma),藏传佛教术语,意为上师、上人,为对藏传佛教僧侣之尊称,长老、上座、高僧之称号。“嘛”是对待一切众生犹如母亲呵护自己的孩子一般慈悲,是慈悲至高无上的意思,有这样至高无上慈爱的人,叫做“喇嘛”。
  喇嘛也是“上师”与“和尚”的意思。喇嘛有两个含义:一个是“姓氏的喇嘛”,一个是“恩德的喇嘛”。姓氏的喇嘛就是氏族的喇嘛,比如父亲是喇嘛,他的儿子也是喇嘛。恩德的喇嘛就是“恩师”与“上师”
  形成经过:
  孜珠寺丁真俄色喇嘛同僧众绕山藏传佛教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象雄王朝,古象雄的王子幸饶弥沃如来佛祖(释迦牟尼佛前世“白幢天子”的师父),为了救度众生而慈悲传教了“古象雄佛法”,也就是"雍仲本波佛法”(简称"本教"),“雍仲本教”是幸饶弥沃如来佛祖所传的如来正法。雍仲本教的《甘珠尔》其实就是藏族一切历史、宗教和文化的滥觞与源头,是研究藏族古代文明的极其珍贵的资料,这也是任何藏文化研究者都无法绕过的一块重要领域。2013年7月,“古象雄佛法”大藏经汉译工程已经被列入“中国社会科学院”的重点科研课题。
  从公元七世纪印度佛教传入吐蕃以后,印度佛教与本波佛教之间各自互相吸收了许多对方的内容而各自得到了发展,因为印度佛教与本波佛教在信仰的本源上是完全一致的。印度佛教大量吸收了本波佛教的内容,使其能够更深入地根植于当时的社会并逐渐发展成为了现代的“藏传佛教”。
  在藏传佛教的教派中,不单单是宁玛派,连噶举派、萨迦派、格鲁派也都在运用着 “本教” 中的世间本教仪轨,包括、医学、天文、历算、招财、招寿、替身仪轨、烟供等等,“本教”仅仅在烟供、荟供、火供等方面的各种仪轨就超过了五百多涵,其内容也非常广泛丰富。

  西藏佛教史籍对佛教如何传到西藏有一个神话记载。传说大约在公元5世纪,一天吐蕃王室的祖先拉托多聂赞在屋顶上休息,忽然天上掉下来几件佛教宝物,国王不懂它们的用途,只听见空中有声音说,在你五代以后将有一个懂得这些东西的赞普(吐蕃王朝的国王)出现。
  松赞干布。先后与尼泊尔赤尊公主和唐朝文成公主联姻。赤尊公主和文成公主各自带了一尊佛像到西藏,修建起拉萨著名的大、小昭寺,随公主前来的工匠也陆续修建寺庙,随同前来的佛教僧人开始翻译佛经,佛教开始从尼泊尔和汉地传入西藏。
  松赞干布去世后,西藏历经半个多世纪的权力之争,到其曾孙赤德祖赞时,才又大力
  喇嘛
  发展佛教。公元710年,赤德祖赞向唐朝请婚,求得金城公主。金城公主到吐蕃后,把文成公主带去的佛像迁到大昭寺供奉,安排随行僧人管理寺庙,主持宗教活动。金城公主还成功地劝说王室接纳从西域逃出的僧人,为他们修建了7座寺庙。这些措施促进了佛教在西藏的发展。直到赤德祖赞的儿子赤松德赞掌权后,佛教发展趋势才得到改善。
  为巩固王权,赤松德赞以佛教为号召,他请来印度著名僧人寂护和莲花生,于公元799年修建起西藏第一座剃度僧人出家的寺院一一桑耶寺,剃度7名贵族子弟出家,开创了西藏佛教史上自行剃度僧人的先河。
  喇嘛
  在邀请印度高僧的同时,赤松德赞还派近臣前往内地请僧人到西藏讲经。根据其要求,公元781年唐朝开始轮流派僧人去西藏。受人尊敬的大乘和尚摩诃衍,就是汉族僧人在西藏的代表,他在西藏传教l1年,著述9部经论,讲经说法,使汉地佛教在西藏兴盛起来。
  以后,历任赞普都不遗余力地提倡佛教,兴寺建庙,翻译佛经,以王室收入供养僧人,以僧人参政削弱大臣权势。王室利用佛教巩固王权,于公元842年,他们趁国王赤祖德赞酒醉时将其谋害,拥戴其兄。
  喇嘛
  朗达玛为赞普,掀起一场大规模的灭佛运动。
  朗达玛灭佛不久后,遭佛教徒暗杀。吐蕃权臣,挟王子自重,互相征战。随后一场奴隶平民大起义又席卷吐蕃,西藏陷入各个势力割据一方的分裂状态,藏传佛教“前弘期”至此结束。
  公元10世纪初,藏区步入封建社会,原割据一方的吐蕃权臣,成了各地的封建势力,他们积极开展兴佛活动,佛教得以在西藏复兴。不过这时兴起的佛教无论在形式或内容上,与吐蕃佛教都有很大不同,在于西藏本土古象雄佛教的互相吸收、互相接近、互相融合的过程中,随着封建因素的增长,完成其西藏化过程,形成既有深奥佛教哲学思想,又有独特西藏地方色彩的地方性佛教。至此,藏传佛教终于形成,步入其“后弘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