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个与山西有关的成语,看看你都知道几个

如题所述

“退避三舍”发生在山西;
“纸上谈兵”的长平之战发生在今山西高平西北;
"愚公移山"移的就是太行山和王屋山……
表里山河:表里的意思是内外。而外有大河,内有高山。指有山河天险作为屏障。最早用于形容晋国(今山西)境内大山大河、地势险要,易守难攻。
东汉末年,山西解州。因遭受熊家迫害,关家家破人散,祖母教诲关云长从小立志不为家仇为社稷。
尧天舜日:原用以称颂帝王的盛德。后也比喻天下太平的时候。也比喻因为帝王的英明统治让国家呈现盛世。(今山西永济)
三家分晋;是指中国春秋末年,晋国被韩、赵、魏三家瓜分的事件。晋国是春秋时期的超级大国,春秋五霸之一,称霸时间最长的国家。晋最初只限于今山西南部的汾水流域一带。进入春秋后,于晋献公时期迁都于绛,并开始其扩张进程。最终形成了地跨今天的山西、河北大部,西到黄河西岸,据崤山,西北最远达到汝水之滨,南到今河南北部的广大疆域。
楚才晋用:比喻本国的人才被别国所利用。
秦晋之好:春秋时,秦晋两国不止一代互相婚嫁。泛指两家联姻。
大禹治水;凿开黄河蛟龙石壁第一门在今柳林孟门。山西省社科院研究员孟繁仁主编论文专著《孟门天下黄河第一门》一书。
退避三舍,舍:古时行军计程以三十里为一舍。主动退让九十里。比喻退让和回避,避免冲突。
唇亡齿寒:唇没有了,牙齿就寒冷。比喻双方休戚相关,荣辱与共。
假道灭虢:但是泛指用借路的名义而灭亡这个国家。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8-06-10
表里山河:
表里的意思是内外。而外有大河,内有高山。指有山河天险作为屏障。最早用于形容晋国(今山西)境内大山大河、地势险要,易守难攻。 《左传·僖公二十八年》:“子犯曰:‘战也。战而捷,必得诸侯。若其不捷,表里山河,必无害也。”
退避三舍:
退避三舍,舍:古时行军计程以三十里为一舍。主动退让九十里。比喻退让和回避,避免冲突。 出自《左传》:“晋楚治兵,遇于中原,其辟君三舍。”春秋晋公子重耳出亡至楚,楚成王礼遇重耳,并问:“公子若反晋国,则何以报不谷?”重耳对曰:“若以君之灵,得反晋国,晋楚治兵,遇於中原,其辟君三舍。”后重耳返国执政,晋楚城濮之战,晋军果“退三舍以辟之”。
纸上谈兵:
纸上谈兵即在纸面上谈论打仗。比喻空谈理论,不能解决实际问题。也比喻空谈不能成为现实。 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记载:战国时赵国名将赵奢之子赵括,年轻时学兵法,谈起兵事来父亲也难不倒他。后来他接替廉颇为赵将,在长平(今山西高平西北)之战中。只知道根据兵书办,不知道变通,结果被秦军大败。
唇亡齿寒:
唇亡齿寒,唇没有了,牙齿就寒冷。比喻双方息息相关,荣辱与共。语本《左传·僖公五年》:“ 晋侯复假道於虞以伐虢。宫之奇谏曰:虢,虞之表也; 虢亡,虞必从之……谚所谓‘辅车相依,唇亡齿寒’者,其 虞 虢 之谓也。” 宋文莹 《玉壶清话》卷六:“时虽已下荆楚 , 孟昶有唇亡齿寒之惧。”
愚公移山:
比喻做事有毅力,有恒心,坚持不懈,不怕困难。迎难而上,不退缩。选自《列子·汤问》:愚公家门前有两座大山(太行山——在山西和华北平原之间、横跨晋冀豫三省;王屋山——在山西阳城、垣曲与河南济源之间。)挡着路,他决心把山平掉,另一个“聪明”的智叟笑他太傻,认为不能。愚公说:“我死了有儿子,儿子死了还有孙子,子子孙孙无穷无尽的,又何必担心挖不平呢?”后因感动天帝,所以天帝命夸娥氏的两个儿子搬走两座山。
补天浴日、断鳌立极、盘古开天、抟土造人、大禹治水、精卫填海、愚公移山、尧天舜日、画地为牢、洞房花烛、求贤若渴、饮水思源、茅茨土阶
“驷马仰秣”:出于《荀子·劝学》,是说驾车的马驻足仰首,谛听琴声;形容音乐美妙动听。
“杨朱泣歧”:出自《荀子·王霸》,说在十字路口错走半步,到觉悟后就已经差之千里了,杨朱为此而哭泣。后常用来表达对世道崎岖,担心误入歧途的感伤忧虑,或在歧路的离情别绪。
“一倡三叹”:出自《荀子·礼论》,指一人歌唱,三人相和。后多用以形容音乐、诗文优美,富有余味,令人赞赏不已。倡,亦作“唱”。
“于呼哀哉”:出自《荀子·乐论》“乱世恶善,不此听也。淤乎哀哉,不得成也。”又用于祭文,表示对死者的哀悼。亦作“呜呼哀哉”。
禹行舜趋:出于《荀子·非十二子》,原来指仅模仿圣贤之外表而不注意内在的品德修养。后也用以形容举止循规蹈矩。还有“青出于蓝、冰寒于水、锲而不舍、积善成德、跬步千里、积水成渊、积微成著”等都出自《荀子》。
此外,其他山西人文学作品中的成语还有不少,白居易《琵琶行》中的“千呼万唤、琵琶别抱”;柳宗元《黔之驴》中的“黔驴技穷”、《读韩愈所著毛颖传后题》中的“取青妃白”;王勃《滕王阁诗序》中的“达人知名、白首之心、斗转星移、冯唐易老、高朋满座、躬逢其盛、萍水相逢、人杰地灵、命运多舛、盛宴难再、水天一色、腾蛟起凤”等,一篇文章就贡献如此多成语,在古今所有文豪中可以说首屈一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