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实的印度纠结是什么样的

如题所述

中国在古时候一直称自己为天下,中国的西面是一望无际的沙漠,西南是白雪皑皑喜马拉雅山,在古代,印度与中国就是两个平行的世界,这种感觉就像我们今天看外星人,可能在某个新闻上听说他存在过,但是一生都未曾见过。地理的阻隔决定了文化的独立,这不止是印度和中国,可以说拉丁美洲,非洲,中东,欧洲,到现在也同样是具有很大的文化差异。孟加拉人从来都不觉得印度人不可思议,就像日本人不会觉得中国人不可思议一样,这是同一个文化圈的文化认同。

印度是一个热带国家,首都新德里不是长时间高温就是长时间暴雨,常年的高温使得肉类产品腐烂的很快,到印度的菜市场转一转,就会被刺鼻的臭味恶心到。如果你想尝试下印度肉类的街边摊,会发现有很多肉也是臭的。肉类的快速腐败,以及长期给人造成的恶心印象,使得印度人觉得吃肉是肮脏的行为,在印度的宗教中,高钟姓的人是坚决不吃肉的。传统持续到今天,虽然种姓制度早已在印度废除,但人们还是会觉得吃肉是一件肮脏的事情,用来装肉的塑料袋,从来都是不透明的,印度的穷人也都不好意思向人介绍自己是一个肉食主义者,这种感觉有点像你跟别人介绍你只是个初中毕业。

常年的高温带来另一个问题就是人们不能穿太多衣服,古代的印度人总是穿的很少,在印度宗教中,有很多教派觉得只有不穿衣服才能真正的修行,才是真正的高尚,这种意识潜移默化的使印度人对于今天穿了什么衣服没有那么在意,印度人从来不用担心会因为没有衣服可穿而死掉。

在印度,生存成本是很低的,虽然是银行里的官员,给老家盖的房子非常好,但是他们每天吃的却只是豆子(一到两颗)汁和饼,偶尔也会有些花椰菜。并不是他们吃不起,而是因为只有这样才是高尚的人。而家很穷,以前就是在街上搭个棚子过日子的,吃的一模一样,也是豆子和饼。而住的方面,如果在楼房里不开空调,还没有在街上搭棚子来的凉快。

所以,古时候印度人对于物质的要求很低,而在精神上又有宗教作为支撑(我吃饱喝足了就会想为什么我活着),使得印度人很容易随遇而安,接受这一切都是上天的旨意,这种文化传统到了今天,就表现成了没有上进心,不努力,能干就干的性格。

印度的上升制度也是一直存在漏洞,纯种印度民族,一直是处于被奴役的状态。固化的社会结构使得劳动的积极性提不起来,一个人很勤奋,他是去打扫卫生,另外一个人很懒,还是打扫卫生。渐渐的,人们都会偷懒,并且喜欢向雇主所要更多的报酬,因为他们获得更多报酬的唯一途径就是雇主的给予。时至今日,这种结构上的问题依旧存在,印度高中以下法律规定都是只上半天课,下午2点就放学了。有钱的孩子会请家教或者上私立初高中补课,没钱的孩子只能自己学习。并且印度的大学考试是英文考试,但国营初高中很多老师都不会英文,我之前在德里大学读书,我们班里60%的同学都是在三所印度私立高中毕业的。

现在,印度有30%以上的人没有银行卡,这意味着30%以上的人是没有存款的,他们的收入只够吃喝,哪还有精力想着赚钱买房,赚的钱只是今天能多喝一瓶汽水,固话的社会结构使得印度人习惯了索取而不是努力,拖拉的性格由此产生,中国人经常说,越是印度做低下工作的人就越不能惯着,这也是有道理的。

印度的这几种性格放在一个社会上就会形成众多的不确定性,一个事情交给印度人他能拖就拖,说不定还会因为天气原因来场暴雨而延期,久而久之,印度人也习惯了这种不确定。他们就开始把承诺当成一种心态的表达,具体来说就是我希望可以完成,但是不一定会这样。例如,我们约好11点在某个咖啡馆见面,翻译一下印度人说的这句话就是“我希望可以11点见面,但是我不确定。”这就是印度人说话的语言逻辑,他告诉你我要下11万的订单,用他的话翻译应该是“我希望可以下11万的订单,但是我不确定”,那你要怎么确定呢,他的钱打过来才算确定。。“,在印度,中国人会觉得做事很累,必须什么事情都盯住细节,因为如果你不盯,可能印度人就是想表达下自己的想法,毕竟有部分别人做的事我怎么能保证呢。

勤奋是一个对比的词汇,其实不只是勤奋,好吃,漂亮,干净。这些都是因为懒惰,难吃,丑陋,肮脏对比而产生的。如果每个人工作效率都一样,哪里来的勤奋。中国改革开放后,使得一大批人由于勤奋获得了应有的回报,大家对于财富的迷恋,使我们变成了全世界最勤奋的种族。而印度,现在是一个每年GDP增速超过6%的国家,这意味着每天几乎都有百万富翁产生,空调等冷藏设备的引入,成功的商人,也会让印度迷恋上金钱,也会使他们变得更加勤奋,青岛啤酒厂改革后的第一条厂规,“禁止随地大小便。我们哪还有资格嘲笑印度呢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