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审计》如何做一个无欲则刚的审计人?

如题所述

通过观看电视剧,学习到了很多新的审计方法,拓宽了审计思路,对“审计”二字有了更深的理解和认识。
  影片真实的反映出审计部门在工作中遇到的种种困难,但是身为一名审计干部必须有迎难而上的精神!如:周维海作为一名审计人面对老同学的要求不动摇、不懈怠,仍然保持求真务实的作风,弘扬审计正气。还有徐咏萍在审计东州医院时,父亲就住在该院这让徐处长左右为难,一是父亲要做手术的压力、二是东州医院的审计。而且东州医院院长谭启聪是个做事很讲原则的人,他为了激发职工的积极性促进医院的发展,将套取的八百多万作为医院职工的加班费、福利费和科研经费使用了,院长的行为让人感动,但法律是不讲情面的,不能牺牲国家利益而维护了小团体利益。徐处对谭启聪被处分的无奈,又有对工作的执着坚持,很复杂的情感,能得到谭启聪的理解真替她欣慰。
  徐处在农村外围调查中发现,小女孩芹芹家生活困难,村的低保名单里虽然有芹芹奶奶爷爷的名字,但却从来没领过钱。本应给困难户的这钱哪去了?医院或医保内部人员,利用职权套保,通过外围调查过一名刚出院不久的老太太又住进了医院。老太太的儿子告诉徐处,民间借用医保卡套保秘密。也体现了审计人员的工作缜密。从小事和一些蛛丝马迹发现问题 处理问题的
  精神。

  查漏补缺,追根溯源,根治腐败漏洞,账本就像一面湖水,湖面看似风平浪静,湖底其实暗流涌动,审计要看透这面湖水就要有一双火眼金晴。为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审计人不仅付出艰辛的汗水,有时还要承担别人无法承受的各种压力和牺牲,甚至是家庭和亲人的失去。  以徐咏萍为代表的审计人员克服重重阻碍,投入全部精力,从大量枯燥无味的数字和账簿中发现问题,理清脉络,与腐败分子斗智斗勇,并取得胜利,靠的就是对国家对人民的一片忠诚,就是守望国有资产的责任和担当。也诠释了影视中周维海同志所说的做为审计人员必须对审计事人忠诚和公正。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7-11-11
我国审计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大体上可分为六个阶段; 西周初期初步形成阶段;秦汉时期最终确立阶段;隋唐至末日臻健全阶段;元明清停滞不前阶段;中华民国不断演进阶段;新中国振兴阶段。 我国西周国家财计机构分为两个系统:一是地官大司徒系统,掌管财政收入;二是天官家宰系统,掌管财政支出。天官所属中大夫司会,为主宦之长.主天下之大计,分掌王朝财政经济收支的全面核算。《周礼》记载:“凡上之用,必考于司会。”即凡帝王所用的开支,都要受司会的检查,可见司会的权力很大。而且还说:“以参互考日成,以月要考月成,以岁会考岁成。”即司会每旬、每月、每年都要对下级送上来的报告加以考核,以判断每一个地方官吏每月和每年所制的报告是否真实、可靠,再由周王据此决定赏罚。我国政府审计的起源,基于西周的宰夫。《周礼》云:“宰夫岁终,则令群吏正岁会。月终,则令正月要。旬终,则令正日成。而考其治.治以不时举者,以告而诛之。”即年终、月终、旬终的财计报告先由宰夫命令督促各部门官吏整理上报,宰夫就地稽核,发现违法乱纪者,可越级向天官家宰或周王报告,加以处罚。由此可见,宰夫是独立于财计部门之外的职官,标志着我国政府审计的产生。 秦汉时期是我国审计的确立阶段,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初步形成了统一的审计模式。秦汉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的建立和成长时期,封建社会经济的发展,促进丁秦汉时期逐渐形成全国审计机
构勺监察机构用结合、经济法制与审计监督制度相统一的审计模式。秦朝,中央设“三公”、“九卿”辅佐政务。御史大夫为“三公”之一,执掌弹劾、纠察之权,专司监察全国的民政、财政以及财物审计事项,并协助丞相处理政事。汉承秦制,西汉初中央仍设“三公”、“九卿”,仍由御史大夫领掌监督审计大权。二是“上计”制度日趋完善。所谓“上计”,就是皇帝亲自参加听取和审核各级地方官吏的财政会计报告,以决定赏罚的制度。三是审计地位提高,职权扩大。御史制度是奏汉时代审计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秦汉时代的御史大夫不仅行使政治、军事的监察之权。还行使经济的监督之权,控制和监督财政收支活动,勾稽总考财政收入情况。 隋唐时代是我同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宋代是我国封建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时期。隋设置比部,隶属于部官或刑部,掌管国家财计监督,行使审计职权。唐改设三省六部,六部之中,刑部掌天下律令、刑法、徒隶等政令,比部仍隶属于刑部,凡国家财计,不论军政内外,无不加以勾稽,无不加以查核审理。唐代的比部审查范围极广、项目众多,而且具有很强的独立性和较高的权威性。宋代设置“审计司”,隶属于太府寺,后改称为“审计院”。宋审计司(院)的建立,是我国“审计”的正式命名,从此,“审计”一词便成为财政监督的专用名词,对后世中外审计建制具有深远的影响。 元代取消比部,户部兼管会计报告的审核,独立的审计机构即告消亡。明初设比部,不久即取消,洪武十五年设置都察院,以左右都御史为长官,审察中央财计。清承明制,设置都察院,职掌为“对君
主进行规谏,对政务进行评价,对大小官吏进行纠弹”,成为最高的监察、监督、弹劾和建议机关。虽然明清时期的都察院制度有所加强,但其行使审计职能,却具有一揽子性质。由于取消了比部这样的独立审计组织,其财计监督和政府审计职能严重削弱,与唐代行使司法审计监督职能的比部相比,后退了一大步。 中华民国1912年在国务院下设审计处,1914年北洋政府改为审计院,同年颁布了《审计法》。国民党政府也于1928年颁布过《审计法》和实施细则,次年还颁布了《审计组织法》,审计人员有审计、协审、稽察等职称。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后,国家没有设置独立的审计机构。对企业的财税监督和货币管理,是通过不定期的会计检查进行的。我国1982年修改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建立政府审计机构,实行审计监督,并于1983年9月成立了我国政府审计的最高机关——审计署,在县以上各级人民政府设置各级审计机关。1985年8月发布《国务院关于审计工作的暂行规定》,1988年11月颁发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条例,1995年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的实施,这从法律上进一步确立了政府审计的地位,为其进一步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第2个回答  2017-11-11

《国家审计》从头到尾设计了两条并行的剧情线索,一条以审计局同东州热电、人民医院、北江区政府等被审计对象之间的纠葛为脉络,一条以万源公司及其幕后“老板”为代表的贪腐势力攫取不义之财,对抗审计为脉络。

这样的剧情设计是不好把握的。电视剧作为一种视觉艺术,不同于传统的评书,一句“花开两朵,单表一枝”,一百条线索也跳过去了。电视剧则必须让观众通过故事和形象,感觉到两条线索之间的关联。应当说,《国家审计》的主创人员在把握两条剧情线索的关系、平衡、互补等方面,做到了挥洒自如。能把两条线分辨得这样鲜明,不容易;两条线之间的关联又毫不牵强,更不容易。其中不乏神来之笔。

第3个回答  2017-11-10
《国家审计》中,万文杰说过“搞审计的人都是一根筋,脑子不开窍,用钱是搞不定的。”
  一句话,道明审计人!
  是的,审计人的心是铁的。当面对各种各样的诱惑时,它有坚韧的毅力。
  因为审计的工作面对的是国家的每一分钱,审计的职责就是保障这每一分钱都发挥了它应有的作用。
  古人云“无欲则刚”。确实,有了欲望,就有了贪婪之心。审计工作背负的责任巨大,我们要做到不为金钱而贪婪,不因权利而迷失。
  就像剧中的万文杰,作为一个副区长,对金钱的贪婪而暗中勾结利益集团利用手中的权利挪用、套取国家资金,成为了犯罪集团的首脑。作为一个国家干部,他是不称职的。面对审计可能暴露出自己的违法违纪问题,明里向徐咏萍行贿不成,暗里诬陷审计人员,希望掩盖自己的罪行。但是审计人员并没有同流合污,面对各种诱惑,一身正气,坚持依法审计,实事求是揭示审计问题。这与万文杰形成了鲜明对比。
  现实中,部分被审计单位为了逃避罪责,粉饰成绩,会对审计人员采取“攻心”战术,极尽物质利诱,甚至权势威逼,这就要求审计人员要有高尚的职业道德和清醒的政治觉悟,自发抵制诱惑、抛却私利,秉持公义、恪尽职守,勇于说不,不为尊者讳,以“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昂扬姿态独立工作,不搞权力寻租,不做虚假审计,最大程度地发挥审计的监督整治功能。
  人们常说“天下没有掉馅饼的事”、“拿人手短吃人嘴短”。为什么他们要送礼请客?因为他们的付出是要“索取回报”的,而这“回报”就是要我们面对审计查出的违规违纪问题睁只眼闭只眼。这就丧失了审计的作用,最后损害的是国家的利益、人民的利益!
  有人说,审计人员太傻了。现在好多干部都为自己谋福利……就那点工资够干什么……
  确实,审计人员很傻,不会利用手中的权利而捞取好处,但是就是这傻,保障了国家资金的使用,擦亮了头顶国家审计这面旗帜!
  但是我作为一个审计人员,宁愿做这无欲而刚的傻,也不愿做同流合污的聪明。
  这是我---一个审计人员的骄傲!!!本回答被网友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