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压迫”式的教育会造成什么后果?

如题所述

01过度的“宽松教育”会养出什么样的孩子?

一.无法无天、毫无规矩可言

“宽松教育”本没错,可家长若是把握不住其中的尺度,放任孩子过度自由,可能孩子会连最基本的尊卑伦理都会抛到脑后。

行事任意妄为,也不会考虑他人的想法,从而变得越来越自私贪婪、无法无天。

孩子甚至会变得丝毫没有公德心,认为地球都围着自己转,所有人都该为自己奉献,这样的人进入社会以后,又有谁会愿意与之共事呢?


这种过度的宽松教育,表面上看起来为孩子带来了自由,实际上却最大程度地束缚了孩子的自由。

“没有规矩”对这些本身三观不成熟的孩子来说,就是件非常危险的事情,一旦家长没有给予正确的引导,在今后的人生中,也就失去了选择的自由。

二.没有养成良好的品德

若父母一直对孩子保持宽松的教育态度,孩子就会认为父母的话没有权威,当自己真正犯错的时候,即便父母说得多么严肃,在孩子眼里也没什么重量。

家庭教育成为可有可无的部分,孩子误入歧途也是早晚的事情,如果在家庭当中,父母没有一定的权威性,根本无法震慑住孩子,只会在以后的日子中自食其果。

父母可以跟孩子做朋友,但总要有一个可以管教的身份才行。

并且,很有可能因为父母的宽松教育,让孩子在为人处世方面养成口无遮拦的习惯,日后很容易得罪人。对他人而言是“品行不端”,对自己而言也会阻碍事业发展。

在同龄人中,孩子可能会变为众矢之的,更有甚者成为“背锅侠”。

三.缺乏安全认知

父母一味地包容孩子,纵容他们不妥当的言行,孩子自然也就不知天高地厚,缺乏一定的安全认知。孩子很可能不顾家长的劝阻,置身到危险的环境之中,甚至有可能发生危险。

家长对孩子进行宽松教育,并不意味着要包容所有行为,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要为自己留有一定的余地和底线。

很多不起眼的小事,父母可以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但对于原则问题,该严格的时候也绝对不能懈怠。


02“高压迫”式的教育会造成什么后果?

一.局限孩子的思维模式

父母对孩子的管教过于严格,会让孩子产生畏惧心理,做事之前就会畏手畏脚、推三阻四,甚至在尝试前直接选择放弃。他们生怕由于自己的不成功,引发更严重的家庭矛盾。

这样的教育方法,会让孩子思维受限,让他们少了很多美好的生活体验,甚至连生活都喘不过气来,过得非常压抑。

二.亲子间存在严重隔阂

当父母对孩子期望过高,很多时候就会忽视孩子的努力和成就,只是一味地批评和指责。

这种行为会把孩子推得越来越远,亲子间形成巨大的隔阂,哪怕当孩子真遇到什么难以解决的难题,第一时间想到的往往也不会是父母。

他们在家从来都是只字不提,表面上貌似百依百顺,可心里却非常叛逆,甚至于压抑自我,这样的亲子关系是可悲的。

三.孩子性格极端

若孩子长期生活在高压的家庭氛围中,必然会产生非常严重的逆反心理,越是得不到自由,越是渴求自由。父母要求他们往东,哪怕嘴上答应,心里也总是想着做相反的决定。

再者,从小到大习惯了被父母掌控人生,他们也会慢慢丧失选择能力。一旦失去父母的陪伴,他们就像丧失了生活能力的“废人”一般,连活着都成了一件难事。

这样的孩子性格上也非常极端,在家庭中受到的折磨,会深深刻在心上。他们可能会易怒暴躁,也可能会人际关系糟糕,这直接影响他们之后的社交生活,想要成功更是“痴人说梦”。


四. 形成心理障碍

家庭氛围太过严格,会让孩子产生很多心理问题。比如:焦虑恐惧,尤其是在面对父母的指责时,孩子会表现得不知所措,内心惶惶却不知应该做什么,只能屈服在父母的压迫下。

有时候只要父母的一个动作或眼神,就变得如坐针毡,没由来地恐惧和惊慌。这就是高压式的教育方式,带给他们的副作用。

严格的父母其实也是出于好意,认为只有从小严格要求孩子,才能真正“助他一臂之力”。殊不知,长期生活在这样的高压环境里,只会让孩子的心理越来越叛逆和压抑,出现很多复杂的心理问题。

父母的严格并不需要时时刻刻存在于孩子身边,这会适得其反,教育孩子更多的是引导,而不是斥责,在打骂声中长大的孩子,人格都容易不健全。

03.“松紧得宜”的教育方式,有哪些好处?

一.孩子拥有好习惯

父母对孩子的教育保持松弛有度的状态,会让孩子养成非常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他们既不需要父母催促,也不需要父母太过担心。

这样的孩子心里有自己的目标,活得非常坦然坚定,做事井然有序,生活中也能安排得妥当规律,这一切都要得益于良好习惯的养成。

在教育孩子的时候,该严格的地方绝对不放松,该宽松的地方也绝对不严格,这才是最聪明的爸妈。

二.让人舒服的性格

父母懂得主动跟孩子交流,既不会把孩子逼得太紧,也不会让孩子太过放松。

这种良好有效的互动交流,能让孩子信任父母,自然在与他人相处的时候,也会让人感到舒服,这样的性格在人际交往中会很吃香。

三.健康的心理

父母能及时对孩子进行疏导和指引,才能让他在人生路上少些迷惑,在出现重大问题的时候,也不至于心理扭曲。不管面对挫折还是成就,都能淡定从容,有良好的心理承受能力,心理素质十分健康。

当然,家长要为孩子打造松紧有度的环境,就要学会因人而异,不同的孩子有不同的性格,如果一以贯之用同样的教育方法,可能最后的效果并不会理想。

只有真正理解孩子的想法,并在他可能出差错的地方提前指导,这样才会获得孩子的信赖,也让孩子更有自信。

04如何掌握好教育的“松紧度”?

一.要学会包容孩子

年纪尚小的孩子没有太多社会阅历,做事时自然很难考虑周全,出错是在所难免的。

这时家长要注意自己的态度,不要让孩子觉得自己罪无可赦,教育孩子需要充足的耐心,让孩子明白问题症结所在,并且知道以后该如何避免,才是良好的引导结果。

在整个教育过程中,除了有耐心之外,更加要有包容之心,家长不要在孩子面前表现得暴躁不耐烦,这样只会徒增压力。


二.要学会恩威并施

如果孩子真的做错了一件事,该惩罚的时候,父母也绝对不要手软。孩子的是非观尚不完整,需要家长管教才能做到不偏不倚。

当然,如果孩子取得了进步,家长也要适当给予一定的奖励,这也是孩子动力的来源。

三.要有远见

父母不要只看到眼前孩子的发展,也要考虑到以后的道路才行。

家长该考虑的是,如何让孩子的身心都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最重要的是养成好性格,和出色的独立能力,也许这些好品质当下并没有什么明显的作用,但当孩子真正受益的时候,他会反过头来感恩父母的明智和远见。

在教育孩子这个问题上,家长既不能太过宽松也不要太严格,要拿捏好这个度,的确不是件容易事。

日本的“宽松世代”,至今仍引人诟病,而美国的宽松教育,却培养出了思想各异的新潮青年,这便是“尺度不同”的魔力。

教育本身就是父母和孩子一起成长的过程,以冷静和睿智的眼光看待,长此以往,孩子也一定不会让你失望的。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6-22
高压迫的教育下,孩子的耐挫力会受到影响。一旦哪天,这根紧绷的弦断了,后患无穷。所以我们的教育应该富有弹性,可松可驰的教育会比高压迫教育好点。
第2个回答  2020-06-22
会造成孩子心理阴暗,还有就是形成一定的精神压力,这样的话会导致他时间久了做出很不好的事情,很危险的。
第3个回答  2020-06-22
高压迫的教育可能会让孩子变得非常的叛逆,可能就会适得其反,跟自己的孩子关系非常的不好
第4个回答  2020-06-22
会造成孩子自身产生抵触心理,严重的会造成孩子心理不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