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传多样性是指物种以内基因丰富的状况,故又称基因多样性。作物的基因蕴藏在作物种质资源中。作物种质资源一般分为地方品种、选育品种、引进品种、特殊遗传材料、野生近缘植物(种)等种类。各类种质资源的特点和价值不同。地方品种又称农家品种,它们大都是在初生或次生起源中心经多年种植而形成的古老品种,适应了当地的生态条件和耕作条件,并对当地常发生的病虫害产生了抗性或耐性。一般来说,地方品种常常是包括有多个基因型的群体,蕴含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因此,地方品种不仅是传统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也是现代作物育种中重要的基因来源。选育品种是经过人工改良的品种,一般说来,丰产性、抗病性等综合性状较好,常常被育种家首选作进一步改良品种的亲本。但是,选育品种大都是纯系,遗传多样性低,品种的亲本过于单一会带来遗传脆弱性。那些过时的,已被生产上淘汰的选育品种,也常含有独特基因,同样应予以收集和注意。从国外或外地引进的品种常常具备本地品种缺少的优良基因,几乎是改良品种不可缺少的材料。我国水稻、小麦、玉米等主要作物50年育种的成功经验都离不开利用国外优良品种。特殊遗传材料包括细胞学研究用的遗传材料,如单体、三体、缺体、缺四体等一切非整倍体;基因组研究用的遗传材料,如重组近交系、近等基因系、DH群体、突变体、基因标记材料等;属间和种间杂种及细胞质源;还有鉴定病菌用的鉴定寄主和病毒指示植物。野生近缘植物是与栽培作物遗传关系相近,能向栽培作物转移基因的野生植物。野生近缘植物的范围因作物而异,普通小麦的野生近缘植物包括整个小麦族,亚洲栽培稻的野生近缘植物包括稻属,而大豆的野生近缘植物只是黄豆亚属(Glycine subgenus Soja)。一般说来,一个作物的野生近缘植物常常是与该作物同一个属的野生植物。野生近缘植物的遗传多样性最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