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豆叶斑病是什么?

如题所述

小豆叶斑病又称小豆尾孢菌叶斑病,主要分布在天津、北京、河北、吉林、黑龙江、山东、河南、安徽、广西、云南、江西、贵州和台湾等地。病菌侵染植株的地上部分。苗期至成株期均可发病,花期后病情重。叶片上形成大片病斑,导致早期落叶,植株早衰,若病害发生早而重,则造成严重减产。

症状

叶部病斑散生,初为水渍状,渐变为黄褐色至红褐色,形状不规则。随病害发展,病斑中部变为灰白色,边缘深褐色(彩版九,48)。条件适宜时,病斑扩展迅速,相连成大片不规则坏死区,导致叶片早期脱落。茎与荚部病斑通常为红褐色不规则状。

病原

Cercospora canescens Ell et Mart.变灰尾孢菌;Cercospora caracallae(Speg.)Chupp菜豆明尾孢;Pseudocercospora cruenta(Sacc.)Deighton菜豆假尾孢。3种病菌形态和寄主见绿豆叶斑病。

发病特点

病害初侵染源主要来自田间病株残体。小豆生长季节,病株残体上产生的病菌随风雨传至植株下部叶片,形成侵染。当小豆开花后,植株代谢改变,此时如遇多雨、高温气候,病害迅速从下部叶片向上扩展,田间病害流行。

防治方法

(1)栽培措施。秋收后及时清除田间植株病残体,深翻土地;与非豆科植物实行轮作;选播无病种子。

(2)抗病品种。目前未发现高抗品种。抗性较好品种有红小豆(B1494,云南)、红小豆(B0093,天津);耐病品种有红小豆(B0767,吉林)、红小豆(B2052,辽宁)、红豆(B3295,安徽)。

(3)药剂防治。参考绿豆叶斑病。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