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的医疗水平为什么这么落后?

如题所述

福建的医疗水平比很多内陆经济相对不好的省份落后吗?个人表示不敢苟同。至少在新出炉的2016年度医院排行榜(综合)中,符合条件的内陆省份屈指可数,因而说“很多”未免有点夸张(请原谅我咬文嚼字)。

当然,不可否认的是,跟东部其他省份相比,福建的医疗水平确实有较大的差距。不说别的,很多疑难重症患者倾向于转诊省外的医院,这一点就能体现出来。至于原因,资源过于分散是一个重要因素。

另外,今年福建省政府出台了医疗“创双高”建设方案(即创建高水平医院和高水平临床医学中心及临床重点专科工程),福建省立、福建协和、医大附一医院将分别与北京协和、上海瑞金、华山医院结为协作医院,还有其他一系列措施。因此,相信今后这种情况会有所改观的。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7-12-25

所谓的医院排名,其实都是比名气。名气的形成,最主要靠头衔,靠曝光率,靠行政权力。所以北京上海具有天然优势。传统上的地区中心(西北西南东北华中华南各自有1-2个),一般也有这方面优势。尤其远离北京上海的地方,容易独霸一方,成为区域中心,自然地位就高名气就大。譬如华西、西京。

而华东区的中心是上海南京,接下来还有杭州苏州,而福州在省内都不是唯一的中心,这方面连南昌合肥都不如。

其次,靠教学和科研。教学就有学生,学生散布天下自然就有大量资源。科研则是院校之间评比的硬指标。 所以依托大学的医院,都会比较容易起来。尤其是依托强的综合性大学的医学院和医院。

典型的上交大,原来上二医当然不弱,但合并到上交够,依靠强大的科研能力和招生规模,名气地位迅速提升。 再如浙江医科大学,虽然原本就不弱,但在省级医科大学里面并不突出。但挂靠浙大之后,地位就有明显有提升。

这方面福建又吃很大亏,因为福建省内最好的大学是厦门大学,厦大不可能和福建医科大学合并,还自己搞了一个医学院,资源进一步分散。

如果名气不行,科研也弱的地方,还可以靠规模优势。 郑大一附院就是这样起来的。河南本来人口就多,然后资源又集中在郑大一附院一家,终于成为医疗航母。现在科研也有明显跃升了,地位也稳步提高。

这方面福建又不行。福建医科大学本就有协和附一附二几家附院,厦大再自立门户搞出市一中山,外加卫生厅的省立医院和部队的福州总院,资源非常分散。外加福建省人口有限,自然难以形成规模优势。

其实福建临床医疗水平不差。县市级医院的水平也都很高。大医院多,竞争激烈,就医比较方便。不像一家独大的地方,往往需要排队很久甚至找关系才能住院。如果把福建的资源集中建成一家超级医院,那么分分钟排名提升很多。但对普通人是好事么?没有必要为虚名损实利。

第2个回答  2017-12-25

蒋匪帮退居台湾后,不断侵扰我东南沿海。胡建是前线,一直有很重的战备压力,当时厦门市造价10万元人民币还是三十万元人民币以上的基建工程都是不批准的,所以教科文卫单位的格局解放几十年没有太多变化。虎鸠情况好一点,不过是把教会协和医院等资源凑了凑,开办了今天的胡建医科大学。胡建历史上缺少现代医学的渊源,建国后几十年投资不足,自然发展水平有限。胡建为什么“老军医”多?经商文化是一部分原因,正规医生少是另一部分原因。

当初有个看不清形势的教会大学从内地跑到虎鸠,准备渡海赴台。蒋公说我算是让那些“反饥饿、反压迫”的读书人坑惨了,赴台大学能限制发展的就限制发展,能撤销的就撤销(“中央大学”赴台部分比留在皖京的还惨,最早只恢复工学院,70年代才恢复社科专业),知识分子越少越好,跟我到台湾的民国大师没有大学教职就都给我教中学去。这个教会大学在虎鸠看形势不好,不敢赴台,倒是有虎鸠籍贯的教授说干脆留在虎鸠算了,在胡建开一所Cheeloo大学比较搞笑,但是叫虎鸠协和大学也不错。然而解放虎鸠的部队是这个大学的主要生源地过来的,老乡见老乡,把师生们劝回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