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桥是怎么建造的,没有现在的机器也建造的那么好?

古代的桥也是非常好的建筑,非常的精巧,有什么技巧制作的方式吗

人的智慧是无穷的,从古至今所有遇到的困难,人们都会想办法去解决,总会想到东西去帮助人度过这个困难。比如过河的时候,人们就会建造桥或者是小船来度过这条河来达到目的。提到桥,就不得不多说一些了,从远古时候的圆木桥,就是一根木头横在和尚到古时候的拱桥,到现代的钢筋水泥桥。

提到拱桥,我们就不得不提到赵州桥,赵州桥是中国最有名的一名道桥,赵州桥是真真正正的青石桥,每块石头都有好几十斤重,赵州桥有7个拱形,有利于河水的流动,赵州桥的出名是因为它不仅仅有美观的造型,还因为它的坚固耐用,屹立上千年而不倒。

不仅是赵州桥,还有很多有名的桥,他们虽然很笨重,但是却是非常的耐用,都是实实在在的青石板,建成的桥,现代钢筋水泥桥的建造还没有达到他那么艰苦却还要依靠机器来才能完成,那么在古代建造一个桥又没有机器的帮助下是怎么完成的呢?

其实古人是非常聪明的,虽然都是依靠人力,出的都是蛮劲儿,但是也学会运用物品来借力达到自己的目的,就好像建造长城一样,把青石板运到山上。虽然不知道他们具体是怎么完成的,但是却给后人留下了非常艰苦非常有意义的建筑,也给后人留下了一道道不解之谜。古人的建筑都是非常实实在在的,也是非常真实的,没有偷工减料,都是非常纯天然的,而现代的建筑都增加了很多现代材料。其实不管是古代的桥还是现代的桥,只要是坚固耐用的桥,它都是好桥。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7-31
中国古代人的智慧,只有你想不到,没有他做不到。尤其是在基建、建筑方面,这让古代人智慧结晶表现得尤其的突出,有一种我们日常生活中的食物来组成这座桥梁。这个食物就是我们比较喜欢吃的——牡蛎。采用牡蛎来建造桥梁并不是空穴来风,而是一个大胆的有一定科学依据的创举。采用它的关键就在于看中了牡蛎外壳的附着力强,所以这个桥梁不仅在外在的构造上加固桥梁,并且在材料方面,也有升级和进步。这种“种蛎固基法”让桥梁的牢靠性再一次加强了。
第2个回答  2019-07-31
中国古代的桥大都是石拱桥,古人是非常聪明的,他们知道石拱桥的受力是最好的,这样造出来的桥是最结实耐用的。
第3个回答  2019-07-31
古代的桥较为简便,因为没有力学知识,没用建筑工具,只能凭借自己的感觉来做实验,进而得出建桥的方案。古代较为豪华的供桥多为木头所制,因为轻便,易雕刻,易固定。
第4个回答  2019-07-31
开始时大概是利用一根木料在小河上,或氏族聚居群周围的壕沟上搭起一些独木桥(桥之所以始称“梁”,也许便是因这种横梁而过的原故),或在窄而浅的溪流中,用石块垫起一个接一个略出水面的石蹬,构成一种简陋的“跳墩子”石梁桥(后园林中多仿此原始桥式,称“汀步桥”、“踏步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