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高分送! 简述中国的儒释道思想及中国民间宗教信仰特征

如题所述

  在中国传统文化的演变过程中,儒;释;道三家的思想和学说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儒家讲的是入世,形而下的东西较多,所以也并不被历代文人雅士所追求, 佛家讲的色空,中道,圆融与道家讲的阴阳,有无在最高层面的境界是相近的和相通的,固受古今文人墨客所推崇。但传统文化又始终受到儒家中庸思想的影响和桎梏,不会发生象欧洲文艺复兴式的梯级发展。

  道家思想起自久远,李聃创记五千真言,庄周论天道求自由之精神,见素抱朴的葛洪,创玄而又玄之说的成玄英,著书教道的陶弘景等等逐渐自成体系.“无为”是老庄思想的核心,并着重论证“天道”与“人道”的辩证关系,老子的“道”又称为“无”,“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这与后来佛家讲的色空,心境现依是同等层面的精神境界和认识论。庄子所述的道家最高境界用今天的语言来概括就是“自由”,逍遥游,精神的逍遥,是排除由外物引起的一切杂念之后使思想在无穷的心灵环宇中任意弛驞飞翔。艺术的终及追求也是自由,那么如何达到“自由”呢,艺术家在思考在探索。这不仅是观念和思想上的磐涅,而且要找出到达“自由”之门的路。西方的后现代哲学家正在研究道家思想,他们认为道学和禅学的境界是大自由,应该成为世界的主流的认识论和思想追求。

  怎样使人思想高尚起来,在哲学与宗教里各有不同的认识与方法。传统哲学认为提高优美的审美意识,现代哲学认为是崇高的诗意境界。但是当代人认为崇高太玄远,其实人恰恰是需要向往天上的玄远才能得以安然地在地上生存与追求,崇高是有限对无限的崇敬感,正是它才能推动着有限者不断超越自身。艺术无疑也要肩负起哲学的实践任务,要不断超越艺术内涵与形式的自身,超越有限的目标。

  道学讲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到“万物”后还要归一,天人合一。用通俗的语言来解释一生二就是哲学的主客二分法,二生三是阴阳合合产生新的生命体,三生万物,生命不断繁衍。这里道家讲的“天人合一”的境界是高于儒家所讲的“天人合一”。
  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最高境界是天人合一,气韵生动,但大多还是停留在儒家层面的“天人合一”。

  当代艺术家不仅要学东西方艺术的历史和观念,更应学习东西方的哲学,特别是我们自己前辈的哲学思想,这样才能面对艺术创作。当下许多艺术家和美术理论家没有思想没有观念,只注意画的那一笔细腻,那一笔老练,并以此为满足和荣耀。艺术一词不难理解,但真正被画家领悟了吗。“艺”是个性的,是形而上的,“术”是带有共性的,当然对每个术的开创者而言,在他开创之际也是个性的,“术”是形而下的,它对于画家而言既是方法论,又是桎梏。

  “道”是融宇宙本体和人生之道为一体的形而上的抽象理念,老庄的”大美”是一种微妙玄通,虚形阴柔,静寂空灵,含蓄隽永的审美追求.老庄的”大境”以自由心灵感悟人生,以诗性的审美来超越人生,以精神自由为审美的本知,是道家美学思想的最高的审美境界.
  老庄道学美学的特点是其本体性,虚无性,模糊性和混浊性.老庄道学美学其实是诗性美学,一种本体性的原始美学,是当代美学的源泉.海德格尔的”存在”与老庄的”道”在方法论上是相似的,老子与海德格尔的精神实质有相通之处,这主要是表现在向本源的溯求,特别是对”自然”和”神圣”的敬畏.这是基于两者的相反相成的一体两面而已,思维方式和共同的求真理想而产生的.

  艺术本质是海德格尔美学和老庄道家均有研究的,并深入论述了世界,大地与形象,真理之间的关系和联系,而道家从”天地自然之象”使道,气,象成为理解艺术本质并建构了中国古典美学的基本范畴.在艺术家的创作方法问题上,海德格尔强调艺术家”回到事物本身”是通过抓住捕捉物象,但又不拘泥于物象.道家则以”虚静,心斋,坐忘”等范畴论述了艺术家的审美心胸的可能条件.关于审美超越,海德格尔以有限的出场与无限的未出场和整体统一的显隐学说,其极大地突破了传统的典型说.道家则以”气”等的虚实结合既强调了物象的虚实,又突出了”象外之象”的虚实.

  海德格尔在其早期就为美学奠定了一个存在论的基础,它不同于西方近代哲学认识论的美学.于是,美的本质等精辟的问题不再有意义,美只是一个存在的问题,认识论语境中的美原本就是存在之美,它在本性上关系到在世界之中存在和存在之无. 海德格尔美学的革命性在于他以主客相融的存在哲学颠覆了传统主客二分的形而上学,从而使得他在艺术,真理以至语言问题上都显示出了异于传统的新思维.他的美学在存在维度上标志着西方现代美学的完成,而在语言维度上又标志着西方后现代美学的开始.

  艺术的境界不是一成不变的定式,就如同真理的相对性一样。就西方美术发展史而言,艺术审美的境界与它的各个社会发展形态以及哲学发展进程是密不可分的。大体而言是分三步,一是古典美,社会形态是封建社会,是农牧业时代,哲学上是以亚里斯多德的古典哲学为主,以客体思想为基础,以客观为主(客就是神),艺术崇拜自然美(人眼所见的自然)忠实于客观,以真“象”为艺术的最高审美境界,艺术的表现也多是赞美神为主。第二步是文艺复兴之后,电的发现与应用使欧洲率先进入了资本主义社会,哲学上是以黑格尔哲学为主,是以主客二分为主,强调主观能动性,与此同时照相机的发明和使用极大地冲击了写实手法,艺术上以凡高,塞尚为代表的主观表现主义出现,艺术的题材也转向表现人和试图表现人的内心世界,艺术审美的境界是画家的表现力的发挥与尼采的“超人”和弗罗伊德的梦境等。第三步是二战之后欧美完成了大工业时代的历史使命,电子信息时代的到来,哲学界在检讨工业时代给人类带来的后果以及传统哲学主客二分论给人的世界观的影响,艺术上抽象形式的逐渐形成,并逐步消除画面的主观主义成分,由相对造型向绝对造型过渡,后现代主义的理论明朗化和系统化,以超越主客二分为主旨,艺术的境界逐渐接近了空灵和佛道禅的境界。后现代艺术试图以新的艺术形式来阐述后哲学的理念,包括音乐,舞蹈等艺术科类。

  佛道禅的追求和境界在最高层面是相近和相通的,只不过是表述的语言形式不同而已。中国的传统艺术也是在唐朝以写实为主,在宋代以后以写意为最高艺术表现形式,到“五.四运动”以后的艺术创作多又回到写实主义,主流艺术在极力排斥表现主义艺术,在改革开放之后的“85”思潮逐渐形成中国式表现主义艺术。其实佛道阐述的境界也始终伴随着中国写意性绘画,也有一些超逸的文人意境,如石涛,梁楷的部分作品,但是受儒家思想的影响,这些并未成为主流的艺术形式,中国画最终走上了“四王”的模式。道家对艺术境界是什么呢,老子说:大道无形,庄子:知天乐者,其生也天行。.....静而与阴同德,动而与阳同波,....此之谓天乐。道家后来者也在不断补充和完善,以至产生“以精化气,以气化神”的绘画气韵生动之说,认为绘事要以气韵的有无来衡量。
  谈到“气”,我们来看“太极”学说对绘事的影响,因“太极”学说是中国传统道家哲学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有很多人认为,中国人大都没有宗教信仰,以前我也持这种观点。不过,现在发觉这种看法不一定正确。以我的观察,从宗教信仰的角度可以把中国人划分成三种:
  第一种人是有着较为严格宗教信仰,基本上能够定期参加宗教活动。如中原地区的部分信仰佛教或道教的人,以及80年代以来迅速发展起来的基督教教徒和天主教教徒,还有新疆等地信仰伊斯兰教的少数民族,等等。这些人一般信仰坚定,也大都非常虔诚。
  第二种人是没有明确的宗教信仰,但仍然接受了很多宗教观念。这种人在中国也占很大的比例,他们不固定的参加宗教活动,甚至很多人不会刻意去宗教场所,但是接受了一些宗教理念,这些理念大都是佛教、道教以及儒家思想。
  第三种人是纯粹的无神论者,对任何宗教观念都极少接受。以我个人的观察,没有受过教育或受过教育不多的人由于传统观念的影响,大都或多或少接受了一些宗教观念。由于我们国家实行的是绝对的无神论教育,从小学到大学,灌输无神论的政治课都是必修课,也是考试必考的科目,加上大多数学生都是一直待在学校,和社会接触较少,所以使得接受教育较多的人大都彻底接受了无神论观点。这些人对于宗教的看法,大都秉持课本观点,认为宗教不过是一种精神鸦片。这种人以大多数的大学生为代表。
  在中国人当中,有着严格宗教信仰的人在目前来讲,还是少数,但由于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受教育不多的人大都还是或多或少接受了一定的宗教理念,而完全相信无神论思想的人也未必就是多数。在受教育较多的大学生及其以上学历者,尽管大部分人持无神论,但其中也有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接受宗教,基督教出现越来越多的高学历信仰者便是一个明证。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