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为什么会暖和啊

如题所述

1. 冬至时节,天气本该进入一年中最冷的时候,可如果天气反而暖和了,那的确对后面的天气、农事会有所影响。那么,“冬至暖和”到底会有什么暗示、提示呢?
2. 一般来说,冬至暖和,春节就会冷,甚至冷到“小满”时节。正如谚语中所说:“冬至暖,春节冷”,“冬至不冷,夏至不热”,“冬至暖,冷到三月中”,“冬至暖,烤火到小满”。
3. 此外,还有的地方认为:冬至暖和预示着来年好收成。比如在杭州一带就有这样的谚语:“冬节塌饼馊,明年年饭米不用忧。” 就是说,冬至天气暖和,来年年事好。
4. 古人早就认识到“天行有常”的道理,就是认识到了自然界有其自身的运行规律,并根据长期实践与观察,确定了24节气,同时发现了节气对于气候的影响农事的意义,每个节气该做什么,每个节气的天气情况对于后来的气候影响,等等,都积累成了“谚语”。
5. 除了“冬至暖和”对于后来的天气与农事会有影响,至于“冬至”的阴、晴、冷、暖都会影响后面的天气,而这些在前人总结出的“谚语”中都有所体现。比如“干净冬至邋遢年”这个谚语,就说明:冬至前后不下雨雪,道路干净指肢,就预示春节期间可能有雨雪,道路泥泞,要过个邋遢年。反过来也对,“邋遢冬至干净年”。
6. 下面就把有关冬至的谚语选录如下——
阴过冬至晴过年。
冬至晴,春节阴。
冬至阴天,来年春旱。
冬至睛一天,春节雨雪连。
冬至睛,明年阴雨多。
冬至睛,新年雨;冬至雨,新年睛。
冬至晴,正月雨;冬至雨,正月睛。
冬至晴,新年雨,中秋有雨冬至晴。
冬至冷,春节暖;冬至暖,春节冷。
冬至不冷,慎判夏至不热。
冬至暖,冷到三月中;冬至冷,明春暖得早。
冬至暖,烤火到小满。
冬至强北风,注意防霜冻。
冬至西北风,来年干一春。
冬至无雪刮大风,来年六月雨水多。
冬至有霜,腊雪有望。
冬至有霜年有雪。
冬至没打霜,夏至干长江。
冬至打霜来年旱。
冬至无雨一冬睛。
冬至毛毛雨,夏至涨大水。
冬至下雨,晴到年底。
冬至雨,小寒见霜冻。
冬至无雨过年雨,冬至下雨过年晴。
一年雨水看冬至。
冬至有雨雨水多,冬至无雨雨水少。
冬至落雨星不明,大雪纷纷步难行。
冬至无雨,来年夏至旱。
冬至有雪,九九有雪。
冬至有雪来年旱,冬至有风冷半冬。
冬至下场雪,夏至水满江。
7. 过了冬至,白天就一天天变长了,而黑夜会慢慢变短。尽管天气依然寒冷,而温暖明的春天,也离我们越来越近了!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