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有些皇子,为什么要被过继给其他的王爷?

如题所述

皇帝的儿子在外人看来那该是多么风光啊,一生下来不但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过着如此这般锦衣玉食的生活,而且地位崇高,金口玉牙说一不二,见面臣下都得尊称一声“爷”,想想都觉得爽。其实事实并非如此,皇子也有许多的无奈与痛苦。


“幸福皇子”到底有哪些烦恼

嫡庶尊卑有别

在紫禁城这个制度严明、等级森严的地方,皇子自然也有着三六九等,并非像人们想的那般皇子就是一概而论的皇帝之子,大家都一样不会有什么差别。首先,皇帝的正妻皇后的儿子地位肯定是最高的,毕竟人家是由万乘之尊的皇帝和后宫身份最高的皇后所生,血统比其他兄弟都要更加高贵,身份地位也就自然高人一等了。比如说康熙爷就对他的嫡子胤礽十分偏爱,生下来没多久就被康熙立为了皇太子,毫不费力地得到了其他弟弟梦寐以求的储君之位,要不是他自己不争气把一手好牌打得稀烂,恐怕皇位后来就轮不到雍正了。



生母的出身地位、受宠程度老话说的好,“子以母贵”,皇子一生下来长得都一样,白白净净都那么可爱,但是他们的母亲就不同了,不仅与皇帝的关系有亲有疏,承受的恩泽也是有厚有薄,这样一来自然是最得宠的那位妃嫔所生的儿子最受宠爱,地位也最是尊贵了,相反,若是妃嫔不得皇帝重视,那么她所生的儿子也必定是无人问津,何谈地位呢?



这里最典型的怕就是老八胤禩了,胤禩的生母是康熙的良妃,原来只是辛者库的一个包衣奴才,只是因为受到康熙宠爱地位才一步步上升,最终成为“五妃之一”,但尽管是这样,后来康熙命诸大臣举荐太子人选的时候,见大臣们纷纷有意于胤禩而他又不想让胤禩当上储君,就拿胤禩生母的出身说事:“允禩未更事,且罹罪,其母亦微贱,宜别举”。

除了上述两点之外,即使皇子既是嫡出,生母又得皇帝宠爱,日子也不一定好过,万一碰上道光这种皇父,抠门到家,宫里不过年过节都没肉吃,日子怕也是不好过。

皇帝为何要把自己的亲生儿子过继给亲王

亲王已逝又没留下儿子且亲王地位高

皇帝把儿子过继给那些亲王,前提是亲王都去世了,但是却没有儿子继承香火,绝户!只能过继别人的儿子给他来延续门庭,承继家业。从来没听说过哪位王爷在世,自己有儿子皇帝还强行送儿子上门的。除此之外,这些皇帝过继儿子过来的亲王要么地位很高,有的甚至还是皇帝的长辈,比如题主所说的乾隆就做主把弟弟弘曕过继给了叔叔果亲王允礼。由于和皇帝关系比较亲近,在这种情况下皇帝假如只是随便指派一位宗室子弟过去便不太恰当了,因此只能从自己的儿子里选。



拉拢宗室人心

皇帝把自己的亲儿子都过继出去给了亲王,这无疑是一种巨大的荣耀,足见对他们那一系的重视,这当然也是在拉拢人心,让自己的皇权更加稳固罢了。所谓虎毒不食子,看来这句话对皇帝不适用,他们要是狠下心来连亲儿子也下得了手,说送人就送人,绝不含糊。

送出去的儿子皇帝不喜欢

有时候皇帝也不是随心所欲想干嘛就干嘛,要是妃子生的儿子因为脾气秉性、人品、才干等原因他不喜欢,他就不能像电视剧里演的那样往马路边上一扔就算了事,或者直接下令“斩立决”。一来这样显得自己太过寡情薄意,二来也毕竟是自己的亲生骨肉,置他们于死地这种事皇帝还是干不出来的,因此寻找一个恰当的时机把他们送人就是一个重要的解决途径。这样做之后皇帝尚能聊以自慰,毕竟送给的是亲王,日子又不差,依然是宗室成员,待在王府里和养在紫禁城里又有什么差别?



道光就是在这种情况下送给了他过世的弟弟惇亲王绵恺自己的一个儿子,奕誴。皇五子奕誴这个儿子道光历来就不喜欢,他调皮捣蛋,甚至往老师的茶壶里撒尿捉弄老师,史书记载“屡以失礼获谴”,如今送走了也就眼不见为净了。 得到多少就要承担多少,这句话真没说错,身为皇子得到了人前的显赫和大多数情况下的优裕生活,就要承受自己随时会被送人的风险。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3-09
过继给其他王爷,有些是为了保全这个皇子,避免因为权利争斗而成了牺牲品,有些则是这个王爷没有儿子继承爵位,这样王爷死后其他家人将无法继续享福
第2个回答  2021-03-09
就是因为想要通过这样的方式来避免分权,而且也想通过这样的方式来制约王爷的权利。
第3个回答  2021-03-08
从汉朝开始变有了推恩令的实行,封建社会一直流传到清朝,只是每个朝代方向不同,说清朝,首先清朝时少数民族,汉族的文化并没有全部使用,清朝使用的清八旗制度,汉军旗最为底下,说到这皇子,如果是成年皇子,便会被封为亲王,侯爵,公爵,皇子交给其他人抚养,一者为了减少皇子们的争名夺利,二者提前退出为了避免兄弟自相残杀。清朝不立太子之说便是这缘故。因为皇帝在小孩出生便会立刻秘密立储,乾清宫的正大光明之后,所以清朝时期皇子争夺皇位的历史事件少之又少。
第4个回答  2021-03-08
因为有些王爷没有子嗣,同时也是为了拉拢其他王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