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穷的境遇下更应重视存钱,存的不仅仅是钱,更是希望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6-15
01

今天读了《贫穷的本质》的第七和第八章,看到“存钱”的主题,我蛮多话想说的,因为我体会颇深。

正好结合书上的内容以及我自己的经历,咱们来谈谈“穷人更应重视存钱”的话题。

“钱是四脚的,人是两脚的。钱找人容易,人找钱困难。”

“有钱不是万能的,但没有钱万万不能。”

“珍惜每一元钱,视为可再生钱的种子。”

这些民间谚语对你来说不会陌生吧?80后的童年时代已处于改革开放的时期了,那会儿经营粮油副食品批发的父母经常给我们几个小孩说这几句话,同时让我们每个孩子都要有个“小猪存钱罐”,每个星期都往里面存点钱。

可能也是因为过怕了穷日子,父母对存钱也特别看重,经常教育我们:如果没什么办法“开源”,那就好好“节流”吧!

02

书中用45页的篇幅详细阐述了穷人存钱的主题,目录中的“节省一砖一瓦”的标题取得很形象。

书中把这个主题分为若干部分来分析和阐述的,其中让我印象深刻的有以下3部分:

第一:“为什么穷人不存更多的钱?”

这部分的分析很独到,从洋洋洒洒的文字当中我们获知原因:

①、穷人家里总有问题出现,很难向这些问题说“不””。因此穷人大多数只顾及眼前,因为多数时候他们不解决眼前问题就会更窘迫;

②、穷人几乎没有获取贷款的渠道,也没有有效的风险应对措施等外援,所以不得不靠自己单薄的力量来扛住压力。

③、思维的局限性,在这儿正好应了那句话“贫穷限制了想象”,同时贫穷会永久性地腐蚀人的耐心。

第二:“穷人的存钱办法”。

书中指出,穷人实际上始终在担心未来(特别是潜在的灾难),他们会巧妙利用所有廉价的或昂贵的预防措施,降低他们会遇到的风险。

作者针对18个国家的调查数据中,在中等发达国家(例如印尼),7%的农村穷人及8%的城市穷人都有正式储蓄账户。

在巴西、巴拿马及秘鲁,这一比率低于1%。然而,这些国家的人们也会存钱。斯图尔特·卢瑟福是“安全储蓄”(SafeSave)的创始人,这是孟加拉国一家专门帮助穷人储蓄的小额信贷机构。

孟加拉国、印度及南非250个贫穷家庭向调查研究人员描述了其每一笔经济交易,研究人员会连续一年对这些家庭进行走访,每两周一次。他们的一个主要发现就是,穷人找到了很多巧妙的储蓄方法。他们同其他储蓄者们结成“储蓄俱乐部”,其中每一位成员都要确保其他人能够实现他们的储蓄目标。

03

第三,“存钱与自我控制”

书中提到了印度水果小贩及肯尼亚农民的经历表明,有些人即使能够获取良好的存钱机会,也存不住钱。这说明,存钱的障碍并非全都来自外部压力,部分原因还在于人类的心理因素。

本质上,我们似乎可以预见自己将来的行动,但这常常与我们今天的行为方式不一致。这种“时间矛盾”的一种表现形式就是,我们在花钱的同时,也在计划着将来省钱。换句话说,我们希望,“明天的自己”比“今天的自己”更有耐心。今天较富有的人(拥有更多资源),明天一般会更富有,这当然没什么可奇怪的。

读到这里,我挺振奋和惊讶的,前两天还觉得此书可能都是批判性的东西多呢,到这里却觉得很励志,难得!

04

接着我们跟着作者的节奏了解新知识吧:

“时间矛盾”的另一个表现形式就是,买下我们今天想要的东西(酒、糖或脂肪类食品,小饰品等),但计划着明天将钱花在一些更合理的地方(学费、蚊帐、修缮屋顶等)。换句话说,我们想象着会在将来购买的东西,并不总是我们今天已经买下的东西。

“意识到问题并不一定意味着这些问题就能够得到解决。这可能仅仅意味着,我们能够预见自己会在哪些方面遭遇挫折。”

这段话我非常认同,也深有感触。由此我联想到自己的大学时代,那会儿我基本上每天都去做英语家教,最忙碌也最挣钱的时候是大三那年。每次领到了家教的“工资”我第一件事就是去存银行卡里,看着日渐躲起来的数字,我心里非常欣喜!

那时挣点钱不仅仅是为了能解决自己的学费和生活费,更是想多存点钱留着可以帮家里缓解一下压力,毕竟我们家4个孩子都要读高中、读大学,爸妈的压力非常大。

05

文末,回到主题,当我们处于贫穷的环境时,真的应该重视存钱。虽然本来钱就不多还必须限制自己、断了很多念想、无法满足眼前的需求,但是当你存钱存多了你就会升华自己对此的感悟了。

存钱,一开始很纠结,但越久你就越体会欣喜地发现:其实存的不仅仅是钱,更是希望、更是成就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