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上海郊区的人,只有去市区才会说去上海?

如题所述

“我要到上海去!”

听好,这话可不是外地人这样说,而是上海人自己这样说噢!每回听到类似于这样的话,便觉着十分好奇,同时也是感到十分疑惑,明明自己就是上海人,为何上海郊区不少老百姓非要把到市区叫“到上海去”呢?难道在他们心目中,从来就没把自己当作是真正的上海人?



后来我发现,这还真不是个别现象,而是一种非常普遍的现象。因工作之故经常到上海郊区采访,我发现除了市区居民,上海原来传统意义上的郊区居民几乎都是这样,把上海市区叫“上海”,把去市区叫“到上海去”,把市区的人叫“上海人”,等等等等不一而足。

明明就在上海,明明自己就是上海人,却偏把去上海市区叫“到上海去”。这真是一个颇有意思的现象。

为解心中之惑,针对这一现象我还专门请教了一位文化学者。学者认为,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在于两方面。

其一是在数十年前,也就是上世纪50年代,目前上海郊区的崇明、浦东(川沙、南汇)、奉贤、金山、松江、青浦、嘉定、闵行(上海县)、宝山等地均属于江苏省,上海市的地域大致也就在如今的外环之内。所以,现在看起来的上海这些郊区,数十年前确实不属于上海。

其二就是概念的原因,在传统意义上,区的话是属于城市范畴,比如上海市静安区,那么静安区是属于上海这座城市的。但是上海市崇明县(崇明是上海最后一个由县变为区的行政单位)的话,那么只能说崇明这地方是属于上海市(省级行政区)管辖,但不属于这座城市。



尽管随着历史的变迁,行政单位的一再调整,现在这些地方都成为了上海市辖区,从行政概念上来说早已是同一座城市,早就是“一家人”了,但群众之前脑海中形成的固有习惯却一直保留了下来。特别是对于诸如金山、奉贤、崇明等涉农区域的群众来说,市区依旧是一座离他们很远的城市,去一趟市区要花上一整天的时间,乘坐公交单程往往也要花上两三个小时。如果在市区打工的话,他们还要租房子居住。此外再加上农村和市区城镇的社会保障不尽相同,郊区农村的人在市区打工,和外地人相比除了家近一点,每周能回家之外,其他方面和外地人也没啥区别。

正是由于以上诸多原因,才造成了上海郊区群众对市区一直如此“见外”。

当然也有人认为,上海郊区的群众多是以农民为主,他们把去市区叫“到上海去”,其实是内心的一种自卑感,认为只有市区才是代表正宗的上海。

不过对于这一观点,我倒颇不认同。其实要说正宗的上海人,许多人反倒认为郊区的居民才最有资格代表上海人。仔细想想倒也是颇有几分道理。因为无论怎么看,上海的郊区人口相对稳定,流动性较小,他们就是上海的原住民。而反观上海市区,人口来自五湖四海,流动性非常大,你很难说他们能够真正代表传统意义上的上海。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6-02
内环以外不算上海人,而且郊区人以为户口本祖籍写上海。他们就以为自己是正宗上海人?读读历史,解放前上海?只有中心城区现如今的浦西不是浦东!上海人怎么可能会农民出身呢?上海人大多数住在内环!上海曾经因为发展好才被独立划出来!根本不可能有郊区,郊区最早根本不适合发展。郊区都是后来并入的,有些郊区人上海话都不说。还要冒充上海人?有个故事浦东人去市区面试!说自己是上海人,后来被人事问出来是本地人。人事直接叫他回去跟他说本地人不算上海人!完全两码事!市政府根本不承认郊区只认市区!
第2个回答  2021-01-07
在以前上海的这些郊区并不属于上海市,只是一些县城。所以县城的人习惯了,只有到主城区的时候才叫去上海。
第3个回答  2021-01-14
其一是在数十年前,也就是上世纪50年代,目前上海郊区的崇明、浦东(川沙、南汇)、奉贤、金山、松江、青浦、嘉定、闵行(上海县)、宝山等地均属于江苏省,上海市的地域大致也就在如今的外环之内。所以,现在看起来的上海这些郊区,数十年前确实不属于上海。
其二就是概念的原因,在传统意义上,区的话是属于城市范畴,比如上海市静安区,那么静安区是属于上海这座城市的。但是上海市崇明县(崇明是上海最后一个由县变为区的行政单位)的话,那么只能说崇明这地方是属于上海市(省级行政区)管辖,但不属于这座城市。
第4个回答  2021-01-14
因为在他们心中真正的市区才是人们所说的上海大都市,上海的郊区没有市区那么繁荣。也没有市区那么令人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