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才能从童年的创伤中走出来?

如题所述

童年缺爱的孩子,长大以后往往没有足够的安全感和自信心。无论是在亲密关系还是人际交往上,都会存在各种困难。
1. 正视过去,承认曾经发生过的不快

正是因为你对过去的伤害采取逃避的态度,才无法跟过去告别。

所以,通过“正视伤害”来“免疫现在”是很必要的。

就像你容易遇人紧张,有效的办法反而就是多多见人,多多交流,从心理上接受、习惯并解决掉这种紧张感。

这就是心理学中的“脱敏疗法。”

2. 对于过去的耿耿于怀,试图了解其背后诉求

比如,你小时候父母的教育方式出现差错,导致双方间产生很多不快,这些死结一直在你心中无法抹去。

但换一个角度思考:父母作为老一辈人,是否有足够的心理学常识和教育经验?他们的所作所为背后,是不是一双期盼你飞得更高的眼睛?

看似是原谅他们,其实是放过自己。

3. 不要时刻给自己不正当的心理暗示

不必有意识地提醒自己因为“缺爱,”所以某些表现是多么与众不同。

将自己一视同仁,专注自身的发展,别把什么事都归罪于“缺爱。”

放弃幻想,脚踏实地。

4. 适当缺爱并不是坏事

缺爱的人对待外物的看法通常非常客观清晰,不太容易被狂妄自大的主观意识所蒙蔽。

尽管适当缺爱可能会带给你紧张感,但同时这种焦虑反而是鞭策你不断前行、愈加清醒的动力。

别把缺爱完全当成缺点,一贬再贬——这样的做法实际效果为零,是能让你的自卑愈加顽固。

5. 路永远是自己走的,他人只是配角

当你真正清楚了这一点,自然不会对他人的救赎抱有幻想了。

强大自己、提升自我价值,是最直接有效的满足自我安全感的方式:

自己想要的,足以给自己,此时他人的填补只不过就是可有可无的情调罢了。

6. 对待他人给予的关照,不要太依赖

把他人带来的温暖当成是情分,而不是本分。

一旦把他人的爱当成是理所当然,那么当这份爱被抽走后,你又会陷入两难的

境地,然后再去寻找同样甚至更深情的爱作为替代品。在依赖他人的循环里

周而复始。

7. 增强自信,并把自己的微小进步都记录下来

准备一个笔记本,把自己的每一步小目标,小进步都清楚记下。

这不是形式感,而是真切地增强自信的有效方式。

缺爱者普遍自卑,尽管有目标、已达到,但这个成功的过程还是很可能被自卑抵消。

所以建议用客观的方式记录下来,亲眼所见自我的成长,可有效提升自信。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