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回老家过年的人,都有哪些心态?

如题所述

01

俗话说:“长工短工,二十四满工。”意思就是说无论做什么工作,到了腊月二十四小年这一天,都应该放假,准备回家过年了。

那些在外打工的人,平常为了回家,总得挖空心思找一个合情合理的由头,才能顺利获得批准。而到了“回家过年”的时节,谁都不会故意拖着不放假。

当周围的大多数人都忙着抢购车票,置办礼物,迫不及待地踏上返程旅途时,有的人,却选择了“反其道而行之”——不回老家过年。

把他乡当作故乡的人,就像一粒蒲公英的种子,落在哪里,就在哪里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若不是偶尔还必须和老家联系,他们早已经不问自己的来处了。

以顺其自然的态度,过随遇而安的生活。选择不回老家过年,原因多半有以下几点。


02

一事无成,无颜面对“江东父老”。

历史上,马上打天下的帝王和英雄们都有一个嗜好,那就是在打下天下后,总要衣锦还乡,荣归故里。

比如,汉高祖刘邦在平定英布叛乱后,班师回西安途中,路过家乡沛县,就索兴住上几天,邀请父老乡亲庆贺欢宴。酒酣兴浓之时,他情不自禁唱起了《大风歌》:“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尽显豪情壮志得以实现的威风。

而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则是此前战败的西楚霸王项羽。乌江边上,船夫有意渡项羽过河,鼓励他留住“青山”,以待他日卷土重来。但傲气凛然的项羽深感无颜再见江东父老,宁可选择死,也不愿苟活。

平凡如你我的打工人,没有这般波澜壮阔的经历,却同样在“荣归故里”这件事上,有着同样的难以抉择。

出门打工,本意就是为了改变困顿的生活,想要混出个名堂来。不仅仅是为了让那些看不起自己的人,从此刮目相看,更是为了让深爱自己的亲戚朋友,从此安心放心,更是以一己之力改变整个家庭的境况。

当这种愿望渐渐落空,再回首看自己当初的选择,只觉得悲从中来。不要说报答父母、反哺一直厚待自己的亲戚,连自身的日子都过得依旧艰难,回老家过年多半只是心酸多过欢愉,惆怅多过的潇洒。

所以,索性将来回的路费和其他一些开销省下来,统统寄回去,再找一个“忙”的借口,让老家的亲人还多一份幻想,也许,是更让人欣慰的新年礼物。


03

离开家乡太久,与老家格格不入。

宋之问有一首诗:“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年少时读这首诗,很难理解“近乡情更怯”是一种什么体验,只觉得“回家就好”,喜欢家乡熟悉的景色、熟悉的人、熟悉的口味。

04

情感隐私,不愿被人追问。

在老家那个熟人社会里,没有隐私可言。

从小一块长大的伙伴,不是沾亲带故,就是邻里之间,从祖辈起,就一直知根知底,哪怕我们自己已经忘记了,但总还有人会记得,张家的姑娘,李家的小子,各自有什么出路,活成了什么样子。

回到老家,不出两天,就人尽皆知。生活状况、情感状况很快成为大家茶余饭后新的“劲爆谈资”。一旦出门,便会时不时遇到各种询问:有人热心地为大龄未婚男女牵线搭桥,有人张口就是请求帮忙到城里找工作。

有多少人,能够承受得起这种“灵魂拷问”呢?

再加上拜年时种种繁文缛节,礼数周全,时间都耗在那了,情感却无处安放。

凡此种种,不一而足。该是需要多大的勇气,才能让自己直面以待呢。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