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跟细菌有哪几种?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9-27
细菌病毒有哪些
细菌病毒又称噬菌体(Phage),由F·W·特沃特于1915年和F· H·德埃雷尔于1917年分别发现。噬菌体一名是由后者确定的,Phage意为细菌的噬食者。这类病毒与动物或植物病毒具有共同的基本特性。细菌病毒分为10科,其中肌病毒科,如T2、T4噬菌体等;长尾病毒科,如λ、T5噬菌体等;短尾病毒科,如T7、P22噬菌体等。噬菌体在基因工程方面应用很大。
细菌性病毒有哪些?
是细菌病毒吧

菌病毒(bacterial virus)是以细菌为宿主的病毒。又称噬菌体(Phage),由F·W·特沃特于1915年和F· H·德埃雷尔于1917年分别发现。噬菌体一名是由后者确定的,Phage意为细菌的噬食者。这类病毒与动物或植物病毒具有共同的基本特性。分为10科,其中肌病毒科,如T2、T4噬菌体等;长尾病毒科,如λ、T5噬菌体等;短尾病毒科,如T7、P22噬菌体等。

以下是细菌病毒的分类:

概述

细菌病毒的种类很多,但始终没有可以普遍应用的分类标准来确定细菌病毒的科、属界限和命名规则。1976年国际病毒分类委员会发表“病毒的分类与命名”第二次报告,才将细菌病毒分为8科,1979年的第三次报告和1982年第四次报告改分为10科,各科名称和特点如下:

肌病毒科

具有正多面体阀长的头和尾以及可收缩尾鞘的复合形态的细菌病毒,核酸为线型双链DNA(dsDNA)。T2、T4噬菌体(参见彩图插页第7页)为代表种。

长尾病毒科

具有正多面体的头和长尾,但无可收缩的尾鞘,核酸为线型dsDNA,λ、T5噬菌体为代表种。

短尾病毒科 具有正多面体的头和长约20纳米的短尾,核酸为线型 dsDNA,T7、P22噬菌体为代表种。

被脂病毒科

毒粒直径约60纳米的正二十面体,多角顶有刷状刺突,无尾,衣壳分内外两层,两层之间为脂质,核酸为环型 dsDNA,PM2噬菌体为代表种。

覆盖病毒科

直径约65纳米的正二十面体,各角顶有一长20纳米的刺突,衣壳有内外二层,内层含脂质,在其射出核酸时出现一长约60纳米类似尾的结构,核酸为线型 dsDNA,PRD1噬菌体为代表种。

微病毒科

直径约 27纳米的正二十面体,各角顶有类似结节状的刺突,核酸为环型单链 DNA(ssDNA),ΦX174噬菌体为代表种。

丝状病毒科

长丝或短杆状,核酸为环型 ssDNA,fd噬菌体为长丝状代表种,MVL51噬菌体为短杆状代表种。

光滑病毒科

直径约23纳米的正二十面体,核酸为线型正链的ssRNA,只感染雄株细菌,MS2噬菌体为代表种。

以上8科的病毒粒外面都不具包膜,以下两科则均有包膜。

原质病毒科

病毒粒直径50~120纳米,呈多形性的球形,有柔韧的包膜而没有衣壳,核酸为环型dsDNA,MV-L2噬菌体为代表种。

囊病毒科

病毒粒为正多面体,直径约75纳米,外为柔韧的含脂质的包膜,内为直径约60纳米的衣壳,核酸为分成 3个片段的线型 dsRNA,Φ6噬菌体为代表种。

肌病毒科、长尾病毒科和短尾病毒科是目前最常见的细菌病毒,其中T系大肠杆菌噬菌体是最广泛研究的烈性噬菌体的代表,λ大肠杆菌噬菌体是温和性噬菌体中研究得最深入的代表,对它们的研究为分子生物学的发展提供了最重要的资料。MS2和同科的 R17、 Qβ、 f2等,ΦX174和同科的S13、G4、ΦR等,以及fd和同科的f1、M13等大肠杆菌噬菌体分别为研究ssRNA、ssDNA噬菌体最为深入的代表。其他各科细菌病毒均较少见。各科细菌病毒的形态与核酸类型。

回答完毕!!

希望对你有帮助!!希望采纳!!

(有不明白的可以追问我)

参考资料:baike.baidu/view/320843#1...
细菌和病毒有哪些区别?
细菌是具有细胞结构的生物,能够在一定环境下独立生存;病毒没有细胞结构,只有蛋白质外壳和遗传物质,而且病毒属于寄生生物,没有宿主是不会表现出生物特性的,病毒分为病毒类病毒阮病毒等
病毒和细菌感染有哪些不同
1、病毒感染以吸引淋巴和浆细胞为主,常使感染的细胞发生变性,坏死和周围淋巴淋巴细胞的增殖,导致的是非化脓性炎症,表现为浆液性渗出,而细菌感染则以趋化中性粒细胞为主,表现为红肿痛热为特征的化脓性炎症。

2、病毒感染的发病过程常分为两期,当其侵犯局部组织在细胞内增殖时常表现为局部的病毒性炎症,一旦机体免疫力低下,病毒在宿主细胞内繁殖而释出,则可引起病毒血症,例如某些患儿感冒后出现喷嚏、流涕,而有些患儿病毒进入病毒血症时就可出现高热等症状,这是临床为什么不同类型的病毒感染可以产生不同的临床症状的根本原因。

3、病毒感染时由于其二期的发病过程,临床可出现双峰热,如脊髓前角灰质炎,但如果二期受累的靶细胞是一致的,也可表现为持续发热。

4、特异性皮疹,许多病毒在病毒第二期的感染时可出现皮疹,它可以是病毒血症直接造成,也可以是病毒过敏原所致,当致敏的淋巴细胞释放一系列活性因子临床就可出现皮疹,如真皮下血管扩张常形成红斑;细胞侵润就形成丘疹、炎症波及表面可出现变性坏死,形成空洞即为小泡,而细菌的皮疹常常由于毒素所造成的,如猩红热。

5、病毒感染对抗生素无效,抗生素经影响细菌不同的代谢环节,破坏其胞壁的完整性,影响其膜的通透性,抑制细菌的蛋白合成,而发挥杀菌作用,而病毒寄生在细菌胞内,抗生素对其是无能为力的。

综上所述,父母朋友们如能懂得一些医学常识,相信对您孩子的健康是有益无害的。
由病毒或细菌引起的疾病有哪些
细菌和病毒是两种完全不同的致病微生物。不单是这两面种微生物致病,原虫等其他微生物亦可致病。人体的免疫力分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细菌感染人体后,只能用抗生素治疗,用抗病毒药无效,也可用增强体液免疫的免疫球蛋白辅助治疗。而病毒感染后,只能用抗病毒药治疗,用抗生素治疗无效,可以用调节细胞免疫的药物(如干扰素、胸腺肽、转移因子等)辅助治疗。目前抗病毒药物多无特效药,而抗菌药绝大多数都有特异性治疗药。细菌感染后多能彻底治愈,而病毒感染后虽然大多能治愈,但往往体内终生携带这种病毒。
细菌有哪些方式对抗病毒的感染?
来自共生菌的信号可以影响免疫细胞的发育和对于传染性疾病或炎症性疾病的易感性。共生微生物群落寄居在皮肤、 *** 、上呼吸道和哺乳动物的胃肠道屏障表面,包括有细菌、真菌、原生动物和病毒。最庞大和最多样的微生物群落生存在肠道中。

以往对于患者的研究揭示了细菌群落改变与对糖尿病、肥胖、癌症、炎性肠病、过敏症和其他疾病易感性的联系。尽管知道这一切,然而对于在接触病原体后共生细菌调控免疫的机制却没有得到很好的理解。

为了更好地了解这些寄居菌的有益机制,Artis实验室开展了几线调查。首先,他们证实了用抗生素治疗的小鼠共生菌数量下降,显示出受损的抗病毒免疫反应和感染呼吸道的全身性病毒或感冒病毒清除显著延迟。更重要的是,治疗小鼠有着严重受损的呼吸道,并在实验性感冒病毒感染后死亡率增高,表明共生细菌群落的改变可对抗病毒免疫产生负面影响。

接下来,他们绘制了分离自抗生素治疗小鼠的巨噬细胞表达基因图谱。这些数据显示与抗病毒免疫相关的基因表达下降。此外,来自抗生素治疗小鼠的巨噬细胞显示了对干扰素的反应缺陷。干扰素生成和释放是机体对病毒、细菌、寄生虫或肿瘤细胞做出的反应。在正常情况下,干扰素可促进细胞间的沟通来触发免疫系统攻击病原体或肿瘤。实验显示抗生素治疗的小鼠限制病毒复制的能力也受到损害。然而,当用一种能够修复干扰素反应的复合物处理小鼠时,保护性的抗病毒免疫得到了重建。

Abt 说:“值得注意的是来自一种微生物细菌的信号如此深远地影响了对于另一种微生物病毒的免疫反应。就像我们设置了一个恒温器来调控何时加热器应该开始工作,我们的研究表明来自共生细菌的信号是设置免疫系统激活阈值所必需的。”

综合言之,这些数据表明来自共生菌的信号有益地 *** 了免疫系统以最佳的方式进行抗病毒免疫。“尽管还需开展更多的工作,这些研究结果启发了新的途径来促进对有可能致命的病毒感染生成更好的免疫,”Artis说。
细菌和病毒对人类有益的方面有哪些
在自然界中腐生著大量的细菌,它和其他腐生真菌联合起来,把动物、植物的死体和排泄物以及各种遗弃物分解为简单物质,直至变为水、二氧化碳、氨、硫化氢或其他无机盐类为止,它们不仅完成自然界物质循环作用,还供给植物和农作物肥料。

有益于农业的细菌很多。如与豆科植物共生的根瘤菌,将空气中的氮,固定为氮化物,供给豆科植物营养;土壤中的固氮菌能给高等植物提供氮肥;磷细菌把磷酸钙、磷灰石、磷灰土分解为农作物容易吸收的养分;硅酸盐细菌能促进土壤中磷、钾转化为农作物可以吸收的物质。

细菌可用于工业方面。如利用细菌的发酵作用制造乳酸、丁酸、醋酸、丙酮等;此外,在造纸、制革、炼糖等方面以及浸剥麻纤维等也要利用细菌的活动。

在医药方面利用细菌也很多。如利用大肠杆菌产生的冬酰胺酶,用于治疗白血病;肠膜状明串珠菌产生右旋葡萄糖酐,是很好的代用血浆;人们利用杀死的病原菌或处理后丧失毒力的活病原菌,制成各种预防和治疗疾病的疫苗;也利用细菌的活动,制取抗血清和抗生素。

病毒对人类也是有一定好处的,除了用噬菌体(一种专门溶解细菌的病毒)可以治疗一些细菌性疾病外,随着人们对病毒的认识及生活规律的掌握,使其在现代医学上推动了免疫学的研究和发展。如:利用一些动物病毒,经过人工处理后制成的疫苗,用于预防接种,为人类带来了巨大的好处。另外,病毒的益处表现在,农业上可利用病毒制剂防治农业和林业的病虫害,不仅安全有效,而且减少了污染,有利于环境保护,因此利用病毒进行生物防治具有重要的发展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