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南山说我只不过是一个看病的大夫这句话的含义?

如题所述

新冠肺炎疫情牵动人心,84岁的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再次临危受命,出任国家卫健委高级别专家组组长。
他对大家说“没有特殊情况不要去武汉”,但在1月18日,自己却踏上了前往武汉的列车,奋战在抗击疫情的一线。
1月18日晚,钟南山在赶往武汉的高铁餐车上。
84岁本可以安享晚年的他却选择义无反顾冲进一线,一切只因“我是看病的大夫”。
我们分享几个钟南山院士的故事,希望能从中感受到风骨,汲取到力量。
△钟南山的“不老人生” 央视频号:“CCTV9之9视频”
“我的动力来自疾病对人生命的威胁”
公众熟悉钟南山是因为抗击“非典”和新冠肺炎疫情,然而钟南山的医学贡献远不止这些。这些年,他一直致力于开展慢阻肺早干预、早治疗的研究。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一种逐渐削弱患者呼吸功能的破坏性慢性肺部疾病,位列单病种死亡率最高的四大病种之一,我国患者数量已接近1亿人。慢阻肺这一晚期无法逆转的疾病,在早中期的可逆性很大。若能像高血压、糖尿病一样早期发现、早期干预对防控慢阻肺更有效,然而,因为这项工作难度太大,国际上没人愿意做。
身为胸肺科大夫的钟南山带领团队开始了慢阻肺的筛查、预防工作。
他们先是在农村社区做普查,筛选出患有慢阻肺的病人,通过改善社区空气环境、减少吸烟、在粤北地区改变烹调燃料等措施,钟南山发现慢阻肺的患病率减少了,肺功能的下降也减慢了。
初见成效,钟南山紧接着带领团队开始做双盲检查,即在治疗患者时,医生和病人都不知道用的是治疗药还是安慰剂,这样结果会更客观。两年后,钟南山欣喜地发现,越是早期干预,患者的肺功能改善就越快。钟南山将研究结果发表于国际临床医学顶尖杂志。“十三五”之后,我国政府卫生工作行动计划里加入了基层开展肺功能普查的内容。这改变了中国防治慢阻肺的战略,也为国际上慢阻肺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
钟南山与家人
父亲曾问他:“南山,你多大了?”钟南山回答:“35岁了。”父亲只回了一句:“35了,真可怕。”这一句话击中了钟南山。想到父亲在毕业时就已经成为优秀的大夫,而自己35岁依旧碌碌无为,钟南山决定要把失去的时间赶回来。
△钟南山谈父亲 央视频号“万象”
在钟南山的印象中,父亲虽然很少说话,但每次说话都要讲证据。有次他们遇到一个孩子,尿血很厉害,钟南山便说这是结核病人。父亲反问他如何判断出是结核?一句话把钟南山问住了。凡事要讲证据,是钟南山从父亲身上得出的道理,也坚定了他追寻事情真相,必须说真话的信念。
钟南山说父亲75岁时想写一本书《儿科症状学》,因为眼睛有复视,写字的时候便把一只眼睛挡住,就这样坚持写了40多万字。钟南山心疼父亲,劝老人家注意身体,每天少写一会儿。但父亲不听劝阻,反而和儿子发脾气:“不写我干什么?等死么?”几十年的积累,父亲说想给儿科留点东西。
父亲留给钟南山一句话,他终身难忘,“一个人活在这个世界上,能够给这个世界留点东西,就算没白活。”
17年前,他是热血的白衣战士,力排众议的发声让抗击“非典”少走了许多弯路。
17年后,白衣战士归来,依旧可以“奋勇杀敌”。
他以令人景仰的学术勇气、高尚的医德和深入的科学探索给予了人们战胜疫情的力量。然而,钟南山却始终谦逊地表示:“我不过是一个看病的大夫”。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