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待方言的态度?

如题所述

方言也叫白话,是语言的变体,根据性质,方言可分地域方言和社会方言,地域方言是语言因地域方面的差别而形成的变体,是全汉语在的不同地域上的分支,是语言发展不平衡性而在地域上的反映。社会方言是同一地域的社会成员因为所在职业、阶层、年龄、性别、文化教养等方面的社会差异而形成不同的社会变体,这是百度上对方言的解释,其实,我个人认为,方言简单的来说就是一个的地方最古老的语言,而每个地方的方言都最能介绍出那个地方的特色。
我个人认为,学习方言是很有必要的,毕竟方言是家乡最古老的沟通方式,所以即使是来到外省读书,我依旧会通过方言和家人联系,从而不让自己忘记方言。而且据教育部公布信息,目前全中国仍有4亿多人口不会说普通话,这些不会说普通话的人都是通过方言和外界沟通的,比如一些从来没有离开家乡的老人,我们和他们沟通的方式也只有方言。其实我身边也有不会说普通话只会讲方言的亲人,所以我很庆幸,自己能学会方言,能无障碍的和他们沟通。所以学习方言是很有必要的,但是我发现,现在大多数的孩子已经不会说方言了,比如一些小学生,初中生,他们会说方言的占很少一部分,其他的要么会听不会说,要么就是连听都听不懂,这让我想到了一个很很严重的问题,要是有一天,所有人都不会说方言了,那就说明方言已经成为一种文化遗产了,这就意味着我们的后代对方言的认识只能从书上按拼音一个一个的读出来,但那是一种毫无感情的方式,一点意义都没有了。所以学习方言很重要。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7-11-09

撇开方言的相对独立性不说,单从当代人对方言的主观态度上看,不同的态度直接影响方言的取舍存留及其未来趋向。总之来说,随着时间的推移,市场经济的发展,人们交往空间的扩大,不同区域间文化的碰撞、融合,特别是随着普通话的推广应用,方言必然会渐渐淡出人们的口头表达。但由于一代又一代土生土长的人对它的不自觉应用,一些方言因其独特的生命力,还会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在其生存的故土仍会被一代代传承下来。为此,在进行新农村先进文化建设中,对待方言,我们应当抱之以如下态度。
首先,不论是当地人还是外地人,都必须尊重和正视历史业已形成的方言及其词汇。就是说,在普通话还没有完全占据统治地位的今天,我们不能因为方言的继续使用而甚感羞愧,他人也不应当就此而予以指责,要给那些还在继续使用方言的人们表示一定的理解。但对于讲方言者来说,必须认识到方言在对外交往中的局限性。
其次,对那些具有一定历史渊源、形象生动、使用频率很高的方言词汇,让它们在历史的长河中任其自然流淌,其命运任由时间自由裁决。因为这些在当下词汇能够为更大范围内的人们所理解和认同。例如:咥饭、舀水、解手、撼上等词汇。对它们既不扩大宣传,也不人为消灭。
再次、要有意识的加速对多数怪癖方言和词汇的淡出。虽然方言及其词汇体现着一定区域的文化传承,但它毕竟给大范围的交流带来了不便。因此,必须经过长期努力,加强农村中小学现代汉语教育、强化对普通老百姓的普通话推广,以提高他们对方言有限性的认识。
第四,特别是对于那些有损于社会进步和语言文明的词汇,有损于地方文化形象的粗野词汇,通过“讲文明、树新风”等先进文化建设活动,达到挤压其生存空间之目的,以求尽可能早的将其赶出口头语言的舞台。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