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中的“中国”是什么意思?

如题所述

中国一词最早见于西周初年的青铜器“何尊”铭文中的“余其宅兹中国,自之辟民”,[8]  同时又以“华夏”、“中华”、“中夏”、“中原”、“诸夏”、“诸华”、“神州”、“九州”、“海内”等的代称出现。
“华夏”一词最早见于周朝《尚书•周书•武成》,“华夏蛮貊,罔不率俾”。 《书经》曰:“冕服采装曰华,大国曰夏”。《尚书正义》注:“冕服华章曰华,大国曰夏”。“华”,是指华丽、兴旺;也有说上古华、夏同音,本一字。《左传》曰:“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9]  华是指汉服,夏指行周礼的大国,故中国有礼仪之邦、衣冠上国之美誉。而汉语中的“中国”一词,最早指西周京畿地区,后演变为黄河流域黄河中下游的中原地区,中国以外则称为四夷,所谓“天子有道,守在四夷”。[10]  中国是居天地之中者曰中国,四夷是居天地之偏者。[11]  汉代始建蛮夷邱,并使汉字文化圈正式成型,南北朝建四夷馆,明代四夷馆,内分八馆,曰:鞑靼、女真、西番、西天、回回、百夷、高昌、缅甸。自近代的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作为东亚文化宗主的局势逐步被打破了。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7-10-10

中国,古时“中国”含义不一。中国为“京师”,即首都。《诗经大雅民劳》:慧此中国,以绥四方。《毛传》:中国,京师也。《史记尧纪正义》引刘熙云:帝王所都为中,供曰中国。一说,中国为汉族祖先华夏族居住地,相对周围居住的少数民族来说,他是“居中之国”,
当时,华夏族、汉族大多数都于黄河南北,所以称这一地区为“中国”、“中原”、“中州”
或“中夏”。开初,中国近指今河南省及附近地区,以后华夏族、汉族活动范围扩大,黄
河中下游一带也被称为“中国”。后来把所统辖的地区,包括不属于黄河流域的地区,也
全部称为“中国”。例如《史记天官书》:“其后秦遂以兵灭六国,并中国”。十九世纪中叶
以来,“中国”才开始专指我们祖国全部领土。

第2个回答  2017-10-11

古时“中国”含义不一。中国为“京师”,即首都。《诗经大雅民劳》:慧此中国,以绥四方。《毛传》:中国,京师也。《史记尧纪正义》引刘熙云:帝王所都为中,供曰中国。一说,中国为汉族祖先华夏族居住地,相对周围居住的少数民族来说,他是“居中之国”,当时,华夏族、汉族大多数都于黄河南北,所以称这一地区为“中国”、“中原”、“中州”或“中夏”。开初,中国近指今河南省及附近地区,以后华夏族、汉族活动范围扩大,黄河中下游一带也被称为“中国”。后来把所统辖的地区,包括不属于黄河流域的地区,也全部称为“中国”。例如《史记天官书》:“其后秦遂以兵灭六国,并中国”。十九世纪中叶以来,“中国”才开始专指我们祖国全部领土。

第3个回答  2017-10-10

华夏古代汉族的自称。《诗文》释“华”意为“荣”,“夏”意为“中国之人”,“中国”是“中原”的意思。《书经》注:“冕服采装曰华,大国曰夏”,“夏训大也,中国有文章光华礼义之大。”《左传》释:“中国有礼之大,供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可见,“华夏”有文化繁荣疆域辽阔的意思。一说,汉族祖先最早在黄河中下游建国,这里最高的山是“华山”(昆仑山),最著名的水是“夏水”(汉江),他们以此为骄傲,故名“华夏”。


第4个回答  2017-10-11

一般是指中原地区,也可指国都。翻译时可直接译成中国。如李贺的诗中写到“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中的“中国”就是国都的意思。

中原,历史上指包括河南省中北部,山西省南部,陕西省及山东省各一部分在内的黄河中下游地区,这里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是华夏民族的摇篮。有学者认为,中原最初是指山西南部,因为史书记载:尧都平阳(今临汾),舜都蒲坂(今永济),禹都安邑(今夏县),都在山西南部。后来中原所指范围逐步扩大,广义上指黄河中下游地区,或指整个黄河流域。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