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尼系数的中国系数

如题所述

基尼系数的中国系数:2003年的基尼系数为0.479,2004年的基尼系数为0.473,2005年的基尼系数为0.485,2006年的基尼系数为0.487,2007年的基尼系数为0.484,2008年到2017年的基尼系数依次为0.491、0.490、0.481、0.477、0.474 、0.473、0.469、0.462、0.465、0.467,2018年的基尼系数暂未公布。

扩展资料:

基尼系数是指国际上通用的、用以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居民收入差距的常用指标。基尼系数介于0-1之间,基尼系数越大,表示不平等程度越高。

1978年中国的基尼系数为0.317,自1994年开始越过0.4的警戒线(除1999年),并总体趋势逐年上升,2004年超过了0.465。此后,国家统计局竟然不再公布国内的基尼系数。此后的基尼系数大都是经济学者的估计。中国社科院一份报告称,2006年中国的基尼系数已经达到了0.496。2010年,新华社两位研究员更判断中国的基尼系数实际上已超过了0.5。

参考资料:基尼系数_百度百科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7-11-25

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调查中心发布《中国民生发展报告2014》。该报告称,中国的财产不平等程度在迅速升高:1995年我国财产的基尼系数为0.45,2002年为0.55,2012年我国家庭净财产的基尼系数达到0.73,顶端1%的家庭占有全国三分之一以上的财产,底端25%的家庭拥有的财产总量仅在1%左右。
2010年,新华社两位研究员指出中国的基尼系数实际上已超过了0.5。西南财经大学中国家庭金融调查今日在京发布的数据显示,2010年中国家庭的基尼系数为0.61,大大高于0.44的全球平均水平。
西南财经大学的这份报告数据显示,2010年中国家庭的基尼系数为0.61,城镇家庭内部的基尼系数为0.56,农村家庭内部的基尼系数为0.60。分地区看,中国东部地区基尼系数为0.59,中部地区的基尼系数为0.57,西部地区为0.55。调查组认为东、中、西部收入差距与其市场经济发达程度密切相关。
但是这份报告引起争议,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教授岳希明和北京师范大学收入分配研究院教授李实在《华尔街日报》撰文 称统计样本过小、住户收入所需信息上存在问题、以及样本结构不平衡等问题,所以统计结果偏大。甘犁随后在《华尔街日报》上撰文 回应相关问题,指出可用权重调整样本的不平衡等。2013年2月5日岳希明和李实再次在《华尔街日报》发表文章 ,认为甘犁的回应没有很好地回答大部分的质疑,指出西财的调查结果在部分结构上出现缺失,不能通过权重纠正等问题。同时,他们对西南财经大学公开的项目数据进行再次计算,发现不能复制西财的结果,且西财在头尾数据的处理上存在随意性,据此进行进行再质疑。
又北京大学中国家庭动态跟踪调查显示2012年中国基尼系数为0.49。
值得注意的是,养老、退休金收入的差距是造成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重要原因之一,占城乡家庭收入差距的25.3%。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数据显示,2010年约有45%的家庭成员退休后没有任何社会养老保险和离退休工资。
20XX年030405060708091011 1213基尼系数0.4790.4730.4850.487 0.4840.4910.4900.4810.4770.4740.473
2003-2012基尼系数
2013年1月18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请国家统计局局长马建堂介绍2012年国民经济运行情况。
马建堂:关于大家关心的基尼系数的计算和发布,2012年我曾经说过,中国居民的基尼系数的计算和发布需要城乡住户调查从城乡分开的、城乡收入概念不一致的调查制度,走向中国统一的城乡可比的住户调查制度。也就是说,基尼系数是反映中国居民的收入差异情况,要计算它,就需要中国居民的收入是多少,分等份的收入是多少。过去城乡分开的住户调查,大家也注意到了,只有分城乡的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和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没有中国居民的可支配收入,没有可比的同样指标的城乡居民的收入。
经过近两年的准备,我们对原有的城乡分开的住户调查制度进行了重大改革,从2012年12月1日开始,中国40万户居民已经按照中国统一的城乡可比的统计标准、指标体系进行记帐。根据这个新的中国统一城乡可比的统计标准分类口径,我们对历史的分城乡的老口径的住户基础资料,特别是收入资料,进行了整理、计算,然后得出2003年到2011年中国居民基尼系数。
中国居民收入的基尼系数2003年是0.479,2004年是0.473,2005年0.485,2006年0.487,2007年0.484,2008年0.491。然后逐步回落,2009年0.490,2010年0.481,2011年0.477,2012年0.474。
马建堂表示,世界银行计算的中国居民收入基尼系数与统计局的数据接近,后者数据还略高一些。他说,2003年到2012年的基尼系数,是按照新标准、新口径、老资料计算出来的,不排除2013年会按照新标准取得新数据,对这些历史数据进行适当修订。但是,到底修订不修订,修订多少。尚无定论。
2013年基尼系数
新华网成都2月24日电 近日,西南财经大学中国家庭金融调查与研究中心在“2014中国财富管理高峰论坛”上发布报告。报告指出:2013年资产前10%的中国家庭占有60.6%的资产,同2011年相比下降了3.3%,基尼系数由0.761下降到0.717。 一、中国居民收入差距持续变大
中国居民收入差距变大,专门用来统计国家或地区的收入差距的统计指标基尼系数显示中国居民收入差距持续变大.基尼系数是反映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居民之间收入差距水平的统计指标。它能反映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的收入分配的公平状况。
二、中国基尼系数
1978年中国的基尼系数为0.317,自2000年开始越过0.4的警戒线,并逐年上升,2004年超过了0.465。此后,国家统计局竟然不再公布国内的基尼系数。此后的基尼系数大都是经济学者的估计。中国社科院一份报告称,2006年中国的基尼系数已经达到了0.496。2010年,新华社两位研究员更判断中国的基尼系数实际上已超过了0.5。
三、中国利益格局情况
从比较大的视野来讨论中国利益格局的问题有三个方面:第一,利益格局的四种形态与三个变量;第二,中国利益格局被扭曲的现状分析;第三,校正利益格局的改革策略。
1.利益格局的政治学含义
首先想对利益格局本身做一个界定。所谓利益格局是指在一定社会和制度环境下形成的以经济效益为主要表现形式的社会利益形态,社会利益形态对社会以及社会成员的心理影响极为深刻。为什么说社会利益形态对社会及社会成员产生很深刻的影响,如果一个社会是友善的社会利益形态,是社会良性发展、社会和谐的稳定器;如果是恶劣的社会利益形态,也是社会不稳定甚至动乱的重要根源,所以它对社会和社会成员的影响非常深刻。
利益格局问题在任何一个国家都不是一个简单的经济问题,而是一种以经济问题表现出的政治问题。至少有三个理由:一是经济问题常常和政治问题交织在一起,很难找到利益格局全部属于经济层面的问题,如果利益格局被扭曲或者是良性的,都和政治因素有关;二是即使政治方面的争斗,最终也都与经济效益相关;三是政治因素在解决经济效益方面的问题更具有主导意义和决定意义。从这样三个视角我认为研究利益格局问题绝不仅仅是经济问题,而是一个政治问题。
2.影响利益格局的三个变量。
决定利益格局的基本形态,主要有三大要素。一是收入分配制度的合理性;二是公共政策的公平正义性;三是对公权力约束的有效性。这三个因素是决定一个社会是一个良性的利益格局还是恶性的利益格局形态,这三个变量中任何一个变量发生变化都会对其他因素产生深刻的影响。
3.是这三个变量与四种不同的利益格局的内在关系。
这三个变量每一种变量发生变化以后会对整个结构产生影响,三个变量的相互消长可能会造成四种不同的利益格局形态。第一种:良性和谐的社会利益格局,收入分配制度本身比较合理,政府的公共政策能体现公平正义,公权力的行使能够被有效的控制和约束。这三个变量都在合理因素范围之内,整体上就会呈现出一个良性和谐的社会利益格局。我大体想找一个和基尼系数对应的关系,当然这个对应不一定准确,完全是我个人的思考,我认为基尼系数在0.2—0.3的时候就属于良性和谐的社会利益格局。第二种:轻度社会利益格局被扭曲。收入分配制度本身存在一些明显的不合理因素,可能引起社会轻度利益格局的扭曲,但是政府政策的公平公正性不出大问题,公权力的运行能够在一定控制和约束之内,后两个变量是健康的,第一个变量有变化可能会引起轻度的利益格局扭曲,对应基尼系数我认为大体在0.3—0.4左右。这时候主要认为是改革和调整不合理的制度本身。第三种:中度利益格局被扭曲。收入分配制度不尽合理,政府公共政策的公平公正出了问题,但公权力的形势大体能够被有效控制和约束,这个时候对应的基尼系数大体在0.4—0.5之间,这时候重点改革不合理的分配制度和保障公共政策的公平性和公正。第四种:社会利益格局严重被扭曲,三个变量都发生问题,收入分配制度不尽合理,政府公共政策的公平公正出了问题,公权力的形势不能被有效控制和约束,对应的基尼系数在0.5以上,如果到这个阶段,利益格局严重被扭曲的时候就要进行三种要素的全方位的改革。
四、中国利益格局被扭曲的现状分析
1.收入分配制度的不合理的趋势分析。先富目标实现了,共同富裕的目标落空了,四大差距在改革发展中都被放大,贫富、城乡、行业、地区差距都在被放大。90年代初期,在初次分配中,劳动报酬占GDP的53.4%,到2008年下降到39.4%,在初次分配中把劳动报酬挤压到非常小的空间。二次分配中用于民生的支出占财政总支出的比例依然较低,发达国家在四大支出中是56%—70%,而中国这些年不断增加对民生的投入,2009年占比只有28.8%。
2.政府公共政策公平正义在某些方面出了问题,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企业与企业不处在同一竞争的起跑线上,企业和企业没有一个公平的竞争环境;二是社会在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方面存在着严重的不均等现象,这个群体和那个群体都处在不均等的地位上;三是社会成员的发展机会不均等、不公平现象非常严重。当一个农村的小孩即使考到清华、北大毕业以后都找不到一个体面的工作,这个社会就非常有危机。
3.公权力的约束制衡的力量缺乏有效的制度保障。我们对公权力很多的约束都没有形成制度框架,实际上中国已经形成三大既得利益集团,灰色权力、灰色资本、灰色暴利泛滥,一夜之间可以获得巨额的灰色暴利变成富翁。这三个变量都出了问题了,基尼系数大概在0.6以上,中国的基尼系数有时候超过0.65,中国的贫富差距扩大严重是共识。
五、校正利益格局的改革策略
面对这样的被严重扭曲的利益格局,校正利益格局要三管齐下,一是尽快出台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方案,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例,提高居民消费占国民消费的比例;在二次分配中,要进一步加大民生的投入,提高民生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二是要调整政府公共政策,确保政策的公平公正,改革国有企业的垄断地位,为不同类型的企业提供公平竞争的制度环境,下大决心解决医疗、教育、社保等领域的制度上的不公平因素,使之逐步走向公平公正,要为社会成员提供相对公平的发展环境。三是加强对公权力的约束和监督,遏制“三灰”现象的蔓延,通过反腐败构建一个对公权力有效的制约框架。对党政官员涉猎商业活动的行为进行严格约束,对党政官员的配偶、子女参与商业活动的行为进行严格的约束。取消所有国有企业实际上的行政级别,重新审视中国国有企业的现行领导制度和管理方式,所有国有企业的管理经营者实行市场化,废除官商通吃的制度。实行全民免费医疗,保障全民健康。
六、十二五规划期间缓解或解决收入差距将是中国的一项重要任务
十二五规划经济建设的全面展开,解决中国的贫富差距,缩小收入差距将是中国的一项重要任务。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20-05-20
官方给出的一直徘徊在0.45左右,西南财经大学给的好像是0.67
第3个回答  2019-06-22
中国太大,东西南北不可能公平的
第4个回答  2020-11-11
反正总是有一个官方数据,一个民间数据。某些教授的话不可全信,但是因为社会的发展这个指数,在后期会快速拉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