闰土少年时和中年时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如题所述

1.外貌上的变化

少年闰土:十一二岁,紫色圆脸,头戴小毡帽,颈上套一个银项圈,有一双红活圆实的手。

中年闰土:身材增加了一倍,脸色灰黄,很深的皱纹,眼睛周围肿得通红,头戴破毡帽,身上只一件极薄的棉衣,浑身瑟索着,手提一个纸包和一支长烟管,手又粗又笨而且开裂,像是松树皮了。

2.思想上的变化

少年闰土:活泼刚健、聪明热情、见多识广、讲起农村见闻来滔滔不绝的农村少年,

中年闰土:虽是勤劳质朴,却生活困苦、麻木迟钝、愚昧落后的“木偶人”。

《少年闰土》节选自鲁迅1921年写的短篇小说《故乡》。这篇文章塑造了一个在鲁迅眼中“聪明、机智勇敢、见多识广”的少年闰土形象。鲁迅先生用“我”和“我”的朋友做对比,突出了闰土的形象。与中年的闰土做了巨大的对比。

写作背景:

衰败的半封建半殖民地的中国农村,农民生活在封建政权的压迫剥削、愚弄、毒害的环境下。作者于1919年回故乡期间,耳闻目睹了中国农村疮痍累累的残酷现实,加之在这个风雨飘摇的社会中求索了三十余年的生活体验,于是写出了这篇悲凉沉郁但又不失希望的小说。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2-09-18

少年时期:少年闰土充满了生机与活力,对生活充满了希望,一个十足的小英雄形象。他是一个富于表现力的少年,是一个有更多的新鲜生活和新鲜感受要表达的少年。文章是以第一人称写的,但毕竟是文学作品,加入了虚构和想象,所以不能说“我”就是鲁迅。

中年时期:中年闰土却成了一个神情麻木、寡言少语的人。“只是觉得苦,却又形容不出。”这里所说的,实际是中国传统的一套封建礼法关系,以及这种礼法关系所维系着的封建等级观念。

扩展资料

运水的父亲名张福庆,一向在鲁迅家中帮忙工作。他的本行是竹匠,家在杜浦村,那里是海边,一片都是沙地,种些瓜豆棉花之类,农忙时在乡间种地。鲁迅家里遇过年或必要时他来做帮工。那年正值鲁迅曾祖母去世,在新年办丧事,适值轮到祭祀“当年”,更是忙乱。

鲁迅家中便叫闰土来帮忙看祭器。大家也不客气地叫他阿水,因为他年纪小。他大概比鲁迅大两三岁。鲁迅叫他阿水,他称鲁迅“大阿官”,这两人当时就成了好朋友。

闰土是一个质朴老实的少年,那时候他给鲁迅讲捕鸟的法子,讲沙地里动物和植物的生活,什么跳鱼等等,种种奇异的景物,这在城里的孩子听去,觉得沙地真是异境,非常的美丽。他这时给鲁迅的第一印象一直没有磨灭。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