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孩子的责任心呢?

如题所述

培养孩子责任心的8个技巧

1、明确孩子需要承担的责任

当家长在从某些事情中清楚告诉孩子,这是他自己需要承担的责任时,孩子才能开始考虑这个事情是否可行,如果家长承担了他的那部分责任,他就不会考虑事情是否可行,只会去考虑怎么说服自己的父母。

当孩子想要做一件事儿的时候,就可以告诉他:如果你要干,可以没问题,那我们就来划分一下,这件事参与的人都有谁,其中你相应的责任是哪些。父母明确划分完责任后一定要坚持按照规定好的责任划分去完成这些事。当父母讲清楚且坚定地执行之后,孩子是会意识到,他做的每一件事情,都要承担相应的结果。

2、自己的事情要自己负责

明确责任划分之后,孩子清楚自己需要承担的责任了,那家长就脱手,必须告诉孩子,这是他自己的事情,他需要自己来为这事负责,如果不做的话,就要承担不做的后果。

3、让孩子认识责任心的重要性

一个有着强烈责任心的人会勇敢地承担起自己对父母、对他人、对社会的责任,他们会尽最大努力把应该办的事情办好;而一个没有责任心的人则会逃避自己的责任和义务,容易随波逐流,无所事事,自己的行为就要自己负责,这个观念的树立,对成长中的孩子有重要影响,不要依赖家长,自己要对自己负责任。

为了强化责任心感的重要性,可以让孩子适当品尝下做事情不负责任的苦果,孩子如果一再地受到自然后果的惩罚,在下次做事情时就会认真,谨慎。

4、多给孩子实践的机会

责任心的培养需要相应的能力和情感,而且必须在一定情境中通过亲身的活动来进行。要培养孩子的责任心,就必须让孩子实际承担责任,让孩子在参与中培养责任心。父母要给孩子机会,让他对家庭、父母、家人承担一些责任。

5、鼓励孩子做事情要有始有终

孩子好奇心强,什么都想去摸摸、去试试,但是随意性很强,做事总是虎头蛇尾或有头无尾。所以交给孩子做的事情,哪怕是很小的事情,爸爸妈妈也要有检查、督促以及对结果的评价,以便培养孩子持之以恒、认真负责的好习惯。

6、树立责任和义务的榜样

当你在做一件事情的时候,孩子也会观察你的行为,通过你的示范作用,孩子可以学会如何认真的完成一件事情,并且明白该承担什么样的责任。

7、让孩子为损害的物品承担责任

如果孩子帮助赔偿丢失的图书或手机,他以后丢东西的可能性就会大幅降低,这样还能让孩子明白自己做的事情所要承担的责任。

8、发挥孩子的潜在动力

自信心是自我激励成长的潜在动力,一个没有自信的孩子只会自我否定。教育是立足一生的视角,培养一个孩子去实现自我价值,首先要建立他的自信心,让他敢于表达自我,肯定自我的努力,其实培养孩子的责任心,能够在给他人提供帮助时展现自我的能力,实现自我价值。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3-04-25
1. 别太勤快,把孩子的责任还给他们

俗话说“懒妈养出勤快孩”,这句话还是有点道理的。

但是,在日常生活中经常见到的是“孩子这些事情你都不用做,好好认真学习就行了。”更甚者将孩子的书包、作业都摆好,等孩子来写作业。

还记得之前的“东方神童”魏永康吗?4岁已经达到初中学生水平,13岁成为大学生,17岁成为中科院研究生,达成普通人一生的梦想。但是却被中科院中断课程,只因为其母亲只让他读书,三餐送到他嘴边,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导致魏永康成为一个生活白痴,吃饭都不能自理。

父母应该多让孩子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来培养责任感。

比如购物时让孩子帮忙拿东西;让孩子独立照顾一株植物,告诉孩子多久浇一次水。这个过程中,如果孩子经常忘记,那么没有什么能比一盆枯萎的植物更能教会他什么叫做责任。

能做的事情有很多,关键在于父母的态度和自己的思考。

2. 鼓励+表扬,百试不爽的良方

国外某机构研究发现,对于3-4岁的小孩子,经常鼓励孩子解决问题,并在他独立完成后给予表扬,可以促进孩子责任感的培养。

比如:“你刚刚把自己的玩具给小弟弟玩,懂得分享这种美好的品质,小弟弟因为你的分享很开心,你做的很棒。”而不是简单的说:“真棒,妈妈为你骄傲。”这样带着个人感受的话语。

孩子通过家长具体的表扬,知道了自己哪方面做得好、为什么好。也就对自己的行为产生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增强了自信心。

就是在这样一次次小小的“鼓励+表扬”中,孩子渐渐学会自己解决问题,学会承担自己的责任。

3. 布置任务+复盘,试错中的成长

国外那项研究同时还发现,对于5-6岁的孩子,给他们布置任务、从错误的行为中总结经验更能培养其责任感。比如,让他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照顾年幼的弟弟妹妹。

我很能体会很多妈妈的心情,不是舍不得孩子干活,而是让他们动手,后果可能很严重、我们可能更累。

但是,孩子的成长从来都是试错的过程,给他犯错的机会,告诉他正确的方式,慢慢地他就能够独挡一面。

4. 适当的惩罚,也是必须的手段

关爱孩子、给予孩子鼓励的同时,也不能忘记给予孩子必要的惩罚。

曾看过这样一则报道:美国一个小学生因破坏性行为受到停乘校车一周的处罚,孩子只好每天步行上学。

有人问他的父母,“为什么不用家里的汽车送他去上学”,孩子的母亲坚决地说:“不,他应该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如果说“孩子犯错”是教育的良机,那么“适度惩罚”就是让孩子学会承担责任的开始。

从适当的惩罚或者事情本身带来的可见后果,能直观深刻地增强孩子的责任意识,帮助他们养成对行为负责的习惯。

5. 民主的氛围,给孩子发言权

经常有父母对孩子说“大人的事小孩子不要插嘴”,家里的大小事务也都由父母决定。其实很多大人的事小孩都是可从参与的,他们有自己的想法和观点,大人一味地阻止他们发言,会导致孩子逐渐丧失主见。家长不妨多听听孩子的意见,说不定还能从他们的言论中获得一些启发。即便最后没有采纳他们的意见,让他们勇敢地说出来,也会令孩子感到自己在家庭里是受尊重的。

研究发现,民主的父母有利于孩子责任感的培养,而专制/独裁的父母不利于孩子责任感的培养。

爸妈在给孩子布置任务比如家务工作的时候,可以让他们先进行选择,这样年龄小一点的孩子会觉得自己得到了优待,而青春期的孩子则会觉得大人是尊重他们。

当然,父母在生活中的表现,才是孩子最先获得的责任感体验。

一个对自身、家庭、社会毫无责任感的父母,不可能培养出有责任心的孩子,家长一定要做好榜样。

我们要和孩子们一起努力,赶走拖延症,真真正正地把握生命中的每一分每一秒。

一个有责任心的人,未来才能成大事!
第2个回答  2023-11-09
一、父母的言传身教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启蒙老师。培养孩子的责任感,父母首先就要爱岗敬业,做人做事都要有强烈的责任感和事业心。
在孩子看来,父母就是身边学习最好的榜样。教导孩子履行责任的最好方式,就是父母亲身带着孩子去实践。

二、让孩子自己独立做事
培养孩子的责任心,父母就要锻炼孩子独立做事的能力。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父母要渐渐放手让孩子独立做事。
对于孩子力所能及的事情,父母要鼓励孩子去做好它。若是孩子有困难,父母可以一旁给与指导,但不能替孩子包办一切。
很多时候,父母做得越多,孩子身上的责任就越少,为人父母,要懂得把孩子的责任还给他们。
三、教孩子做事要有始有终
父母要培养孩子持之以恒、认真负责的好习惯。孩子好奇心强,什么都想去随意尝试,这样做事容易虎头蛇尾。
父母对于孩子应该做的事,要检查、敦促孩子身体力行做好它。要让孩子懂得履行自己的承诺和对自己对他人负责。
四、培养孩子的耐心
当孩子遇到困难和挫折时,父母要让孩子学会有足够的耐心。孩子对于自己感兴趣的事,往往有很大的积极性,但一旦孩子积极性受挫就有可能丧失耐心。父母要让孩子学会苦中作乐,懂得坚持才能收获成功。
五、给孩子成功的体验
当孩子取得一定成绩时,父母要给与适当的肯定和鼓励。父母的鼓励和支持,能让孩子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培养起孩子的自信心和自豪感。当孩子知道了自己可以做好很多事,他就会努力去做而且会做的更好。
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自己的行为就要自己负责,这两句老生常谈的话,是培养孩子责任感最直接有效的方法。让孩子培养责任感,实质也就是在教育孩子如何爱世界、爱社会、爱身边人。本回答被网友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