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德勒基本理念

如题所述

阿德勒反对“性冲动是个体精神与生活的基础”。认为直正个体生活决定于人如何面对外在世界所给的问题和个人的努力方式。他的基本理论观念:第一,是认为人是一个统一体,人的一切表现包括思想、性感、冲动、以至梦幻,全都接受一个内在一致原则的管辖,也就是人格的管辖。第二,认为人生总是在不断地克服缺陷,追求完美,在追求中使“进化的冲动,完美的思想,在不断拉着我们向前。”第三,是自卑感,他认为人有三种自卑:面对宇宙的自卑、面对其他生物的自卑和面对他人的自卑,这些自卑是成就的原因,是使人奋发向上的动力。第四,是社会感或社会兴趣、社会精神。这便是阿德勒人格心理学的重要课题。

不朽的成就
1895年,阿德勒获得维也纳大学医学学位,成为眼科和内科医生。1900年,弗洛伊德的《释梦》出版后,他读到了此书,并对其深有好感。他认为此书对于了解人性有很大的贡献。于是他在维也纳一本著名的刊物上著文为弗洛伊德的观点做辩护。或许正是这一缘故,当1902年弗洛伊德着手建立小组织——“星期三心理学会”后不久,阿德勒就被邀请加入,成为弗洛伊德最早的同事之一。鉴于阿德勒在这个小群体中智力最为出众,弗洛伊德对阿德勒倍加赞誉,也非常信任。1910年,在弗洛伊德的推荐下,他成为维也纳精神分析协会第一任主席,并负责该协会会刊的编务。但是,两人之间的关系其实在一开始就潜伏着有朝一日会裂隙的危机。阿德勒从一开始就不是弗洛伊德的忠实信徒,两人之间也从未建立亲密的个人关系。正如著名心理学史家墨菲所指出的那样,阿 德勒显然一开始就认为自己是弗洛伊德这位大师的年轻同事而不是弟子,而弗洛伊德则把阿德勒看作自己的信徒和门生,他不能容忍他心目中的弟子对他的学说有任何怀疑和偏离。1907年,阿德勒发表了一篇论述由身体缺陷引起的自卑感及其补偿的论文并获得了很大的声誉,此时弗洛伊德还认为阿德勒的观点为对精神分析学的一大贡献。但是,当阿德勒进一步发展自己的观点并认为补偿作用是理论的中心思想时,弗洛伊德便不能容忍了。两人在理论方面分歧越来越大。1911年,阿德勒连续发表三篇文章,阐述他对精神分析性倾向的反对。两人的矛盾激化,最后阿德勒辞去协会主席之职,率领他的几个追随者退出了维也纳精神分析协会,另组了“自由精神分析研究会”,鉴于“精神分析”一词已为弗洛伊德使用了,1912年,他又把组织名字改为“个体心理学学会”。从那时起,阿德勒便致力于发展和完善他的“个体心理学”理论体系。

1911年有一位德国哲学家怀亨格(HansVaihinger)出版了一本书,叫做《‘虚假’的心理学》(ThePsychologyof‘AsIf’),它对阿德勒的思想立刻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怀亨特主张:人类都是凭借一些在一些现实上不存在的虚假目标而生活着的。我们认为宇宙是一个井井有条的实体,并以此种虚假的观念为基础,作出种种行为,其实宇宙是紊乱不堪的。我们造出了虚假的上帝,并且装模作样,仿佛他是真有其人一般,基实哪里有什么客观存在的神?尽管这些东西在经验上都是虚假的,我们却不怀疑其真实性,我们的思想和行为都受其影响。阿德勒把这种概念引用到心理学上,尤其是因果关系的问题。弗洛伊德把因果关系当做是心理学的一项基本定律,但是阿德勒却在怀亨特概念中看到足以打倒弗洛伊德观点之物。他认为:促使人类作出种种行为的,是人类对未来的期望,而不是其过去的经验。这种目标虽然是虚假的,它们却能使人类按照其期待,作出各种行为。个人不仅常常无法了解其目标的用意为何,有时他甚至不知其目标何在,因此,这种目标经常是属于潜意识的。阿德勒把这种虚假的目标之一称为“自我的理想”,个人能借之获得优越感,并能维护自我尊严。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阿德勒 曾在奥国军队服役,充当医生。以后,他又曾在维也纳的教育机构从事儿童的辅导的工作。此时,他发现:他的观点不仅适合于父母和子女间的关系,而可涵概师生关系。他对教师们的影响既深且远,有许多个体心理学家都是出身自将其观点用于教育上的教师。

在1920年左右,阿德勒便已经声名远播了。在维也纳,有许多学生和跟从者包围着他,他和他们一起度过了许多时光。然后,他便周游各国,到处讲学。1926年,他初抵美国,受到热烈欢迎。1927年,他受聘为长岛医学院教授。同年,他出版了《自卑与超越》,全书主要有生活的意义、心灵与肉体、自卑感与优越感、早期的记忆、梦、家庭的影响、学校的影响、青春期、犯罪及其预防、职业、人及同伴和爱情与婚姻等十二个主要论点。原书名为《生活对你的意义》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